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機對戰的熱潮後,要如何推廣圍棋呢? - 圍棋
By Elma
at 2016-03-14T13:59
at 2016-03-14T13:59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MonkeyCL (猴總召)》之銘言:
: 先自報棋力,弱弱的棋協2D
: 人機大戰,為圍棋板史無前例超高人氣
: 雖然很多是一日棋迷,很多跟風而來
: 但無疑讓圍棋的能見度大大的躍昇
: 那麼3/15第五盤結束後
: 還有什麼棋局能夠讓這麼多人關注呢?
: 如何讓圍棋的熱潮能延續下去?
: 而不是永遠只有一句話「第一手天元」
: 雖然這篇很像費雯
: 但是如果人機大戰結束後
: 大家圍棋的熱度曇花一現也是很可惜啊...
首先要釐清一件事,喜歡「圍棋」和喜歡「聽人講棋」是兩件不同的事
台灣要發展圍棋人口,其實和足球所面臨的問題相同,但圍棋的處境會好得多
世界盃的賽季,湊熱鬧的人多,但風潮過後,很快就人去樓空
追根究底,圍棋和足球在台灣都屬於「媒體弱勢」。
要推廣圍棋,必須要從增加棋迷開始,也就是金字塔底部的客群。
值得高興的是,聽人講棋是完全沒有門檻的。
(是的,就算完全不懂圍棋,也可以樂在其中)
從這次古力的講評中就可以發現,聽棋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這個機制是這樣的:
當講棋者猜對了下一手,你心中會產生滿足感。
當講棋者猜錯,如果下棋的人下出壞棋,你會產生緊張感
如果猜錯,但是下棋的人下出妙手,你會產生驚奇感。
當局面緊繃、僵持,講棋的人也無法預測的時候,會產生懸念和刺激感
以上這些「情感」,完全不是棋手,或是圍棋本身給你的
而是藉由「講棋」這樣的框架,或是說,敘事的形式帶給你感官上的體驗。
當然,主播的演譯方式也非常關鍵
韓國圍棋的發展,是在曹薰鉉奪下應氏盃,被塑造成國民英雄,之後取得媒體的主流
中國圍棋發展,也是因為中日擂台賽,塑造出聶衛平這樣的民族英雄伊始
老實說,台灣圍棋真的要發展,棋迷本身能做的其實非常有限
關鍵在於,過去台灣圍棋比較像是大老闆們昂貴的消遣。
而職業棋士本身都是一群相對內向封閉的人(從學棋過程中,大概也很難活潑起來)
所以,幾乎所有的比賽都關起來門來自己下
加上網際網路的發展,所以很多資深的棋迷,早就把目光放在國際賽場上
這對國內的圍棋發展也是雪上加霜
偶而像智運會這樣的比賽,台灣圍棋隊稍微浮出檯面,但是曝光率還是有限
前陣子女子圍棋稍微有得到一點鎂光燈(原理大概和女子職業撞球差不多)
但這個方向是正確的,現在就是誰能取得媒體的發言權,越有資源發展自身
人工智慧找到了圍棋來替這個產業造勢,未來還會找主流電玩,也是同樣的行銷原理
未來,台灣的圍棋真的要發展,大概只能走以下的路線:
首先,所有的職業比賽都安排在晚上六、七點之後開始(每人限定一小時)
這樣比賽的長度大概相等於一場籃球和棒球比賽
每場比賽都在網路上轉播,找到好的講棋者(這是最關鍵的地方)
如果可以持之以恆,比賽期間,大概可以想辦法將圍棋板的人氣維持在幾百人
重點在於如何「搶奪網路上游離的閱聽人口」
只要人數慢慢變多,量變自然可以產生質變
既然圍棋都可以瞬間成為PTT的大板
說明了這個「項目」具備了非常多炒作的潛能
但以上這些都是台灣圍棋的主事者才能做的事,底層的棋迷也只能靜觀其變了。
--
--
: 先自報棋力,弱弱的棋協2D
: 人機大戰,為圍棋板史無前例超高人氣
: 雖然很多是一日棋迷,很多跟風而來
: 但無疑讓圍棋的能見度大大的躍昇
: 那麼3/15第五盤結束後
: 還有什麼棋局能夠讓這麼多人關注呢?
: 如何讓圍棋的熱潮能延續下去?
: 而不是永遠只有一句話「第一手天元」
: 雖然這篇很像費雯
: 但是如果人機大戰結束後
: 大家圍棋的熱度曇花一現也是很可惜啊...
