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線與知識線系列整理與介紹 - 桌遊

By Anonymous
at 2014-05-07T21:31
at 2014-05-07T21:31
Table of Contents
圖文部落格:http://blog.xuite.net/tacox0127/rx002/202418333
(建議點入部落格閱讀,這回很重要!)
時間線(Timeline)系列遊戲為法國出版社Asmodee所出版發行(最早為Hazgaard),
因遊戲非常的家庭式(時間短、易上手且無攻擊行為),
並結合了各方面的常識知識與賞心悅目的插圖,
相當受到一般玩家與教育相關人士的喜愛。
而後更衍伸出知識線(Cardline)系列,
考驗玩家們更多元、不僅限於時間軸上的知識。
<圖>
目前,時間線家族(Timeline Families)共有以下5個作品,分別為:
<圖>
時間線:發明 (Timeline: Inventions) - 109張卡 (2010)
這是時間線的第一個系列,一切的源頭。
此時只有6種卡片類別──發明、發現、事件、古蹟、藝文與音樂。
由於主題環繞在發明品上,因此玩過之後的某些玩家會開始痛恨起工業革命XDD
(此系列僅有20張左右的卡片不屬於發明類別)
經典問題:潛水艇與潛水衣、手風琴與薩克斯風、艾菲爾鐵塔與自由女神像。
<圖>
時間線:發現 (Timeline: Discoveries) - 109張卡 (2011)
緊接於發明而後的發現(Discoveries),封面女郎也換上了冒險家的裝扮。
遊戲在BGG上的評價是前三系列作中最差的,
原因無非是大家很難會知道(或無從判斷)其中一部分事物的被發現年代。
經典問題:行星運動與地球自轉、紐芬蘭與格陵蘭、可可與菸草。
<圖>
時間線:歷史事件 (Historical Events) - 110張卡 (2011)
時間線系列的卡片數量從這個版本開始變成了110張,類別部分也新增了「運動」一項。
遊戲主題為「事件」, 因此出現許多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像是「鐵達尼號沉沒」等。
經典問題:地球的形成與月球的形成、恐龍出現與恐龍滅絕、羅馬大火與倫敦大火。
<圖>
到此時間線的前三大系列作皆已登場,在BGG的綜合評價方面,
是發明(Inventions) > 事件 (Historical Events) > 發現 (Discoveries)
但或許是事件的選題多來自於歐洲史,國內評價跟國外有所落差。
<圖>
時間線 (Timeline) - 220張卡 (2012)
當三部曲告一段落後,隨後登場的是結合這三個作品而成的總集版。
這個版本捨棄了原先的鐵盒包裝,並使用了較大的卡片尺寸(與日後的Cardline相同),
因此無法與前幾作合併遊戲。
(筆者註:畢竟是前三個系列作的合輯,不能一起玩是很正常的)
另外,卡片並沒有類型的分野,所有卡片的底色都是黃色的。
最特別的是,遊戲附贈了電腦版的CD光碟,某方面也是為ios版鋪路。
<圖>
時間線:多元主題 (Timeline: Diversity) - 110張卡 (2012)
當大家認為該是時候邁向下一個時間線時,出版社卻給了我們一個小小的驚喜。
是的,「多元主題」如字面所言,
並沒有偏向某一個特定主題,且納入了許多有趣的題目──
像是「首次發現飛碟」、「福爾摩斯的第一次登場」
,甚至是「第一個超級英雄誕生」。
這些歡樂的題目將時間線遊戲變得更為圓融,是作為首次嘗試時間線玩家的極佳選擇。
經典問題:牛的飼養與羊的飼養、白雪公主與灰姑娘的故事、紙牌與骰子。
(其實我個人很喜歡考別人牛與羊這題...XD)
<圖>
時間線:多元主題 中文版 - 110張卡 (2013)
第一個出現中文版的時間線系列,卡片很貼心的以正面中文、背面英文的方式呈現。
如此除了學習常識外,還可以用做英文教學之用。
特別將這個版本另作說明不僅是因為這是第一個發行中文版的時間線系列遊戲,
