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圍棋故事之十七 - 圍棋

By Bethany
at 2005-08-12T18:26
at 2005-08-12T18:26
Table of Contents
十七 風流才子林元美
丈和自從打敗長 豬之助,得胜的貓儿威似虎,一時間棋力暴進,同門對他都刮目相看。可丈和盡管狠,也狠不過師兄奧貫知策。知策此時已是坊門跡目,年紀雖不大,棋力卻甚是高強。此人在世,丈和哪還會有出頭之日。也合該丈和走運,知策突然病死,同門師兄弟中再無一人能胜過丈和,于是丈和便出頭了。
丈和本以為坐定是跡目了,不料卻一直未有下文。原來丈和為人,心狠手辣,下起棋來,斬盡殺絕,毫不給對方稍留余地。元丈對此很不滿意,便想立舟橋元美為跡目。
舟橋元美即后來林家的十一世掌門人,此人在日本棋史上是個大大有名的角色。
元美九歲時,因好奇向附近寺院的和尚學棋,不料沒過多久,不僅滿寺和尚不是他的對手,連四周鄉鎮的好手也全都成了他的手下敗將。父奇之,便將其帶到江戶本因坊家,面見十世烈元。烈元見元美聰明伶俐,滿心歡喜,當即收為門下,待之如親生子一般。烈元死后,元美便成了元丈的弟子。
元美頗有棋才,二十五歲便列身高段,若一心弈棋,前途無量。可惜此人興趣太廣,琴棋書畫都要來一手。心無二用,饒是他再聰明,也難免顧此失彼,自然被只顧弈棋的丈和比了過去。不過,元美棋力雖差丈和半先,但為人處世八面玲瓏,又生得眉清目秀,儀表不俗,故深得元丈賞識。元美是個聰明人,自知棋力難敵丈和,雖也想當跡目,又恐老師過世,丈和不肯善罷甘休,豈不自找沒趣?權衡再三,決定賣個人情給丈和,丈和今后若得勢,也好有個照應。于是元美請求元丈同意他出外旅游,元丈也有心讓他在當跡目之前多長些見識,便滿口答應,并給盤纏二十金,囑咐
元美早去早歸。
誰知元美這一去,便似出籠之鳥,再不回頭。一路上游山玩水,四處交際,日子過得挺快活。元美既通詩文,所交朋友大都也是名士才子,平日与這幫文人騷客聚在一起,不是談文論賦,便是飲酒誦詩,真覺得日子過得比在坊門之時快活几百倍。如此混了二年。一日,元美寄宿人家,其家有一女,名喚季野子,生得花容月貌。元美一見,頓生愛慕之心,便請人做媒,要娶季野子。季野子父母見元美一表人材,當即應允。婚后,兩人夫唱婦隨,甚是恩愛。元美生活一安定,忽然想起老師元丈來,心覺不安,便攜妻回歸看望元丈。
元丈盼元美,正盼得望眼欲穿,卻不料元美擅自娶妻,一人出去,兩人同歸,不禁勃然大怒,將元美罵了個狗血淋頭。嚇得元美長跪不起,連連磕頭謝罪。如此一來,元丈立元美為跡目的心也就淡了。
正巧林家自六世門入以來,一直冷冷清清,不見興盛,十世鐵元門入又早逝無嗣,眼見得林家就要斷了香火。為此,隱居的九世門悅苦求元丈,希望坊門支援。元丈為人寬厚,亦有心扶持,只是還未定出人選。元美不遵師命擅自娶妻,傷透了元丈的心,一怒之下,便把元美過繼給林家。
文政二年(1819),丈和被元丈立為跡目,元美則成了林家十一世掌門人。此時丈和三十三歲,元美四十二歲。
林家得到元美,著實撿了個大便宜。自此,林家便又興盛起來。林元美執掌林家后,苦研棋藝,棋力又有長進。后來,又專心著述,寫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東西。其中最有名的有兩部著作:一部是《棋經眾妙》,書中所載,全都是神出鬼沒之妙例,乃第一部集當時手筋、定式之大成的著作;另一部是《爛柯堂棋話》,內容為古今之棋話,并收錄了七十二局名局,加以評注,這部書直到現在還是很有名气。
不僅如此,林元美還有一絕,即此人記憶力极強,据說有過目不忘之能。一次,他去古賀精里家作客,古賀精里乃當時之鴻儒,文壇之首領。二人說古論今,廣証博引,談得十分投机。說著說著,忽然提起中國“三國”期間王粲复盤之事。精里說道:“王粲并不好棋,全憑其記憶超群所致。”林元美笑著答道:“非也!王粲不僅博文強記,而且頗通弈道。此人死后,曹子建、王仲宣為其所作誄文中,有“何道不洽,何藝不閑,棋局逞巧,博弈惟覽”的文字,是足以証明。此誄文載于文選,先生一看便知。”精里大惊,忙命弟子查閱文選,果見此文,与元美所說一字不差。精
里不由嘆道:“君之博聞強記,恐怕王粲也要甘拜下風呀!”
林元美晚年自號爛柯堂主,廣交賢人。詩人[上白下田]中哲齋曾寄詩贊他,詩曰:
曾厭橘中隘,筑堂名爛柯。
人間忘寵辱,世事任風波。
夕脫烏紗帽,朝鳴白玉珂。
始識局上路,還在謫仙窠。
縱觀日本古今之棋壇,若論博學多才者,林元美實為第一人。
--
百分情意給他九十九,留下一分解我憂愁
--
丈和自從打敗長 豬之助,得胜的貓儿威似虎,一時間棋力暴進,同門對他都刮目相看。可丈和盡管狠,也狠不過師兄奧貫知策。知策此時已是坊門跡目,年紀雖不大,棋力卻甚是高強。此人在世,丈和哪還會有出頭之日。也合該丈和走運,知策突然病死,同門師兄弟中再無一人能胜過丈和,于是丈和便出頭了。
