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圍棋故事之五 - 圍棋

Kristin avatar
By Kristin
at 2005-08-12T18:08

Table of Contents

五 算砂托孤

德川時代,名人棋所之決定是极嚴格的。其產生有下列三途:一是官命,二是協同相荐,三是爭棋獲胜。其中“官命”這一條簡直不可能,事實上日本的名人,大都是憑本領掙來的。算砂之名人乃為眾望所歸,大家都沒話說。等到算砂死后,名人的問題就多了,此為后話。


從1603年至1623年,本因坊算砂整整作了二十一年的名人棋所,可謂鋒芒一世,但臨到老了卻生出一件傷心事-后繼無人。他最得意的徒弟中村道碩已經羽翼丰滿,另立門庭了。另一可指望的得力弟子是翕,偏又短命而亡。唯一有些希望的只有算悅一個,可當時算悅剛十三歲,人事尚不懂,如何能支撐門戶。眼看著人亡政息,本因坊家就要冰消瓦解了。算砂憂心如焚,可他畢竟是老謀深算之人,經過一番長考,終于想出了一條移花接木的妙計。當即派人把中村道碩請至榻邊,先把名人棋所讓給道碩,并大大地捧他一番,然后便把算悅叫來,鄭重拜托道碩,務請加意教導,為
本因坊延存一脈,体存門戶之見。這和《三國演義》中劉備白帝城托孤的故事如出一轍。果然這一著頗為有效,道碩感激涕零,當即拍胸應承。

算砂死后,道碩對算悅可謂仁至義盡。首先,道碩費盡心机替算悅弄到三十石的俸米,解決了他的生計問題,又盡力教他下棋。到道碩死前,算悅已取得了七段的免狀(段位証書)。

中村道碩當名人棋所前后只有七年,他雖是算砂私意推荐的,但大家對此都沒什么意見,因為當時好手全是他的手下敗將,所以道碩的名人地位是誰也無法相爭的。

井上家的中村道碩,在本因坊算悅二十歲時就死了,享年四十九歲。道碩死前沒說出什么人可繼承棋所,于是棋所問題就成為爭奪之焦點。

當時日本在幕府執政的元老們,對棋壇大事頗有決定權。他們大都与算砂私交甚好,又追念他對棋壇的功績,更因算悅已然成人,棋藝亦達上手(七段),所以都覺得算悅繼承棋所是順理成章的事。于是,元老們召集四大家的首腦開會,討論這一問題。

不料,還不等元老們把這層意思講出來,安井家的開山祖師算哲便首先發難,朗聲說道:“我最年長,雖然沒有什么了不起的業績,但總有些苦勞,希望能讓我繼任棋所。”語气頗為自負。

對算哲這种毫不客气的毛遂自荐,元老們也只好不客气地回答說:“依你所言,年年紀大了,又沒有什么了不起的業績,大概沒有當棋所的資格吧。”

算哲慢腔的熱望,被這一桶水澆個冰涼,半天說不出話來。其實,元老們駁回安井算哲的要求,并非存有偏心,這里還有一個理由,就是棋力問題。在此之前,算哲曾和算悅弈過一次定先“十番棋”,結果算哲八負二胜,中途就被算悅改了定先。算哲如當棋所,別人不說,算悅如何能夠服气?

算哲啞口無言后,林家二世門入資格既淺,棋力也差,當然不作非分之想。于是元老們又問井上因碩二世,是否愿意与算悅以爭棋定棋所之繼承。因碩因為曾是算砂的徒弟,覺得与老師的繼承人爭奪棋所,有些不近情理,便明确地答道:“無此意!”當然,因碩回避爭棋的心情,也是很复雜的。

既然是召集四大家商議,結果三家不表態,元老們也不好硬抬算悅,只得讓算悅再等机會。于是棋所問題只好不了了之,成為懸案。

安井算哲在會上碰了個老大的釘子,气得發昏,自知這輩子棋所無望,就告了老,由第二世的安井算知繼承衣缽,并再三訓誡他,務必要做一做棋所,替為師的出口惡气。

于是算知一直以“奪棋所,打倒本因坊”二大目標自勵,臥薪嘗膽,拼命用功,棋力上達确也真快。數年之后,算知自恃已可与算悅一較長短了,就拜托同情他的政界要人天海僧正、太田備中守等,約算悅對弈一局,規定是受先,結果卻是算知大敗。

算知自知技不如人,只得加倍用功。自道碩死后,御城棋停了十四年,這時天皇因棋所空缺,便有心在算悅和算知二人之中挑選一個任棋所。講好是恢复御城棋二人比賽,六局定輸贏,贏者做棋所。當時本因坊算悅十分看不起算知,聲稱:“我能讓他二子!”結果還是太田備中守出面向天皇請示,才決定分先對局。果然功夫不負苦心人,算知旗開得胜,執黑贏了個中盤。第二局算悅先著九目胜,以后四局,先著者皆胜。這六局棋整整經過了九年時間,三比三依舊定不出輸贏來,結果棋所還是空著。

