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圍棋故事之十五 - 圍棋

Bethany avatar
By Bethany
at 2005-08-12T18:12

Table of Contents

十五 過往風云


話說本因坊家的知伯、秀伯、伯元,接二連三短命夭亡,坊門一時元气大傷,直到九世察元繼位,情況才漸漸好轉。

察元執掌本因坊門戶時才二十二歲(1754),棋力六段。此人生性 腆,和生人說話都要臉紅,故其余三家都未曾把他放在眼里。不料,察元對人雖怕羞,在棋上可半點不含糊,他名為六段,棋力足有七段不止,比老師伯元強一大截,而且察元胸怀大志,感于坊門之衰敗,一心要重振道策、道知時代的雄風,故發奮圖強,苦鑽不已。

當時棋院四家門戶偏見頗深,除御城棋外,几乎不与別家棋士對局。察元看出這一弊端,認為不利于發揚棋道,便首先提出消除門戶偏見,成立研究會,經常作友誼比賽,共同研究棋藝。但三家表面贊同,暗地里都不大買帳,結果研究會有名無實。察元大失所望。

過了兩年,察元克服了井上家和林家的重重阻力,好不容易才升上七段。經過這一番磨難,察元深知要想實現自己畢生的愿望,必須登上名人棋所寶座。為此,察元費盡了心机。

明和三年(1766),察元羽翼丰滿,便提出就任名人棋所的要求。六世因碩當然不服,于是二雄依古例開始了二十番爭棋。察元對六世因碩的百般制肘,痛恨已濟,出手再不留情。進行到第六局時,除了第一局為協議上的和棋外,察元五連胜。六世因碩被殺了個丟盔棄甲,狼狽不堪,只得依老賣老,胡攪蠻纏,中途違約不下了。這一戰,察元确立了准名人地位,又過了四年(1770),才正式當了名人棋所。

察元前后經過近十五年的奮斗,三十九歲才如愿以償,可謂千辛万苦。此時他的棋力已達爐火純青之地步,連七世井上春達(七段)都要被授二子(見棋譜14)。此局是明和五年(1768)御城棋賽的對局,春達二目胜,察元認為此局是其平生得意之作。按說,以察元的見識与棋力,倘若他再把成立研究會的舊事重提,三家自然會俯首听命,棋界恢复道策時代的盛況想是不難。然而察元歷盡坎坷,反而對三家有了成見,故而“只掃自家門前雪”,在近十九年的棋所任期內,并無杰出貢獻,連一本著述都未曾留給后人,不能不認為是一件憾事。

察元之后,十世烈元繼承坊門。此人棋雖不錯馬拼死也升到八段准名人,但畢竟天資有限,故難有大成。倒是一直不景气的安井家,出了個七世仙知甚是厲害。仙知在安永九年(1780)繼六世仙哲而為安井家的掌門人,當時年僅十七歲,棋力只有二段。但此人棋風銳利,連察元名人都有些怕他。最初參加御城棋,察元授仙知二子(見棋譜),結果,仙知演出一場精彩的“屠龍記”,殺得察元汗流浹背,中盤大敗。于是,察元斷言此子不凡,將來必為坊門勁敵。果不其然,仙知十九歲升四段,二十歲升五段,三年后升六段。到了享和元年(1801),与烈元同時升為八段准名人


要說仙知棋力确實高強,与別家好手的戰績,仙知占絕對优勢。烈元与別家好手雖也胜多負少,但碰上仙知便大覺頭疼。二人有譜可查的共十四局,仙知十二胜二負,簡直是一面倒。仙知有此棋力,察元既死,名人虛位,大可取而代之。但仙知為人頗有“閑云野鶴”的味道,功名心甚淡,平日除了專心授徒之外,就是游山玩水,并不對棋所動腦筋。如此一來,倒真調教出一個青出于藍的好徒弟,名叫中野知得,即八世安井知得。仙知見后繼有人,為及時給愛徒讓路,索性退隱林下,落個逍遙自在去了。

那八世安井知得棋力更胜仙知,按理名人棋所非他莫屬,但此人生不逢時,最后只升到八段准名人。原來此時本因坊家也出了一個怪杰,即十一世元丈。這兩人的棋都強爺胜祖,大有名人資格。可惜偏偏生在同時,天無二日,棋壇不得有兩個名人,結果兩敗俱傷,彼此都只到八段而止,實在委屈了他們。

知得和元丈對局前后共七十七局,結果胜負大致相當,實難分优劣。最難得的是二人棋枰上龍爭虎斗,卻絲毫不影響彼此的交情,一方是溫良篤裕,另一方是恭謙禮讓,二人肝膽相照,惺惺相惜,成為莫逆之交。他們的對局,實可謂君子之爭。正因為雙方都超脫了胜負之雜念,致力于棋技之最善,故而弈出了不少精妙的名局。后來十二世本因坊丈和名人將其中三十局,收錄在自己的《收枰精思》一書中,并評道:“其中七局,雙方沒有一手棋不可,皆可謂名人之杰作。”

