日本圍棋故事之十一 - 圍棋

Doris avatar
By Doris
at 2005-08-12T18:10

Table of Contents

十一 道節背約

道知經過与仙角爭棋的一場惡戰,頗長了見識,到十七歲那年,棋力忽然大進,迥异尋常,便由道節推荐,升到七段上手的地位。

翌年,道節見道知已然成年,便想放手讓他自立。一天,道節召集坊門弟子和自己井上家的弟子,當眾宣布道:“遵師遺命,扶植道知,自問未負重托。現作七局考驗,如成績相當,道知便可擔起坊門之重任了。”這七局棋賽非常隆重,而且极為保密,胜負比數無人得知,但很可能道知戰績不坏。因為賽后一年,道節就宣布取消自己保護人的頭銜了。

以道節、道知的棋力和當時的情勢,這七局棋肯定弈得非常精彩,但事后雙方都諱莫如深,絕口不提,遂成不解之謎。后來,道知的弟子鈴木知昌,一天偶爾進師父臥室取棋書,正翻弄間,忽落出一紙棋譜來。知昌拾起一看,見對局者姓名皆用墨涂黑,僅在右上角寫著“四目胜”,心覺奇怪,便以紙對亮仔細辨認,依稀認出寫著四目胜這邊是個“深”字,另一邊是個“要”字,方知此譜竟是當初道節与道知七番密譜之一。因為道節法名為日要,道知法名為日深。

知昌感到此局弈得十分精彩,故記錄下來,并注上心得隨筆。他也知道此事不宜公開,當然深藏不露,后來傳給何人就不得而知了。

再說道節讓道知自立后,等于卸下了一副重擔,人一清靜,倒勾起了先前要做名人棋所的心思。不過,礙著當初的誓言,只有隱忍不發,可心中畢竟有些郁悶。事實上,名人棋所并非本因坊家所專有,棋藝超群者皆能為之。道策死前硬逼道節立誓不做名人棋所,實在沒有道理。可見道策棋技雖已達圣,為人卻未脫俗骨,遠不如其師祖一世算砂清靜超塵。然而俗語說得好:“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道策雖做了万無一失的安排,卻偏偏生出意外之頭緒來。

寶永七年(1710),道知已二十一歲。這時琉球國又有“國手”來日本,為首大將是一位年僅十五歲的少年,名喚屋良里之子,此人是曾和道策下四子棋的 比賀的弟子,雖然年輕,卻全國無敵,本領比師父更強。平時總听師父說本因坊道策如何如何,心中大不服气,自覺已得“道策流”之真髓,早就想找道策較量,以雪師辱。不料一到日本,就听說道策早已去世,不由得頓足嘆息。后又听說現在的本因坊家掌門人道知,棋力不錯,于是托島津家的口上出面,請求對弈一局。

當時日本和琉球交往甚密,雙方棋士正式比賽時,兩國的權貴均親臨觀戰,可謂是棋界一大盛事。按理應該由棋力最強的井上道節迎戰屋良里之子,但屋良指名要和道知對局,于是決定道知出戰。

道節因道知是自己親自調教出來的,惟恐道知失手,不免千叮嚀万囑咐。比賽之日,道知、道節等一行人先到賽場,不久屋良在翻譯的陪同下也進入賽場。雙方坐定后,道節伸出三指示意下讓三子的棋。屋良本是心高气傲之人,又見道知年紀也不大,一听要受三子,當然大不高興,臉漲得通紅,但入鄉隨俗,只得暗暗發狠,要痛殺道知。不想一場惡戰下來,屋良反被殺得中盤大敗(見棋譜11)。由于此局道知的白棋殺法极高明,故被稱為“征服下手之名局”。

屋良遭此敗績,著實吃了一惊。當晚复盤研究,原來在開局貪吃白 6、14二子,因而被白32封住頭,否則尚不至如此,心中感到冤枉,于是申請与道知再弈一局。道知正當血气方剛之年,自然來者不拒,可老于世故的道節覺得不妥。原來日本棋士一入高段,大都有書畫家“惜墨如金”的脾气,輕易不肯對局,一半是抬高身价,一半也是怕輸。因為琉球是下屬國,只能贏不能輸,而讓三子的棋,到底不大有必胜的把握,所以忙勸阻道知,以道知生病為借口,改派道知的弟子相原可碩出戰。

相原可碩也是神童,雖然只有十三歲,但已有三段實力。這兩個十几歲的少年對局,倒是棋逢對手,殺得難解難分。屋良受先執黑棋,原屬小胜的局面,不料一步失算,結果反輸了兩目。這下屋良里之子不得不承認是井底之蛙,不知天下之大了。

