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鎬崔哲瀚會師應氏杯決賽 中國勢頭遭到扼制 - 圍棋

By Sandy
at 2008-09-26T21:56
at 2008-09-26T21:56
Table of Contents
http://sports.sohu.com/20080926/n259760229.shtml
李昌鎬崔哲瀚會師應氏杯決賽 中國勢頭遭到扼制
2008年09月26日09:49 來源:東方體育日報
第六屆應氏杯世界職業圍棋錦標賽半決賽昨天在泰國曼谷結束,兩位賽前被看好的年輕棋
手李世石和劉星均被對手零封,無論從比賽規模還是賽制都是世界圍棋大賽巔峰的“圍棋
奧運”僅兩輪便終結了決賽席位的爭奪,而且均是“復蘇”者一邊倒勝出的結果,讓人大
感意外。
昨天的比賽兩盤棋對局者均互換黑白,但結果卻幾乎是第一盤比賽的翻版,這樣的過程讓
人瞠目結舌。尤其是寄託中國棋迷厚望的劉星,對於對手崔哲瀚的“暴力圍棋”似乎還是
找不到特別好的對策,最終還是遭遇屠龍。此後下到163手,劉星不計點告負。
而另一盤半決賽“二李”之戰,如日中天的李世石好像中了魔咒,全然不見他平素的霸氣
,面對“務實”的李昌鎬,小李居然耐心十足地亦步亦趨,問題是,亦步亦趨的結果不是
伺機出手,逆轉局面,而是被李昌鎬紮穩腳跟,到最後階段“飛禽島少年”才奮起直追,
無奈狀態回勇的“石佛”再次讓世人領略了“官子天下第一”的風采。最終李世石於295
手投子認輸。在難得的“二李”番棋戰中,曾經的第一人李昌鎬維護了往日的尊嚴。
至此,本屆應氏杯五番棋決賽將在李昌鎬和崔哲瀚這兩位韓國棋手之間產生,這對富士通
杯、豐田杯接連得手,春蘭、LG和三星杯保持旺盛勢頭的中國圍棋可謂迎面一擊,因為應
氏杯作為獎金最高的世界圍棋大賽,冠軍歸屬無疑是世界棋壇格局的重要參照。同時,無
論決賽中哪位勝出都將創造歷史——李昌鎬成為第一個兩獲應氏杯的棋手,無疑將再創職
業生涯的新座標,或者崔哲瀚結束“蟄伏”,成為應氏杯為參照的韓國“天王譜”中的新
極。(張曉露)
(責任編輯:月影)
--
李昌鎬崔哲瀚會師應氏杯決賽 中國勢頭遭到扼制
2008年09月26日09:49 來源:東方體育日報
第六屆應氏杯世界職業圍棋錦標賽半決賽昨天在泰國曼谷結束,兩位賽前被看好的年輕棋
手李世石和劉星均被對手零封,無論從比賽規模還是賽制都是世界圍棋大賽巔峰的“圍棋
奧運”僅兩輪便終結了決賽席位的爭奪,而且均是“復蘇”者一邊倒勝出的結果,讓人大
感意外。
昨天的比賽兩盤棋對局者均互換黑白,但結果卻幾乎是第一盤比賽的翻版,這樣的過程讓
人瞠目結舌。尤其是寄託中國棋迷厚望的劉星,對於對手崔哲瀚的“暴力圍棋”似乎還是
找不到特別好的對策,最終還是遭遇屠龍。此後下到163手,劉星不計點告負。
而另一盤半決賽“二李”之戰,如日中天的李世石好像中了魔咒,全然不見他平素的霸氣
,面對“務實”的李昌鎬,小李居然耐心十足地亦步亦趨,問題是,亦步亦趨的結果不是
伺機出手,逆轉局面,而是被李昌鎬紮穩腳跟,到最後階段“飛禽島少年”才奮起直追,
無奈狀態回勇的“石佛”再次讓世人領略了“官子天下第一”的風采。最終李世石於295
手投子認輸。在難得的“二李”番棋戰中,曾經的第一人李昌鎬維護了往日的尊嚴。
至此,本屆應氏杯五番棋決賽將在李昌鎬和崔哲瀚這兩位韓國棋手之間產生,這對富士通
杯、豐田杯接連得手,春蘭、LG和三星杯保持旺盛勢頭的中國圍棋可謂迎面一擊,因為應
氏杯作為獎金最高的世界圍棋大賽,冠軍歸屬無疑是世界棋壇格局的重要參照。同時,無
論決賽中哪位勝出都將創造歷史——李昌鎬成為第一個兩獲應氏杯的棋手,無疑將再創職
業生涯的新座標,或者崔哲瀚結束“蟄伏”,成為應氏杯為參照的韓國“天王譜”中的新
極。(張曉露)
(責任編輯:月影)
--
Tags:
圍棋
All Comments

By Doris
at 2008-09-27T07:48
at 2008-09-27T07:48

By Dora
at 2008-09-27T11:18
at 2008-09-27T11:18

By Heather
at 2008-10-02T02:28
at 2008-10-02T02:28
Related Posts
這樣也行...??

By Sandy
at 2008-09-26T11:10
at 2008-09-26T11:10
首屆世界智運會下月北京開幕 韓誓奪圍棋三金

By Aaliyah
at 2008-09-25T10:09
at 2008-09-25T10:09
請問有人使用過台灣棋院軟體棋譜列印功能嗎??

By Iris
at 2008-09-25T09:31
at 2008-09-25T09:31
棋界八卦

By Carol
at 2008-09-25T00:53
at 2008-09-25T00:53
Re: 死活問題2

By Isabella
at 2008-09-22T09:39
at 2008-09-22T0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