丈和本以為坐定是跡目了,不料卻一直未有下文。原來丈和為人,心狠手辣,下起棋來,斬盡殺絕,毫不給對方稍留余地。元丈對此很不滿意,便想立舟橋元美為跡目。
舟橋元美即后來林家的十一世掌門人,此人在日本棋史上是個大大有名的角色。
元美九歲時,因好奇向附近寺院的和尚學棋,不料沒過多久,不僅滿寺和尚不是他的對手,連四周鄉鎮的好手也全都成了他的手下敗將。父奇之,便將其帶到江戶本因坊家,面見十世烈元。烈元見元美聰明伶俐,滿心歡喜,當即收為門下,待之如親生子一般。烈元死后,元美便成了元丈的弟子。
元美頗有棋才,二十五歲便列身高段,若一心弈棋,前途無量。可惜此人興趣太廣,琴棋書畫都要來一手。心無二用,饒是他再聰明,也難免顧此失彼,自然被只顧弈棋的丈和比了過去。不過,元美棋力雖差丈和半先,但為人處世八面玲瓏,又生得眉清目秀,儀表不俗,故深得元丈賞識。元美是個聰明人,自知棋力難敵丈和,雖也想當跡目,又恐老師過世,丈和不肯善罷甘休,豈不自找沒趣?權衡再三,決定賣個人情給丈和,丈和今后若得勢,也好有個照應。于是元美請求元丈同意他出外旅游,元丈也有心讓他在當跡目之前多長些見識,便滿口答應,并給盤纏二十金,囑咐
元美早去早歸。
誰知元美這一去,便似出籠之鳥,再不回頭。一路上游山玩水,四處交際,日子過得挺快活。元美既通詩文,所交朋友大都也是名士才子,平日与這幫文人騷客聚在一起,不是談文論賦,便是飲酒誦詩,真覺得日子過得比在坊門之時快活几百倍。如此混了二年。一日,元美寄宿人家,其家有一女,名喚季野子,生得花容月貌。元美一見,頓生愛慕之心,便請人做媒,要娶季野子。季野子父母見元美一表人材,當即應允。婚后,兩人夫唱婦隨,甚是恩愛。元美生活一安定,忽然想起老師元丈來,心覺不安,便攜妻回歸看望元丈。
元丈盼元美,正盼得望眼欲穿,卻不料元美擅自娶妻,一人出去,兩人同歸,不禁勃然大怒,將元美罵了個狗血淋頭。嚇得元美長跪不起,連連磕頭謝罪。如此一來,元丈立元美為跡目的心也就淡了。
正巧林家自六世門入以來,一直冷冷清清,不見興盛,十世鐵元門入又早逝無嗣,眼見得林家就要斷了香火。為此,隱居的九世門悅苦求元丈,希望坊門支援。元丈為人寬厚,亦有心扶持,只是還未定出人選。元美不遵師命擅自娶妻,傷透了元丈的心,一怒之下,便把元美過繼給林家。
文政二年(1819),丈和被元丈立為跡目,元美則成了林家十一世掌門人。此時丈和三十三歲,元美四十二歲。
林家得到元美,著實撿了個大便宜。自此,林家便又興盛起來。林元美執掌林家后,苦研棋藝,棋力又有長進。后來,又專心著述,寫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東西。其中最有名的有兩部著作:一部是《棋經眾妙》,書中所載,全都是神出鬼沒之妙例,乃第一部集當時手筋、定式之大成的著作;另一部是《爛柯堂棋話》,內容為古今之棋話,并收錄了七十二局名局,加以評注,這部書直到現在還是很有名气。
不僅如此,林元美還有一絕,即此人記憶力极強,据說有過目不忘之能。一次,他去古賀精里家作客,古賀精里乃當時之鴻儒,文壇之首領。二人說古論今,廣証博引,談得十分投机。說著說著,忽然提起中國“三國”期間王粲复盤之事。精里說道:“王粲并不好棋,全憑其記憶超群所致。”林元美笑著答道:“非也!王粲不僅博文強記,而且頗通弈道。此人死后,曹子建、王仲宣為其所作誄文中,有“何道不洽,何藝不閑,棋局逞巧,博弈惟覽”的文字,是足以証明。此誄文載于文選,先生一看便知。”精里大惊,忙命弟子查閱文選,果見此文,与元美所說一字不差。精
里不由嘆道:“君之博聞強記,恐怕王粲也要甘拜下風呀!”
林元美晚年自號爛柯堂主,廣交賢人。詩人[上白下田]中哲齋曾寄詩贊他,詩曰:
曾厭橘中隘,筑堂名爛柯。
人間忘寵辱,世事任風波。
夕脫烏紗帽,朝鳴白玉珂。
始識局上路,還在謫仙窠。
縱觀日本古今之棋壇,若論博學多才者,林元美實為第一人。
--
百分情意給他九十九,留下一分解我憂愁
--
Tags:
圍棋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日本圍棋故事之十五

By Bethany
at 2005-08-12T18:12
at 2005-08-12T18:12
日本圍棋故事之十四

By Heather
at 2005-08-12T18:12
at 2005-08-12T18:12
日本圍棋故事之十三

By Charlie
at 2005-08-12T18:11
at 2005-08-12T18:11
日本圍棋故事之十二

By Suhail Hany
at 2005-08-12T18:11
at 2005-08-12T18:11
日本圍棋故事之十一

By Doris
at 2005-08-12T18:10
at 2005-08-12T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