屋良等人返國時,也想依著當年 比賀的舊例,要一張名人棋所的免狀,衣錦還鄉。這樣名人棋所就不能再空位了。當時本因坊道知只有七段,無論如何不能做名人棋所;安井仙角六段更不用說;林家掌門也不過六七段。唯一有資格的是八段准名人井上道節。道節過去因遵師遺命,不敢造次,此時碰上這千載難逢的好机會,自然不肯放過。經過一番苦心思考,道節將林門入召來商議。道節對林門入說:“發与免狀之事有關本國之榮耀,亦關棋界之体面,目前只能由我以名人棋所的資格來解決這一難題,雖然有違背當初誓言,不遵師遺命之嫌,但也無法可想。望足下体諒我的
苦衷。”林門入察顏觀色,當然表示同意。道節畢竟有過終身不做名人棋所的誓言,有些愧對道知,故而又托林門入先和道知打個招呼,說是“暫且而為之,事過之后,必定退讓。”道知因受道節培育之恩,又覺得道節任名人棋所乃大勢所趨,所以一口答應。安井家自然也無話可說。于是,道節便通過“官命”黃袍加身,名正言順地做起名人棋所來。

殊不料,道節一登上名人棋所,就不想下來了。彼時他已六十四歲高齡,大家只道他馬上就要“駕歸道山”,所以也不去找他麻煩。哪知道道節棋所到手,添福加壽,足足做了十年之久,知道七十四歲才撒手歸西。真把道知等急了。

道節在棋所任內,确實有所作為,寫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著作,其中最有名的要數《發陽論》,是一本极具匠心的死活題集。此書曾被井上家作為至寶而深藏不露,至今仍為日本職業棋手所重視。不過還有一种說法,認為書中之題目乃是中國人所做,而且不是一個人所作的,道節只是加工整理,匯編成書的。連后來的本因坊秀榮也贊同這种說法。

四世因碩道節是日本歷代名人中,引起爭論最多的人物。后人多以為道節違背師命,至死都未把名人棋所還給本因坊家,不能不認為是道節一生中之污點。本因坊家雖感道節光大坊門之恩,但也一直以此事為一大憾事。甚至連井上家提起此事,亦覺面上無光。不過,從客觀上講,這段公案是道策無理在前,道節背約在后,道策固然對道節有授藝之恩,但道節更對坊門發揚光大有不可抹殺之功績,兩家實在是恩怨相半,因此過分苛求道節也有些不大公平。

返回


--
百分情意給他九十九,留下一分解我憂愁

--
Tags: 圍棋

All Comments

日本圍棋故事之九

Necoo avatar
By Necoo
at 2005-08-12T18:10
九 六天王与五名士 道策任名人棋所的元祿年間,由于社會太平,世人多好棋道,加上道策治理有方,幕府再大力支持,一時弈風大盛,棋士的地位亦隨之提高。這就是日本棋史上有名的“元祿盛世”。 當時,各大名門望族爭相供養或扶持四大家的有名棋士,以他們的獲胜為榮,故而四大家棋道發達,人材濟濟。其中又以本因坊家為最。后 ...

日本圍棋故事之七

Tracy avatar
By Tracy
at 2005-08-12T18:09
七 春海的天元之局 安井算哲膝下有三男一女,棋力以涉川春海為最強,當算哲決定引退時,春海還年幼,沒有繼承的資格,故將算知立為安井二世。 春海為人极聰明,不但棋好,而且對天文學很有研究,久而久之,便將天文學的理論應用于盤面。春海認為天元為棋盤上的絕對制高點,黑棋第一著如下在天元上,可一子牽動全局,有八方呼 ...

日本圍棋故事之六

Thomas avatar
By Thomas
at 2005-08-12T18:08
六 道悅拼死爭棋 在本因坊算悅和安井算知六番棋之前,御城棋雖隆重,但胜敗還僅是關系榮譽,之后,對局者就把積仇宿怨摻了進去,一子下去,恨不能將對方打個腦漿迸出,方感痛快,故而對局時火藥味极濃。 再說算知當上了名人棋所,本因坊家對此极為不滿。原來那安井算知為人十分乖滑,接人待物的本事更比他棋盤上的功夫高明得 ...

日本圍棋故事之五

Kristin avatar
By Kristin
at 2005-08-12T18:08
五 算砂托孤 德川時代,名人棋所之決定是极嚴格的。其產生有下列三途:一是官命,二是協同相荐,三是爭棋獲胜。其中“官命”這一條簡直不可能,事實上日本的名人,大都是憑本領掙來的。算砂之名人乃為眾望所歸,大家都沒話說。等到算砂死后,名人的問題就多了,此為后話。 從1603年至1623年,本因坊算砂整 ...

日本圍棋故事之四

Hedda avatar
By Hedda
at 2005-08-12T18:08
四 御城棋与棋院四家 丰臣秀吉死后,德川家康繼起執政,此人也愛下棋,与算砂私交甚好。加上當時的后陽成天皇又是棋迷,常常召見算砂,研究弈道,頗有把圍棋作為“國技”的意思。于是算砂干脆把寂光寺讓給師弟日榮去主持,自己則專門收徒弟教棋,一心扑在圍棋上了。 由于舉國上下皆尊棋道,自然生出許多圍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