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 3.5的好與壞 - TRPG

Irma avatar
By Irma
at 2008-09-01T20:35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lueur (「軟綿綿」微阿光)》之銘言:
: : → artyman:話說回來 戰鬥與劇情為什麼非得互斥呢?:) 08/30 15:36
: : → artyman:刺激華麗的戰鬥 加上 華麗刺激的劇情 難道不行嗎? 08/30 15:37
: 我想主要的理由是人的集中力和精神有其極限...
: 不論是DM或玩家在其中一項上消耗太多心力的時候,另一項就很難顧及。

我也正在跑4e團,可以理解戰鬥的刺激。不過個人實在不認為戰鬥與劇情
是互斥的。

人腦的處理當然不可能無限大,不過人類會規劃、會學習、會使用工具,
有許多方法可以減輕戰鬥處理的心力負擔。例如:

1.DM 事先規劃出自己可以負荷的場景,尤其是怪物的數量與能力。
事前規劃得宜,可以省下很多臨場反應的麻煩。反過來說,事前準備愈少,
就愈需要依賴臨場即席反應,而這是最耗腦力的。

2.DM 與玩家事先熟悉人物的基本屬性與能力,道理同上。DM 可以做個簡單的
PC 屬性能力速查表,可以大幅減少戰鬥時不斷查閱詢問的時間。

3.善用 DM 輔助小道具
4e非常依賴地圖,格子地圖大概已經是必備,小模型或人物 token 幾乎也
少不了。除此之外,還可以準備一些不同的小 tokens,作為各種狀態的標
示物。

4.善用 players 輔助道具
玩家也可以準備一些輔助道具。根據經驗,威能牌就的確可以大幅減少查閱
規則的時間,也能有效減輕臨場策略思考的負擔。

上面這些我相信很多老玩家都已經知道。最後一點我想說的是,人腦跟電腦
有個不一樣的地方,就是人會學習。4e剛推出還不到半年,很多新規則、新
事物大家都還在學習與適應,這時候一定會需要花費較多心力。也許等大家
玩熟了,許多基本規則與戰鬥能力只要花費少量心神,就能夠自動化處理,
到時候就能將心力放到其他地方了。

事實上,人腦學習任何新事物都會經過類似的歷程。

: : → artyman:ST系列 若刪掉那些五花八門花裡胡騷的世界設定背景 08/30 15:40
: : → artyman:不也只是一套戰鬥與技能檢定機制而已嗎?:) 08/30 15:41
: 因為DnD系統的世界設定背景很少著重精神層面,
: ST起碼會試圖使用一點點的系統機制去影響或提醒玩家的角色扮演~XD

關於這一點,個人是認為,針對一個遊戲系統,概念上可以將「背景設定」、
「遊戲風格」與「規則機制」分開思考。
雖然在實際運作上這些都互相關聯,但思考上是可能分開的。

RPG 中所謂的「角色扮演」主要是與背景設定 (廣義而言包括世界設定與人物
設定) 以及遊戲風格有關。「背景設定」會規範遊戲世界與人物的常識與知識。
例如在 V:tR 世界中扮演吸血鬼是理所當然的事,這是因為遊戲的背景設定如此,
玩家也能從整體設定中了解扮演的主要方向。同理,若有玩家想要在 FR 世界中
扮演法師,也沒有問題。但若有玩家想在 FR 世界扮演 vampire,那就不是很尋
常,非常需要在設定上做補充或調整。

所謂「遊戲風格」是比較模糊的概念。舉例而言,DnD 的遊戲風格通常是強調
英雄主義,玩者人物通常被鼓勵冒險犯難、鏟奸除惡。廣義而言,這也可以視為
是 DnD 的「精神層面」,只是沒有以數值或屬性呈現。
每個遊戲系統強調的風格不一定相同。例如在 DnD 中出現木乃伊,玩者人物大概
會一哄而上,把怪物砍倒;但在 CoC 中看到木乃伊,玩者人物通常會 (也被預期
應該) 一哄而散,趕緊逃跑為妙。

