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 Razer Onza TE XBOX360開箱&使用心得 - XBOX

By Callum
at 2011-05-18T00:19
at 2011-05-18T00:19
Table of Contents
感謝友人knuckleslee,終於在昨天拿到啦,回到家迫不及待先來拍照留念!
http://images.plurk.com/ae8468983ca945b6e025c1903a9acbd4.jpg
包裝相當的有質感,雖然早對電競專用品牌Razer有所耳聞,但實際到手那個質感還是讓
人感到高水準。
http://images.plurk.com/45c3fc811eaa576c1a31a32465020d3e.jpg
個人御用的開箱三人娘,準備開箱啦!
http://images.plurk.com/43e83890ef4e1ca261180fb2d1ef527d.jpg
格納庫般的開啟感。
上下都要以90度方式翻轉開來
http://images.plurk.com/36f0ee5951a5025aab6e5a878a0fdc7e.jpg
內附的文件:環保標制,保證書,Razer宣傳語和Mark貼紙等等的。
http://images.plurk.com/e238ba90c4bdf8cbcf7760ebe1cd2ed2.jpg
新功能介紹:可調整鬆緊度的類比,向右旋就是鎖緊,此圖是左類比鎖到最緊,右類比維
持最鬆。實際的使用差異感在下面會分享。
http://images.plurk.com/070c8f33d587307dca2093752c2bdd81.jpg
自定義按鈕(LMFB)、LB、扣壓面積相當長的LT。
http://images.plurk.com/90ebc71c2ff79eb598634e52c2f2a054.jpg
RAZER STYLE!!
http://images.plurk.com/dbd350d4a07153e300df18a8bbc7c0cd.jpg
觸感非常特殊的微動式A/B/X/Y, 感覺上沒有什麼壓下去的實感,其實輕輕壓就有判定。
http://images.plurk.com/003d42c61b0371dd1175519deb58cc46.jpg
扳機鈕實際握住的位置.
http://images.plurk.com/a632f0ce81c4fedc8f2dc57e97a64019.jpg
扣下扳機鈕.
眼尖的板友們應該會注意行程比原廠的短。
http://images.plurk.com/c7a5424be0e000e7b542fba17719016f.jpg
十字鍵, 雖然也是獨立的四鈕, 但壓感個人感覺比PS系的舒服。
不過以格鬥遊戲來講因為四鈕並不是一體的,所以手感上並不流暢。
對於要確實輸入四方向的遊戲來說是很棒的設計。
(比方說DMC4 360版獨佔的七彩魔劍士XDD)
http://images.plurk.com/db790277e3d2c264f8a289f0ef120d72.jpg
Select/Start鈕的位置, 雖然和原廠不同但不至於太難按, 姆指往下一伸就按的到。
接著,讓大家久等了!!
http://images.plurk.com/6f231f8792a7da1d84b18d4db3237337.jpg
發光A/B/X/Y鈕!!!帥啦!!
感謝各位那麼有耐心看完照片,接著是遊戲上的使用心得:
整體來說,我個人給予這個手把在操作上的評價比原廠要高,可能跟我玩的遊戲有關。
首先是Biohazard 5:
最大的不同是,我要切換武器時終於不會拿到不該拿的物品了,而在先前提過,本手把的
大部分指令都非常靈敏,我甚至可以在散彈槍開槍完的收槍硬直中按下十字,在收完槍後
馬上就會接著進入換武器的動作,而由於整體的反應時間變快了,我偶爾會有腦子念頭剛
出來手剛開始要動,人物就跟著反應了。
Devil May Cry 4:
由於鎖定常常得要按RB,而自定義鈕又離RB很近,建議是也設成RB,這樣就變成RB的可按
面積相當大,改善原廠LB/RB過小偏硬的問題。
但丁的切換風格變得更確實了,不會再動不動發生七彩魔劍士的悲劇orz
再來是賽車遊戲,這對行程較短的扳機鈕和可調鬆緊的類比可說是有決定性的指標。
DiRT:
行程過短的LT/RT最直接影響的就是輕輕按一下就變成煞車/油門全踩了,就分段踩油門來
說要的技術比原廠更高一點。
類比的部分在Sega Rally的部分說明,對DiRT來說油門控制技巧應該是重要的多了。
Sega Rally Revo:
這個遊戲人要比車兇,所以油門幾乎要全踩的應該是沒啥疑問ww
再來就是類比,這個類比可說是為了RCG應運而生。
把類比稍微調緊之後(個人是轉約1~2圈)
會開始出現方向盤那種緊實感,在彎道上也更有跟方向盤戰鬥的感覺。
以往原廠的類比推一下就到底了,調緊之後要按很用力才會轉,一放鬆就會歸位
有調緊的情況下比較符合駕駛的直覺,比較能做出細微的轉動,這算是某種程度
的力回饋嗎,我不大會形容,總之玩起來更有感覺。
至於類比不能下壓的問題,我本身是沒有玩FPS,不過它的設計好像是類比調得越緊
下壓的感覺就越不明顯或要更用力,需要下壓的狀況我個人建議調至跟原廠一樣鬆緊去玩
吧。
一點心得,歡迎大家討論與分享,這個手把的總合表現的確讓人滿意。
--
http://images.plurk.com/ae8468983ca945b6e025c1903a9acbd4.jpg