同時也代表著這個版本與英文版的確有著決定性的差異。
中文版當中有6張卡片是來自於「歷史事件」,而非原本的「多元主題」。
這個改變據出版社的說法是為了因應華人市場的關係,如「中國書法的發明」。
但這對於有收藏英文版歷史事件的玩家可就有點傷心難過了。
(因為一起玩時有重複的卡得挑出來)
至於未來如果發行歷史事件中文版時會不會調回來呢,我想應該是會吧XDD
來自於歷史事件的卡片:中國書法的發明、香檳的發明、法國長棍麵包的發明、
亞力山大塔(開工)、左輪手槍的發明、海底兩萬里。
<圖>
時間線:音樂與電影 (Timeline: Music & Cinema) - 110張卡 (2013)
或許是出版社知道如果只有音樂項目那肯定穩死的,
於是我們看到第五個作品額外加入了「電影」的元素。
這算是最貼近我們現代生活的時間線作品了,
有許多20世紀甚至是21世紀的音樂與電影題目。
你甚至可以看到女神卡卡的「Bad Romance」以及電影「阿凡達」都在其中喔!
經典問題:洛基與藍波、Y.M.C.A與Mamma Mia。
<圖>
知識線(Cardline)是另一個系列的卡片排序遊戲。
在時間線中,我們被問的永遠是「何時」,而在知識線裏頭我們得回答的東西可多了!
每一次進行知識線的遊戲前,玩家們必須先決定使用哪一個數據。
如此一來遊戲的可重玩性也就大為增加了!
到目前為止,知識線家族(Cardline Families)有以下2個作品,分別為:
<圖>
知識線:動物篇 (Cardline: Animals) - 110張卡 (2012)
在動物篇裡玩家們有3種截然不同的數據可以進行遊戲,
分別有動物們的「身長」、「體重」與「年齡」。
當然規則書有特別說明身長的判斷方式,像是否包含尾巴或翅膀等等。
而每張卡的插圖因為尺寸的關係,相較時間線起來要來的大器許多 :)
另外卡片上我們還能夠學到關於這個動物的學名、類別(如鳥類)、
甚至是否頻臨絕種等等。
這些資訊相當具有教育意義,但即使沒有這些光是讓小朋友能認識動物就很不錯了。
<圖>
知識線:世界篇 (Cardline: Globetrotter) - 110張卡 (2013)
話說第一次看到遊戲外盒心中頓然有種看到「正妹化身肌肉女」的錯覺...(比斯吉!?)
在動物篇後筆者本以為下一個遊戲會來個「奇觀篇」之類的(7w打太多的後遺症),
不過這回知識線直接帶領我們環遊世界了!
在世界篇中,玩家將會挑戰各國家的「面積」、「人口」、「國內生產毛額(GDP)」,
以及......「二氧化碳排放量」!還真的是完全想不到吧!
(不過二氧化碳這個題目個人認為還蠻有教育與省思意義的...
尤其當最近才玩過Keep cool之後...)
<圖>
而卡片的插圖也變得相當有趣,
我們將會看到該國家的特有文化(如傳統服飾)或代表建築。
另外每張卡片上我們可以得到這個國家位於五大洲的哪一洲,
以及該國家的國旗等資訊。
然後最重要的地方來了......!
就是遊戲裡頭有「台灣」這張卡!
沒錯!真的就是愛「台灣」啦!
於是玩這遊戲的小技巧就是一開始直接把「台灣」拿出來當基準卡(第一張卡),
然後我們就可以看到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在遊戲中飄揚,爽度一百點!
<此圖中可以看到中正紀念堂與中華民國國旗>
其實無論是時間線或是知識線系列,教學上都不需要花到5分鐘,可以說簡直零負擔。
而看似單純的機制玩起來還挺有趣的,有時還會忍不住連開數場。
雖然有不少人會質疑遊戲的耐玩度,但加上擴充可彌補這個小小的缺點。
(而且像不才我本人即使玩過同一系列10次左右,只要過一個月又幾乎把年代忘光光XD)
此外遊戲中大家常常會發揮三寸不爛之舌,讓遊戲變得相當歡樂。
「真的嗎?我記得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耶」
「那邊間隔比較大賭那就對了!」
「看吧~就說我講的是對的吼」
「唉呀就差一點點」
在這些歡樂的氣氛下誰會知道這遊戲其實是個常識遊戲呢?