上面這些都與「角色扮演」有密切關係。

至於「規則機制」個人認為跟「角色扮演」的關係較沒那麼緊密。規則機制的功能
主要是用來「判斷遊戲中扮演或行動的後果或效果」。事實上,小朋友玩「扮家家
酒」也可以視為是在「角色扮演」,它有還算清楚的背景設定以及略為模糊的遊戲
風格,但它可以完全沒有規則機制,因為玩者通常不需要判定遊戲扮演行動造成的
效果。

不過如上所述,有些 RPG (例如 ST 系統) 會試圖將規則機制部分連結至背景設定
或遊戲風格。這可以使遊戲更有整體感,而多少也可以「影響或提醒玩家進行角色
扮演」。但這也僅止於「影響或提醒」,畢竟「規則機制」與「角色扮演」並沒有
密切的關聯。舉例而言,規則機制是可以列出玩者人物若做出某些行為就會失去 n
點「人性值」,但所謂「失去 1 點人性值」要怎麼扮演呢?「人性值 5」要怎麼扮
演呢?這些仍然不是規則機制能夠處理的問題,最後還是要回到遊戲系統的設定、
風格,以及 (也許更重要的) 玩者自己的扮演技巧上。




--
Tags: TRPG

All Comments

PR-G(2)

Zenobia avatar
By Zenobia
at 2008-09-01T10:56
許多年來角色扮演遊戲產業就處在這樣尷尬的困境裡;  愛好角色扮演與愛好遊戲的兩派人馬互相拉扯,中間夾  著左顧右盼不知何去何從的其他玩家。從來沒有人正視  這個問題,也從來沒有人站出來戳破這一點;甚至我們  可以說連玩家自己本身都在這場複雜的角力中迷失了。  然而事情的本質很簡單:純粹的角色扮演愛好者需要的 ...

M:tA--脈動

Charlotte avatar
By Charlotte
at 2008-09-01T10:48
脈動   任何事物都有兩種表相,一種是物理的性質的表相,另一種則是較接 近超自然與魔法性質的表相。這種超自然與魔法性質的表相可以想像成是 事物式樣之上的各種絲線,每一條絲線都有像樂器一樣會發出不同迴響, 這樣的迴響被稱作「脈動」透過觀察事物放出的脈動,法師可以察知事物 的真正本質,以及是否有被其他超自然存在 ...

M:tA--法術量的限制

Kyle avatar
By Kyle
at 2008-08-31T23:10
法術量的限制   也許有人會問:法術系統那麼自由,那在遊戲裡到底有沒有使用次數 的限制,像「每日法術量」或「法術格」之類的? 答案是:如果單就施法次數而言,法師展現法術的次數基本上是沒有限制的。   雖然這樣,他們還是有其它方面的限制。法師的限制有外部因素與內 部因素,外部因素在之前的文章都有提過了-矛 ...

M:tA--質疑

Dorothy avatar
By Dorothy
at 2008-08-31T23:02
質疑 當上界魔法出現在沉睡者眼前時,他們往往無法處理這樣的狀況。   當目擊到上界的超自然法則時,沉睡者只有一種方式來面對-擁抱質疑, 讓它將在他眼前出現過的一切從他的記憶中抹去,現實的部份就丟給矛盾來處 理。質疑產生後一般人多半會忘卻自己眼前曾發生過什麼,或是透過「理性思 考」將之前看到的一切合理化(如某 ...

M:tA--矛盾與矛盾的五種現象

Jack avatar
By Jack
at 2008-08-31T22:59
矛盾與矛盾的五種現象   所謂的魔法,就是召喚上界的法則取代下界的法則,整個過程中法師 必需要引領力量,讓與下界法則截然不同的力量能完整的與現實結合在一 起,當然,總是會有出錯的時候,當兩個世界的法則相互衝突時,矛盾就 出現了-嗯,一般都是這樣認為的。   矛盾的發生大多是因為沉睡者目擊到覺醒者在引領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