算悅因贏不了算知,當不成棋所,一直郁郁不歡,在四十八歲時含恨死去,時在1658年。

按說,以算悅的棋力和本因坊家的功績,縱然与算知弈個平手,也并非沒有當名人棋所資格,毛病全出在算悅為人太耿直上。


在算知与算悅爭棋的最后一局(見譜3),棋局剛過大半,元老中的實力人物松平肥后守(即保科胜知,四段)前往觀戰,看了一會儿,便隨口說道:“此局本因坊要輸了吧。”于是算悅輕輕地收起棋子,蓋上棋罐,起身正色對松平道:“我已把畢生的精力獻給了棋道,每次對局都象用生命在賭博,這和勇士上戰場一樣。一旦面向棋枰,不能被任何人所制肘,也絕不允許任何人多嘴多舌,何況我是當世的七段上手。殿下怎么能預先判斷胜負呢?既然如此,御城棋就到此為止吧。”說罷向上一楫,揚長而去。此時將軍正巧去休息,還不知發生了這件事,傳命賽后舉行祭典神社ꨊ漕斳均C值班官員頓時狼狽不堪,連忙去勸算悅續弈。松平自覺失言,只得也向算悅賠罪。但算悅始終沒有續弈。(事實上,据四大家權威人士研究,本局算悅當可六目胜)。本因坊不畏權勢的錚錚傲骨倒是值得稱頌,但也為此得罪了松平,結果被算知撿了個便宜,也給三世道悅留下了麻煩事。

算悅死后,又過了十年,安井算知得到了松平肥后守等人的幫忙,終于當了八年名人棋所,總算替先師出了一口怨气,完遂了兩代人的心愿。





--
情深不壽,強极則辱;
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
Tags: 圍棋

All Comments

日本圍棋故事之三

Hedwig avatar
By Hedwig
at 2005-08-12T18:07
三 本因坊和名人棋所的由來 繼寬蓮之后,又出了個叫日蓮的和尚。日蓮在日本可是大大有名的高僧,他繼我國“天台宗”之法脈,開創“日蓮宗”,其在沙門的地位和我國禪宗的達摩祖師差不多。此人极是聰慧,棋藝當然也很高明。在日本現存的古棋譜中,最古的當推日蓮与其弟子吉祥丸(又名日朗)的對局譜。(見譜1) ...

日本圍棋故事之二 佳人戲棋圣

Lily avatar
By Lily
at 2005-08-12T18:05
醍醐天皇延喜年間,寬蓮和尚集日本六百年來圍棋發展之大成,使棋界出現了空前繁榮的景象,确實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大凡歷史上的出名人物,必會有許多關于他的軼事流傳下來,寬蓮當然也不例外,在《今昔物語》上就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寬蓮照例進宮陪天皇弈棋,弈畢,乘車返回彌勒寺。其時正是春光爛漫的季節,寬蓮倚坐車內 ...

日本圍棋故事之一 金枕之爭

Gary avatar
By Gary
at 2005-08-12T18:04
日本之有圍棋,溯源甚遠。一般傳說認為是后來官至右大臣的吉備真備從我國傳過去的。但試查日本歷史:吉備真備在二十四歲時和阿部仲英留唐,二十年后單獨返國,時在日本圣武天皇天平七年(公元735年),而据日本各种文獻所載,在吉備出國留唐前二十年圍棋已經流行,其弈風之盛,甚至使天皇下詔“弈棋与賭博同禁”。憑此一點,便可知 ...

Re: 從數學的公理系統出發探討..............

Jacob avatar
By Jacob
at 2005-08-12T17:52
其實既然有存在的可能性,就真的可能存在。 趙治勛碰到兩次多劫循環。 吳清源碰到一次單劫別人不補,碰到一次有劫自己要補(這次是半目胜負)。 所以說呢,如果真的有一個极完善的規則,還是大家所希望的。 ※ 引述《cabon (低語森林悄悄寧靜)》之銘言: : 文章系列說真的我沒看完.. : 只是想問一下.. : ...

從數學的公理系統出發探討..............

Sarah avatar
By Sarah
at 2005-08-12T00:47
文章系列說真的我沒看完.. 只是想問一下.. 寫文章的人對規則的瞭解程度? 還有下棋的程度(棋力) 如果本身對這方面有足夠的成熟度 再由其他方面推回來會比較順暢 因為 稍微看了一下諸位的舉例.. 有些在實戰進行中..這種關係是不可能出現.. 因為,有的不被認同..有的並沒有這麼複雜.. 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