其中有一局最為有名(見棋譜14)。此棋弈于文化九年(1812),知得執黑先著。弈于中盤,黑棋占优。白68拐頭后,黑69突然自補一手,觀者為之嘩然,不明白知得為何走出這等“臭棋”來,因為白棋根本無法在69位斷。卻見元丈臉色大變。原來黑69自補后,不但确保了一只眼,而且同時防止了A 位的搭斷和73位的挖斷,再無后顧之憂。元丈識得厲害,知道取胜無望,黑 155手后便認輸了。于是這局棋便因黑69的“惡手”而一舉成名,被稱為“惡棋之妙手”的名局。

元丈畢生的杰作當推与井上安節的二子局(見棋譜15)。此棋下于文政二年(1819),是當年御城棋的對局。對手安節即后來大大有名的幻庵因碩。當時安節雖只五段,但足有七段棋力,元丈要讓他二子,談何容易。別人滿以為不過七、八十手,安節便可輕取元丈。不料一交手,元丈妙手迭出,弈得神出鬼沒,至 115手時便消去了安節二子的效力。安節急得几乎吐血,苦戰再三,足足弈了二百八十七手,才一目險胜。這一場惡戰中,元丈雖敗猶榮,世人皆為之震惊。古往今來,模范讓子棋中,只有當年棋圣道策与安井春知的二子局能与之相比。

由此可見,元丈、知得的棋力确已超凡入圣,雖然未登名人棋所寶座,但二人的角逐,對日本棋藝發展貢獻甚大,成為文化、文政年間棋道黃金時代的原動力。




--
情深不壽,強极則辱;
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
Tags: 圍棋

All Comments

日本圍棋故事之十四

Heather avatar
By Heather
at 2005-08-12T18:12
十四 人鬼對局 日本棋壇一向是以本因坊家為中心的,可是道知死后,六世知伯、七世秀伯都是短命而死,故元气大傷。繼任的八世伯元一直多病,棋力平平,而且二十七歲時又病死了。其余三家也沒有什么杰出人物,所以此一段是日本圍棋不景气的時期。但是,在寶歷年間(1760左右),正是八世本因坊伯元繼承坊門的時候,卻發生了一 ...

日本圍棋故事之十三

Charlie avatar
By Charlie
at 2005-08-12T18:11
十三 勾心斗角 道知死后,由十八歲的井口知伯繼任第六世本因坊。當時知伯棋力為六段,正是年輕有為的時候,不料此人運气不佳,六年后,忽然跌了一跤,就此嗚乎哀哉了。于是知伯的大徒弟秀伯又繼任本因坊,時在享保18年(1733)。 秀伯上台年僅十八歲,棋力五段。秀伯雖年輕,頗有雄心壯志,發誓要恢复祖師道策的盛況, ...

日本圍棋故事之十二

Suhail Hany avatar
By Suhail Hany
at 2005-08-12T18:11
十二 英年早逝的道知 道節死前,自覺久占寶座,心中甚是內疚,所以關照安井家及林家務必推荐本因坊道知繼任名人棋所。喪事一過,道知自以為名人棋所非己莫屬了,不料三家領袖敬而遠之,并無推荐之意。原來當時道知雖棋高一籌,但安井家的四世仙角,當年爭棋慘敗之余恨未消;井上家、林家的掌門人均是道知的師兄,叫師兄來捧師弟 ...

日本圍棋故事之十一

Doris avatar
By Doris
at 2005-08-12T18:10
十一 道節背約 道知經過与仙角爭棋的一場惡戰,頗長了見識,到十七歲那年,棋力忽然大進,迥异尋常,便由道節推荐,升到七段上手的地位。 翌年,道節見道知已然成年,便想放手讓他自立。一天,道節召集坊門弟子和自己井上家的弟子,當眾宣布道:“遵師遺命,扶植道知,自問未負重托。現作七局考驗,如成績相當,道知便可擔起 ...

日本圍棋故事之十

Noah avatar
By Noah
at 2005-08-12T18:10
十 仙角爭棋 道策死后,井上四世道節因碩倒也不負師父重托,不遺余力地指教本因坊道知。原來道節為人甚是自負,頗有些自命不凡,但對乃師道策卻敬如天人一般。后來有人奉承道節,說道節足以与道策分先,道節嘆道:“誠然老師讓我一先,相當吃力,但如把棋盤擴大四倍,老師足能讓我三子。他之技有如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我們在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