而且說到常識,是的,玩遊戲還可以長知識,這點也是大大的加分呢~
--
玩坊 X 桌遊 X 幽冥海域
http://blog.xuite.net/tacox0127/rx002
紙牌‧桌遊‧地下城
--
(建議點入部落格閱讀,這回很重要!)
時間線(Timeline)系列遊戲為法國出版社Asmodee所出版發行(最早為Hazgaard),
因遊戲非常的家庭式(時間短、易上手且無攻擊行為),
並結合了各方面的常識知識與賞心悅目的插圖,
相當受到一般玩家與教育相關人士的喜愛。
而後更衍伸出知識線(Cardline)系列,
考驗玩家們更多元、不僅限於時間軸上的知識。
<圖>
目前,時間線家族(Timeline Families)共有以下5個作品,分別為:
<圖>
時間線:發明 (Timeline: Inventions) - 109張卡 (2010)
這是時間線的第一個系列,一切的源頭。
此時只有6種卡片類別──發明、發現、事件、古蹟、藝文與音樂。
由於主題環繞在發明品上,因此玩過之後的某些玩家會開始痛恨起工業革命XDD
(此系列僅有20張左右的卡片不屬於發明類別)
經典問題:潛水艇與潛水衣、手風琴與薩克斯風、艾菲爾鐵塔與自由女神像。
<圖>
時間線:發現 (Timeline: Discoveries) - 109張卡 (2011)
緊接於發明而後的發現(Discoveries),封面女郎也換上了冒險家的裝扮。
遊戲在BGG上的評價是前三系列作中最差的,
原因無非是大家很難會知道(或無從判斷)其中一部分事物的被發現年代。
經典問題:行星運動與地球自轉、紐芬蘭與格陵蘭、可可與菸草。
<圖>
時間線:歷史事件 (Historical Events) - 110張卡 (2011)
時間線系列的卡片數量從這個版本開始變成了110張,類別部分也新增了「運動」一項。
遊戲主題為「事件」, 因此出現許多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像是「鐵達尼號沉沒」等。
經典問題:地球的形成與月球的形成、恐龍出現與恐龍滅絕、羅馬大火與倫敦大火。
<圖>
到此時間線的前三大系列作皆已登場,在BGG的綜合評價方面,
是發明(Inventions) > 事件 (Historical Events) > 發現 (Discoveries)
但或許是事件的選題多來自於歐洲史,國內評價跟國外有所落差。
<圖>
時間線 (Timeline) - 220張卡 (2012)
當三部曲告一段落後,隨後登場的是結合這三個作品而成的總集版。
這個版本捨棄了原先的鐵盒包裝,並使用了較大的卡片尺寸(與日後的Cardline相同),
因此無法與前幾作合併遊戲。
(筆者註:畢竟是前三個系列作的合輯,不能一起玩是很正常的)
另外,卡片並沒有類型的分野,所有卡片的底色都是黃色的。
最特別的是,遊戲附贈了電腦版的CD光碟,某方面也是為ios版鋪路。
<圖>
時間線:多元主題 (Timeline: Diversity) - 110張卡 (2012)
當大家認為該是時候邁向下一個時間線時,出版社卻給了我們一個小小的驚喜。
是的,「多元主題」如字面所言,
並沒有偏向某一個特定主題,且納入了許多有趣的題目──
像是「首次發現飛碟」、「福爾摩斯的第一次登場」
,甚至是「第一個超級英雄誕生」。
這些歡樂的題目將時間線遊戲變得更為圓融,是作為首次嘗試時間線玩家的極佳選擇。
經典問題:牛的飼養與羊的飼養、白雪公主與灰姑娘的故事、紙牌與骰子。
(其實我個人很喜歡考別人牛與羊這題...XD)
<圖>
時間線:多元主題 中文版 - 110張卡 (2013)
第一個出現中文版的時間線系列,卡片很貼心的以正面中文、背面英文的方式呈現。
如此除了學習常識外,還可以用做英文教學之用。
特別將這個版本另作說明不僅是因為這是第一個發行中文版的時間線系列遊戲,
同時也代表著這個版本與英文版的確有著決定性的差異。
中文版當中有6張卡片是來自於「歷史事件」,而非原本的「多元主題」。
這個改變據出版社的說法是為了因應華人市場的關係,如「中國書法的發明」。