人感到高水準。
http://images.plurk.com/45c3fc811eaa576c1a31a32465020d3e.jpg

http://images.plurk.com/43e83890ef4e1ca261180fb2d1ef527d.jpg

上下都要以90度方式翻轉開來
http://images.plurk.com/36f0ee5951a5025aab6e5a878a0fdc7e.jpg

http://images.plurk.com/e238ba90c4bdf8cbcf7760ebe1cd2ed2.jpg

持最鬆。實際的使用差異感在下面會分享。
http://images.plurk.com/070c8f33d587307dca2093752c2bdd81.jpg

http://images.plurk.com/90ebc71c2ff79eb598634e52c2f2a054.jpg

http://images.plurk.com/dbd350d4a07153e300df18a8bbc7c0cd.jpg

http://images.plurk.com/003d42c61b0371dd1175519deb58cc46.jpg

http://images.plurk.com/a632f0ce81c4fedc8f2dc57e97a64019.jpg

眼尖的板友們應該會注意行程比原廠的短。
http://images.plurk.com/c7a5424be0e000e7b542fba17719016f.jpg

不過以格鬥遊戲來講因為四鈕並不是一體的,所以手感上並不流暢。
對於要確實輸入四方向的遊戲來說是很棒的設計。
(比方說DMC4 360版獨佔的七彩魔劍士XDD)
http://images.plurk.com/db790277e3d2c264f8a289f0ef120d72.jpg

接著,讓大家久等了!!
http://images.plurk.com/6f231f8792a7da1d84b18d4db3237337.jpg

感謝各位那麼有耐心看完照片,接著是遊戲上的使用心得:
整體來說,我個人給予這個手把在操作上的評價比原廠要高,可能跟我玩的遊戲有關。
首先是Biohazard 5:
最大的不同是,我要切換武器時終於不會拿到不該拿的物品了,而在先前提過,本手把的
大部分指令都非常靈敏,我甚至可以在散彈槍開槍完的收槍硬直中按下十字,在收完槍後
馬上就會接著進入換武器的動作,而由於整體的反應時間變快了,我偶爾會有腦子念頭剛
出來手剛開始要動,人物就跟著反應了。
Devil May Cry 4:
由於鎖定常常得要按RB,而自定義鈕又離RB很近,建議是也設成RB,這樣就變成RB的可按
面積相當大,改善原廠LB/RB過小偏硬的問題。
但丁的切換風格變得更確實了,不會再動不動發生七彩魔劍士的悲劇orz
再來是賽車遊戲,這對行程較短的扳機鈕和可調鬆緊的類比可說是有決定性的指標。
DiRT:
行程過短的LT/RT最直接影響的就是輕輕按一下就變成煞車/油門全踩了,就分段踩油門來
說要的技術比原廠更高一點。
類比的部分在Sega Rally的部分說明,對DiRT來說油門控制技巧應該是重要的多了。
Sega Rally Revo:
這個遊戲人要比車兇,所以油門幾乎要全踩的應該是沒啥疑問ww
再來就是類比,這個類比可說是為了RCG應運而生。
把類比稍微調緊之後(個人是轉約1~2圈)
會開始出現方向盤那種緊實感,在彎道上也更有跟方向盤戰鬥的感覺。
以往原廠的類比推一下就到底了,調緊之後要按很用力才會轉,一放鬆就會歸位
有調緊的情況下比較符合駕駛的直覺,比較能做出細微的轉動,這算是某種程度
的力回饋嗎,我不大會形容,總之玩起來更有感覺。
至於類比不能下壓的問題,我本身是沒有玩FPS,不過它的設計好像是類比調得越緊
下壓的感覺就越不明顯或要更用力,需要下壓的狀況我個人建議調至跟原廠一樣鬆緊去玩
吧。
一點心得,歡迎大家討論與分享,這個手把的總合表現的確讓人滿意。
--
Tags:
XBOX
All Comments

By Suhail Hany
at 2011-05-18T16:15
at 2011-05-18T16:15

By Quanna
at 2011-05-18T23:51
at 2011-05-18T23:51

By Genevieve
at 2011-05-19T07:16
at 2011-05-19T07:16

By Kama
at 2011-05-24T02:15
at 2011-05-24T02:15

By Jacob
at 2011-05-27T00:36
at 2011-05-27T00:36

By Zenobia
at 2011-05-31T16:30
at 2011-05-31T16:30

By Christine
at 2011-06-02T15:40
at 2011-06-02T15:40
Related Posts
Mass Effect 2: Genesis

By Kyle
at 2011-05-17T21:17
at 2011-05-17T21:17
《愛麗絲驚魂記》系列介紹

By George
at 2011-05-17T19:30
at 2011-05-17T19:30
關於金會員

By Linda
at 2011-05-17T19:23
at 2011-05-17T19:23
KINECT感應器又再度崩盤了..

By Jessica
at 2011-05-17T19:07
at 2011-05-17T19:07
L.A. Noire 黑色洛城

By Rosalind
at 2011-05-17T18:48
at 2011-05-17T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