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寒之矛 - 天堂
By Necoo
at 2010-08-06T22:26
at 2010-08-06T22:26
Table of Contents
前幾天我在板上po交易文
收+0~+9的酷寒之矛
因為雙子的酷寒之矛真的超冷門的
商店街掛賣+9風靈雷雨也才六千萬
我喊八千萬買+9酷寒之矛 收了一個多星期都收不到
有的人雖然覺得價錢很不錯 可是因為最近真的沒什麼人賣
所以也不敢先賣我
最後我只好自己收來衝吧
幸好商店村有個南瓜怪賣一堆+0的魔武
我都是先用武卷加祝武的方式把+0衝到+7 再衝+8
一開始衝兩支 過了一支+8 就覺得運氣還不錯
這支+8我就留著 想說等下次再衝到一支+8的再點+9
這樣就算最後全爆掉 還是有支+8的可以用
接下來買了六支酷寒之矛 再用同樣模式先用祝武衝到+7再點+8
結果就一直爆 到最後一支(因為南瓜怪的酷寒被我買光了)
總算成功到+8了
這時就面臨最大的考驗了 考慮幾秒後 再補一張武卷
很幸運酷寒之矛沒消失 變+9了
總共花了一E左右 得到+8 +9各一支
接下來就可以把+8的賣掉 換現金回來
後來又花了幾百萬把+9點成火靈
我偏好火靈的原因是 當遇到比較不怕火的怪物時 至少我可以放弱化屬性
======================以上是衝裝心得文===============
其實算起來 我這次衝裝並沒賺到
純粹是我想要用酷寒之矛
很多人認為用雷雨會比酷寒好
如果以單位時間內的傷害來看 雷雨的確是比酷寒好
以硬直時間來看 拿雷雨也是比酷寒好
以現在伺服器常常擠很多人的情況來看
我發現有時就算拿澳短 實際攻速好像也沒理想中那麼快
再加上遇到傷害減免的時候 (攻擊力高攻速低)會比(攻擊力低攻速高)還有利吧
所以以這種角度來看 魔武會比澳短有用
魔武的發動機率以4%來看
我認為當怪物血量在一千左右或是一千以上時
用魔武會開始比較容易看出效果 因為這樣平均起來差不多打一隻怪物就可以發動一次
可是魔武有個盲點 有時是打到當怪物快被打死時 魔法才發動
這樣就算魔法的攻擊力很高 也是沒什麼意義
在這一點 酷寒之矛比雷雨之劍就比較有利多了
以在傲塔的情況 常常有三隻一組的怪物
當酷寒之矛發動時 往往連旁邊的怪物也會被命中
這樣就算發動時是在正在攻擊的怪物快死的時候也不會覺得可惜
因為旁邊血滿的怪物也是相當於在一開始就發動一次的魔法攻擊
所以跟雷雨比起來 魔法發動機率就算一樣 但是對所有怪物造成的損傷還是比較大
看起來就像是發動機率變高了一樣
再來一點就是酷寒之矛是兩格攻擊
傲7x的怪物全都是兩格以上攻擊
當被怪物圍時 拿酷寒之矛就可以用兩格來卡住門 因為怪物很笨不會自己往前靠
如果是拿雷雨 就算去卡門 還是同時會被兩隻以上的怪物打中
因為我是單練的 所以練的下去比練的多還重要
而且我是傾向全點智的 所以當魔不夠放烈炎時
就是只能靠智力的加成來提高魔武發動的攻擊力來補足普攻的不足
不過酷寒跟雷雨的確還是有會壞刀 及對不死系無加成的缺點
如果是拿雷雨的話 就可以跟澳短動態切換
例如遇到黑騎士就切換成澳短 其他情況就換成雷雨
如同法師的雙杖切換一樣
不管怎樣 我終於得到+9酷寒之矛了
真的要感謝南瓜怪 一開始掛賣的兩支酷寒是賣一千萬
被我買走後 又迅速補貨 而且賣價變850萬 不漲反降
真讓我想不透 就這樣被我把剩下的酷寒以850萬的價格買光
南瓜怪這個種族真的是很好心的
以後在路上看到南瓜怪閒晃 真的不要亂補刀
--
Tags:
天堂
All Comments
By Oscar
at 2010-08-11T01:11
at 2010-08-11T01:11
By Christine
at 2010-08-15T05:20
at 2010-08-15T05:20
By Olga
at 2010-08-18T16:03
at 2010-08-18T16:03
By Leila
at 2010-08-21T20:14
at 2010-08-21T20:14
By Zanna
at 2010-08-26T17:53
at 2010-08-26T17:53
By Joseph
at 2010-08-31T05:08
at 2010-08-31T05:08
Related Posts
幸運女神總是在不經意之間出現
By Tom
at 2010-08-06T18:10
at 2010-08-06T18:10
水龍的逆襲~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0-08-06T18:09
at 2010-08-06T18:09
開戰包序號~
By Madame
at 2010-08-06T15:41
at 2010-08-06T15:41
怪打不死~~
By Blanche
at 2010-08-06T12:51
at 2010-08-06T12:51
體驗大出清
By Edith
at 2010-08-06T10:48
at 2010-08-06T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