首先要釐清一件事,喜歡「圍棋」和喜歡「聽人講棋」是兩件不同的事
台灣要發展圍棋人口,其實和足球所面臨的問題相同,但圍棋的處境會好得多
世界盃的賽季,湊熱鬧的人多,但風潮過後,很快就人去樓空
追根究底,圍棋和足球在台灣都屬於「媒體弱勢」。
要推廣圍棋,必須要從增加棋迷開始,也就是金字塔底部的客群。
值得高興的是,聽人講棋是完全沒有門檻的。
(是的,就算完全不懂圍棋,也可以樂在其中)
從這次古力的講評中就可以發現,聽棋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這個機制是這樣的:
當講棋者猜對了下一手,你心中會產生滿足感。
當講棋者猜錯,如果下棋的人下出壞棋,你會產生緊張感
如果猜錯,但是下棋的人下出妙手,你會產生驚奇感。
當局面緊繃、僵持,講棋的人也無法預測的時候,會產生懸念和刺激感
以上這些「情感」,完全不是棋手,或是圍棋本身給你的
而是藉由「講棋」這樣的框架,或是說,敘事的形式帶給你感官上的體驗。
當然,主播的演譯方式也非常關鍵
韓國圍棋的發展,是在曹薰鉉奪下應氏盃,被塑造成國民英雄,之後取得媒體的主流
中國圍棋發展,也是因為中日擂台賽,塑造出聶衛平這樣的民族英雄伊始
老實說,台灣圍棋真的要發展,棋迷本身能做的其實非常有限
關鍵在於,過去台灣圍棋比較像是大老闆們昂貴的消遣。
而職業棋士本身都是一群相對內向封閉的人(從學棋過程中,大概也很難活潑起來)
所以,幾乎所有的比賽都關起來門來自己下
加上網際網路的發展,所以很多資深的棋迷,早就把目光放在國際賽場上
這對國內的圍棋發展也是雪上加霜
偶而像智運會這樣的比賽,台灣圍棋隊稍微浮出檯面,但是曝光率還是有限
前陣子女子圍棋稍微有得到一點鎂光燈(原理大概和女子職業撞球差不多)
但這個方向是正確的,現在就是誰能取得媒體的發言權,越有資源發展自身
人工智慧找到了圍棋來替這個產業造勢,未來還會找主流電玩,也是同樣的行銷原理
未來,台灣的圍棋真的要發展,大概只能走以下的路線:
首先,所有的職業比賽都安排在晚上六、七點之後開始(每人限定一小時)
這樣比賽的長度大概相等於一場籃球和棒球比賽
每場比賽都在網路上轉播,找到好的講棋者(這是最關鍵的地方)
如果可以持之以恆,比賽期間,大概可以想辦法將圍棋板的人氣維持在幾百人
重點在於如何「搶奪網路上游離的閱聽人口」
只要人數慢慢變多,量變自然可以產生質變
既然圍棋都可以瞬間成為PTT的大板
說明了這個「項目」具備了非常多炒作的潛能
但以上這些都是台灣圍棋的主事者才能做的事,底層的棋迷也只能靜觀其變了。
--
--
Tags:
圍棋
All Comments
By Daniel
at 2016-03-15T05:01
at 2016-03-15T05:01
By Elizabeth
at 2016-03-19T10:52
at 2016-03-19T10:52
By Isabella
at 2016-03-20T14:36
at 2016-03-20T14:36
By Carol
at 2016-03-24T08:37
at 2016-03-24T08:37
By Sandy
at 2016-03-28T02:42
at 2016-03-28T02:42
By Quintina
at 2016-03-31T23:32
at 2016-03-31T23:32
By Thomas
at 2016-04-02T08:29
at 2016-04-02T08:29
By Steve
at 2016-04-04T11:01
at 2016-04-04T11:01
By Oliver
at 2016-04-07T20:08
at 2016-04-07T20:08
By Daph Bay
at 2016-04-11T19:52
at 2016-04-11T19:52
By Necoo
at 2016-04-16T17:10
at 2016-04-16T17:10
By John
at 2016-04-21T04:09
at 2016-04-21T04:09
By Edith
at 2016-04-25T10:11
at 2016-04-25T10:11
By Lydia
at 2016-04-26T19:39
at 2016-04-26T19:39
By Sandy
at 2016-04-28T21:05
at 2016-04-28T21:05
By Elizabeth
at 2016-04-30T23:06
at 2016-04-30T23:06
By Hedy
at 2016-05-04T15:31
at 2016-05-04T15:31
By Tracy
at 2016-05-09T08:09
at 2016-05-09T08:09
Related Posts
中日韓的民間圍棋風氣盛行度
By Dora
at 2016-03-14T13:54
at 2016-03-14T13:54
"駭客棋手"? 會有這現象 ?
By Thomas
at 2016-03-14T13:36
at 2016-03-14T13:36
圍棋世界排名 AlphaGo躍升第4
By Faithe
at 2016-03-14T13:21
at 2016-03-14T13:21
圍棋界的不成文規定 會不會是種弱點?
By Genevieve
at 2016-03-14T13:20
at 2016-03-14T13:20
電腦弱點:中腹有打劫可能的複雜生死戰?
By Barb Cronin
at 2016-03-14T13:19
at 2016-03-14T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