但這對於有收藏英文版歷史事件的玩家可就有點傷心難過了。
(因為一起玩時有重複的卡得挑出來)
至於未來如果發行歷史事件中文版時會不會調回來呢,我想應該是會吧XDD
來自於歷史事件的卡片:中國書法的發明、香檳的發明、法國長棍麵包的發明、
亞力山大塔(開工)、左輪手槍的發明、海底兩萬里。
<圖>
時間線:音樂與電影 (Timeline: Music & Cinema) - 110張卡 (2013)
或許是出版社知道如果只有音樂項目那肯定穩死的,
於是我們看到第五個作品額外加入了「電影」的元素。
這算是最貼近我們現代生活的時間線作品了,
有許多20世紀甚至是21世紀的音樂與電影題目。
你甚至可以看到女神卡卡的「Bad Romance」以及電影「阿凡達」都在其中喔!
經典問題:洛基與藍波、Y.M.C.A與Mamma Mia。
<圖>
知識線(Cardline)是另一個系列的卡片排序遊戲。
在時間線中,我們被問的永遠是「何時」,而在知識線裏頭我們得回答的東西可多了!
每一次進行知識線的遊戲前,玩家們必須先決定使用哪一個數據。
如此一來遊戲的可重玩性也就大為增加了!
到目前為止,知識線家族(Cardline Families)有以下2個作品,分別為:
<圖>
知識線:動物篇 (Cardline: Animals) - 110張卡 (2012)
在動物篇裡玩家們有3種截然不同的數據可以進行遊戲,
分別有動物們的「身長」、「體重」與「年齡」。
當然規則書有特別說明身長的判斷方式,像是否包含尾巴或翅膀等等。
而每張卡的插圖因為尺寸的關係,相較時間線起來要來的大器許多 :)
另外卡片上我們還能夠學到關於這個動物的學名、類別(如鳥類)、
甚至是否頻臨絕種等等。
這些資訊相當具有教育意義,但即使沒有這些光是讓小朋友能認識動物就很不錯了。
<圖>
知識線:世界篇 (Cardline: Globetrotter) - 110張卡 (2013)
話說第一次看到遊戲外盒心中頓然有種看到「正妹化身肌肉女」的錯覺...(比斯吉!?)
在動物篇後筆者本以為下一個遊戲會來個「奇觀篇」之類的(7w打太多的後遺症),
不過這回知識線直接帶領我們環遊世界了!
在世界篇中,玩家將會挑戰各國家的「面積」、「人口」、「國內生產毛額(GDP)」,
以及......「二氧化碳排放量」!還真的是完全想不到吧!
(不過二氧化碳這個題目個人認為還蠻有教育與省思意義的...
尤其當最近才玩過Keep cool之後...)
<圖>
而卡片的插圖也變得相當有趣,
我們將會看到該國家的特有文化(如傳統服飾)或代表建築。
另外每張卡片上我們可以得到這個國家位於五大洲的哪一洲,
以及該國家的國旗等資訊。
然後最重要的地方來了......!
就是遊戲裡頭有「台灣」這張卡!
沒錯!真的就是愛「台灣」啦!
於是玩這遊戲的小技巧就是一開始直接把「台灣」拿出來當基準卡(第一張卡),
然後我們就可以看到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在遊戲中飄揚,爽度一百點!
<此圖中可以看到中正紀念堂與中華民國國旗>
其實無論是時間線或是知識線系列,教學上都不需要花到5分鐘,可以說簡直零負擔。
而看似單純的機制玩起來還挺有趣的,有時還會忍不住連開數場。
雖然有不少人會質疑遊戲的耐玩度,但加上擴充可彌補這個小小的缺點。
(而且像不才我本人即使玩過同一系列10次左右,只要過一個月又幾乎把年代忘光光XD)
此外遊戲中大家常常會發揮三寸不爛之舌,讓遊戲變得相當歡樂。
「真的嗎?我記得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耶」
「那邊間隔比較大賭那就對了!」
「看吧~就說我講的是對的吼」
「唉呀就差一點點」
在這些歡樂的氣氛下誰會知道這遊戲其實是個常識遊戲呢?
而且說到常識,是的,玩遊戲還可以長知識,這點也是大大的加分呢~
--
玩坊 X 桌遊 X 幽冥海域
http://blog.xuite.net/tacox0127/rx002
紙牌‧桌遊‧地下城
--
Tags:
桌遊
All Comments

