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i & 妖精奇譚 First Impression - 桌遊
By Freda
at 2005-01-23T17:50
at 2005-01-23T17:50
Table of Contents
首先是由GRIMPEUR BRAND所推出的Magi,適合4~8人,一套UNO變體的紙牌遊戲,
為了避免有人不知道何謂UNO?這是美國Mattell所推出的家庭紙牌遊戲,遊戲中分別
有四種不同的顏色的1~9數字卡與特殊功能卡所構成,玩家需要依上家所丟的牌色或
數字來接續丟牌,也可以選擇抽一張牌後丟牌,不過遊戲的目的是比誰先把手牌丟光
獲勝,在特殊卡方面則有迴轉、下家抽牌、略過下家以及任選顏色的 wild card,在
日本甚至有電視節目介紹並推出伊東家飯桌版 UNO,當中提供了12種不同的玩法。
Anyway! 其實前面也把Magi的主要規則講完了,在本遊戲中共有3種顏色與12種
不同物品,以及灰色的具功能魔法師卡,而物品中有5種是具有功能的,換言之,遊
戲中讓整個UNO的丟牌成份變成強調卡片的功能(也就是魔法物品或魔法師),具功
能的卡片佔 49%,除了UNO原有功能外,另外增加了再行動、選擇下家、顏色重選、
略過自己等等,而魔法師卡更是擁有複數功能的卡片,並且把遊戲重心轉移到抽牌
上面,更大的一個改變是在於遊戲的階段性,每個玩家回合分有4個階段:魔法階段
、抽牌階段、主階段、結束階段,第一個階段可以放置一些具有魔法記號的特殊卡
,遊戲很貼心的設計了抽牌數卡片(這是故意的吧?),因為每個玩家都能不斷陷
害別人抽牌,主階段才是一般 UNO的階段,在結束階段剩下一張手牌時要喊"Magi"。
遊戲的勝負雖然是以手牌丟完為原則,但是不同牌依功能而有不同的分數,剩下
來的手牌就是扣分的狀態,當扣分達50分則遊戲結束。前面介紹廢話講一堆,其實對
於這遊戲的印象就是複雜化的 UNO,說複雜呢?其實也不至於太難,不過由於各種攻
擊能夠針對非下家進行,或是能夠更有效對下家進行陷害,因此遊戲內容比 UNO豐富
許多,有機會我會很樂意再多加嘗試。
我從三個月前就開始期待遊寶洞所推出的妖精奇譚,在玩過之後果然不負所望,
遊戲卡片上的插畫雖然相當精美,但是不是我喜歡的畫風,所以在這方面不與置評,
卡面上方有卡片的性質(個人、城堡、故事)、陣營(龍之谷、神聖帝國、妖精之森、
魔界)以及分數,卡片下方則是完全以圖示的方法表達卡片的功能,因此卡片上唯一
文字的部分只有英文、日文的卡片名稱,雖然全部以圖示表達能免去語言需求,但是
在圖示的設計上並不夠細緻,導致漂亮的卡片毀在對圖示的第一印象上。
遊戲本身架構在 drafting上面,也就是選牌的機制,每回合每名玩家發予5張牌
後,選擇一張牌留下,將其於手牌向左傳,以此類推再向右、向左、向右來回後,每
個人依舊維持 5張選擇過後的手牌,接著每人從手牌中選三張牌,以一次一張的方式
同時出牌,並且執行卡片上所擁有的效力,在執行4回合後,每個人桌上會放置 12張
牌,開始進行計分,遊戲的得分即是以自己桌面上每張卡片的分數、相互作用後的分
數甚至達成卡片要求條件才有的分數來加總,分數最高的玩家獲勝。
遊戲的卡片設計上除了偏重於陷害與改變卡片狀態的魔界外,其他三個陣營能力
都非常相近,不同陣營間有些卡片有相互合作得分的功能,每張卡片上面會顯示此卡
片在一百張卡片總數中佔百分之幾?這算是讓玩家考慮此卡的重要資訊,遊戲中分有
入門規則與進階規則,差異是在於多出20張卡片分別為不同陣營的故事卡與傳奇人物,
故事卡在玩家達成條件時有較高的得分,其實一開始玩進階規則也是很容易上手的,
由於選牌機制使得玩家能有機會獲得自己想要的牌(同時也有機會扣住對手想要的牌),
而在前兩回合算是佈局,而後兩回合則是讓佈局能夠完整搶分。卡片遊戲的運氣成分
當然還是很重,少了點如傳說的碎片中那般歡愉的氣氛,而多了些策略考量,這是套
值得一試的小品策略紙牌遊戲。
後記,其實在介紹Magi時仍對它念念不忘,玩家太少的話實在很難感受到樂趣,
但是我更對伊東家UNO的那12種玩法感興趣。中村先生的三套卡片遊戲中已經嘗試過了
兩套,已經成功的讓我期待他的下一套作品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為了避免有人不知道何謂UNO?這是美國Mattell所推出的家庭紙牌遊戲,遊戲中分別
有四種不同的顏色的1~9數字卡與特殊功能卡所構成,玩家需要依上家所丟的牌色或
數字來接續丟牌,也可以選擇抽一張牌後丟牌,不過遊戲的目的是比誰先把手牌丟光