By Bethany
at 2014-05-08T07:18
at 2014-05-08T07:18

By Odelette
at 2014-05-13T04:17
at 2014-05-13T04:17

By Belly
at 2014-05-15T19:37
at 2014-05-15T19:37

By Caroline
at 2014-05-20T08:28
at 2014-05-20T08:28

By Edith
at 2014-05-23T14:23
at 2014-05-23T14:23

By Kristin
at 2014-05-25T12:04
at 2014-05-25T12:04

By Ophelia
at 2014-05-29T00:27
at 2014-05-29T00:27

By Edith
at 2014-06-02T04:57
at 2014-06-02T04:57

By Caroline
at 2014-06-03T02:08
at 2014-06-03T02:08

By Margaret
at 2014-06-04T20:53
at 2014-06-04T20:53

By Hazel
at 2014-06-05T13:02
at 2014-06-05T13:02

By Lily
at 2014-06-06T08:07
at 2014-06-06T08:07

By Hazel
at 2014-06-10T18:38
at 2014-06-10T18:38

By Kama
at 2014-06-15T10:28
at 2014-06-15T10:28

By Puput
at 2014-06-17T11:28
at 2014-06-17T11:28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4-06-18T15:51
at 2014-06-18T15:51

By Hazel
at 2014-06-20T14:02
at 2014-06-20T14:02

By Mary
at 2014-06-23T12:50
at 2014-06-23T12:50

By Rae
at 2014-06-24T23:30
at 2014-06-24T23:30

By Emma
at 2014-06-29T01:03
at 2014-06-29T01:03

By Susan
at 2014-06-29T15:16
at 2014-06-29T15:16

By Ula
at 2014-07-03T12:18
at 2014-07-03T12:18

By Poppy
at 2014-07-07T03:19
at 2014-07-07T03:19
Related Posts
請問mybg的 robinson crusoe 有消息嗎

By Bennie
at 2014-05-07T20:44
at 2014-05-07T20:44
歡迎高雄桌遊朋友加群組

By Olivia
at 2014-05-07T19:58
at 2014-05-07T19:58
貝克街母親節優惠和抽獎結果公告

By Oliver
at 2014-05-07T17:04
at 2014-05-07T17:04
舉牌小人/猜猜我是誰/Who Am I

By Linda
at 2014-05-07T17:02
at 2014-05-07T17:02
密探水晶 3分鐘介紹

By Hazel
at 2014-05-07T15:47
at 2014-05-07T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