獲勝,在特殊卡方面則有迴轉、下家抽牌、略過下家以及任選顏色的 wild card,在
日本甚至有電視節目介紹並推出伊東家飯桌版 UNO,當中提供了12種不同的玩法。
Anyway! 其實前面也把Magi的主要規則講完了,在本遊戲中共有3種顏色與12種
不同物品,以及灰色的具功能魔法師卡,而物品中有5種是具有功能的,換言之,遊
戲中讓整個UNO的丟牌成份變成強調卡片的功能(也就是魔法物品或魔法師),具功
能的卡片佔 49%,除了UNO原有功能外,另外增加了再行動、選擇下家、顏色重選、
略過自己等等,而魔法師卡更是擁有複數功能的卡片,並且把遊戲重心轉移到抽牌
上面,更大的一個改變是在於遊戲的階段性,每個玩家回合分有4個階段:魔法階段
、抽牌階段、主階段、結束階段,第一個階段可以放置一些具有魔法記號的特殊卡
,遊戲很貼心的設計了抽牌數卡片(這是故意的吧?),因為每個玩家都能不斷陷
害別人抽牌,主階段才是一般 UNO的階段,在結束階段剩下一張手牌時要喊"Magi"。
遊戲的勝負雖然是以手牌丟完為原則,但是不同牌依功能而有不同的分數,剩下
來的手牌就是扣分的狀態,當扣分達50分則遊戲結束。前面介紹廢話講一堆,其實對
於這遊戲的印象就是複雜化的 UNO,說複雜呢?其實也不至於太難,不過由於各種攻
擊能夠針對非下家進行,或是能夠更有效對下家進行陷害,因此遊戲內容比 UNO豐富
許多,有機會我會很樂意再多加嘗試。
我從三個月前就開始期待遊寶洞所推出的妖精奇譚,在玩過之後果然不負所望,
遊戲卡片上的插畫雖然相當精美,但是不是我喜歡的畫風,所以在這方面不與置評,
卡面上方有卡片的性質(個人、城堡、故事)、陣營(龍之谷、神聖帝國、妖精之森、
魔界)以及分數,卡片下方則是完全以圖示的方法表達卡片的功能,因此卡片上唯一
文字的部分只有英文、日文的卡片名稱,雖然全部以圖示表達能免去語言需求,但是
在圖示的設計上並不夠細緻,導致漂亮的卡片毀在對圖示的第一印象上。
遊戲本身架構在 drafting上面,也就是選牌的機制,每回合每名玩家發予5張牌
後,選擇一張牌留下,將其於手牌向左傳,以此類推再向右、向左、向右來回後,每
個人依舊維持 5張選擇過後的手牌,接著每人從手牌中選三張牌,以一次一張的方式
同時出牌,並且執行卡片上所擁有的效力,在執行4回合後,每個人桌上會放置 12張
牌,開始進行計分,遊戲的得分即是以自己桌面上每張卡片的分數、相互作用後的分
數甚至達成卡片要求條件才有的分數來加總,分數最高的玩家獲勝。
遊戲的卡片設計上除了偏重於陷害與改變卡片狀態的魔界外,其他三個陣營能力
都非常相近,不同陣營間有些卡片有相互合作得分的功能,每張卡片上面會顯示此卡
片在一百張卡片總數中佔百分之幾?這算是讓玩家考慮此卡的重要資訊,遊戲中分有
入門規則與進階規則,差異是在於多出20張卡片分別為不同陣營的故事卡與傳奇人物,
故事卡在玩家達成條件時有較高的得分,其實一開始玩進階規則也是很容易上手的,
由於選牌機制使得玩家能有機會獲得自己想要的牌(同時也有機會扣住對手想要的牌),
而在前兩回合算是佈局,而後兩回合則是讓佈局能夠完整搶分。卡片遊戲的運氣成分
當然還是很重,少了點如傳說的碎片中那般歡愉的氣氛,而多了些策略考量,這是套
值得一試的小品策略紙牌遊戲。
後記,其實在介紹Magi時仍對它念念不忘,玩家太少的話實在很難感受到樂趣,
但是我更對伊東家UNO的那12種玩法感興趣。中村先生的三套卡片遊戲中已經嘗試過了
兩套,已經成功的讓我期待他的下一套作品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ags:
桌遊
All Comments
By John
at 2005-01-26T10:19
at 2005-01-26T10:19
Related Posts
Pompeji
By Skylar Davis
at 2005-01-16T22:31
at 2005-01-16T22:31
Pompeji
By Yedda
at 2005-01-16T22:30
at 2005-01-16T22:30
The Big Idea
By Edward Lewis
at 2004-12-25T01:52
at 2004-12-25T01:52
The Big Idea -Semideluxe Edition-
By Susan
at 2004-12-24T21:34
at 2004-12-24T21:34
イオンカード(ION CARD)
By Kelly
at 2004-12-22T19:54
at 2004-12-22T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