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到一個形勢判斷的問題 - 圍棋

By Callum
at 2011-06-21T18:18
at 2011-06-21T18:18
Table of Contents
以前一開始在網路上下的時候,由於是比目法(日韓規則),
會覺得把對手的地愈弄愈小(丟進去給別人吃),那地不就不見了~(好傻XD
後來才得知原來死子要填回自己的空(相較下就是增加對方的空)。
後來得知數子法(華人規則 w"),基於一人一手棋、除了到終盤搶收後的因素外,
感覺大致上好像是相同的樣子?
十九路棋盤有361格,是為奇數。
黑棋181、黑收後時理所當然,故黑白的空或地都一樣;
黑棋181、白收後時則等同白最後一手自填一目空,故黑+0.5子(白-0.5子之意),
填到有意義的落子(不允許單官以外的非必要自填空地)結束為止。
相較下比目法免填單官,故無所謂"白棋收後還半子"之必要。
基於這樣的標準簡單列出來看看(1子 = 2目):
----------------------------------------------------------------------
算地法 結果(黑收後) 貼3又3/4目 結果(白收後) 貼3又3/4目 日韓比目法
黑179 白+2子 白+5又3/4子 白+1.5子 白+5又1/4子 白+10.5/9.5目
黑180 白+1子 白+4又3/4子 白+0.5子 白+4又1/4子 白+8.5/7.5目
黑181 盤面和 白+3又3/4子 黑+0.5子 白+3又1/4子 白+6.5/5.5目
黑182 黑+1子 白+2又3/4子 黑+1.5子 白+2又1/4子 白+4.5/3.5目
黑183 黑+2子 白+1又3/4子 黑+2.5子 白+1又1/4子 白+2.5/1.5目
黑184 黑+3子 白+3/4子 黑+3.5子 白+1/4子 白+0.5目/黑+0.5目
→台灣規則黑勝(+5.5) →日韓規則黑勝(+6.5)
黑185 黑+4子 黑+1/4子 黑+4.5子 黑+3/4子 黑+1.5/2.5目
→中國規則黑勝(+7.5)
黑186 黑+5子 黑+1又1/4子 黑+5.5子 黑+1又3/4子 黑+3.5/4.5目
黑187 黑+6子 黑+2又1/4子 黑+6.5子 黑+2又3/4子 黑+5.5/6.5目
至於像黑0.5目勝、白0.5目勝在比目法時是怎麼來的呢?
例如黑空多白空7目,B+0.5的例子(※駄目 = だめ = 不行 = 日本單官):
那比目法盤面上就會有像是奇數駄目、黑最後落子(=白收後,黑184),
偶數駄目、白最後落子(=白收後,黑184) 兩種情形。
至於W+0.5的情況,盤面黑空領先6目,也跟著比對一次:
奇數駄目、白最後落子(=黑收後,黑184),
偶數駄目、黑最後落子(=黑收後,黑184) 兩種情形。
簡言之以現在的規則看來,符合黑收後不變、白收後還黑0.5子的原則下:
比目法貼6目半的黑半目勝 = 數子法貼3又3/4子(7目半)的白半目勝
比目法貼6目半的白半目勝 = 數子法貼3又3/4子(7目半)的白勝1目半
不過會有這差異,仍然是因貼目不同所導致的,黑半目勝因此會變成白半目勝。
於是,在差異這麼小的情況下,真的有必要計較那50%的收後造成的影響嗎?(這句話不對)
於是得到的結論更明顯了,好像除了貼目之外,兩種算法根本沒有差別~囧a
既然如此,與其增設一堆補不補棋的判例和規定,
以及提子要放這還是放哪、不小心吞掉還是意外放到哪去之類的,
個人還是覺得直接盤上解決的算地法比較來得乾脆也少爭執。
儘管應該不用做到像應老那樣、啥米棋罐還是攣熱子雙熱子、解決三劫長生之類的窮解,
但這種明朝時候就可以想到的事,現在卻也還是無法統一。
可能跟文化和國格的堅持,以致不願讓步也多少有關吧?
至於網路棋通常用的比目法,電腦根本就會幫你記提子,跑不掉也不用拿,
把程式改寫成算地法的倒是沒有聽說過(習慣問題!?
總之光算地這件事,還在很難統一的階段就是了....
--
以上算是個嘗試分析,若有錯請提出也感激不盡~(有一些地方卡了好久 囧>
在此意見分享~ :)
--
會覺得把對手的地愈弄愈小(丟進去給別人吃),那地不就不見了~(好傻XD
後來才得知原來死子要填回自己的空(相較下就是增加對方的空)。
後來得知數子法(華人規則 w"),基於一人一手棋、除了到終盤搶收後的因素外,
感覺大致上好像是相同的樣子?
十九路棋盤有361格,是為奇數。
黑棋181、黑收後時理所當然,故黑白的空或地都一樣;
黑棋181、白收後時則等同白最後一手自填一目空,故黑+0.5子(白-0.5子之意),
填到有意義的落子(不允許單官以外的非必要自填空地)結束為止。
相較下比目法免填單官,故無所謂"白棋收後還半子"之必要。
基於這樣的標準簡單列出來看看(1子 = 2目):
----------------------------------------------------------------------
算地法 結果(黑收後) 貼3又3/4目 結果(白收後) 貼3又3/4目 日韓比目法
黑179 白+2子 白+5又3/4子 白+1.5子 白+5又1/4子 白+10.5/9.5目
黑180 白+1子 白+4又3/4子 白+0.5子 白+4又1/4子 白+8.5/7.5目
黑181 盤面和 白+3又3/4子 黑+0.5子 白+3又1/4子 白+6.5/5.5目
黑182 黑+1子 白+2又3/4子 黑+1.5子 白+2又1/4子 白+4.5/3.5目
黑183 黑+2子 白+1又3/4子 黑+2.5子 白+1又1/4子 白+2.5/1.5目
黑184 黑+3子 白+3/4子 黑+3.5子 白+1/4子 白+0.5目/黑+0.5目
→台灣規則黑勝(+5.5) →日韓規則黑勝(+6.5)
黑185 黑+4子 黑+1/4子 黑+4.5子 黑+3/4子 黑+1.5/2.5目
→中國規則黑勝(+7.5)
黑186 黑+5子 黑+1又1/4子 黑+5.5子 黑+1又3/4子 黑+3.5/4.5目
黑187 黑+6子 黑+2又1/4子 黑+6.5子 黑+2又3/4子 黑+5.5/6.5目
至於像黑0.5目勝、白0.5目勝在比目法時是怎麼來的呢?
例如黑空多白空7目,B+0.5的例子(※駄目 = だめ = 不行 = 日本單官):
那比目法盤面上就會有像是奇數駄目、黑最後落子(=白收後,黑184),
偶數駄目、白最後落子(=白收後,黑184) 兩種情形。
至於W+0.5的情況,盤面黑空領先6目,也跟著比對一次:
奇數駄目、白最後落子(=黑收後,黑184),
偶數駄目、黑最後落子(=黑收後,黑184) 兩種情形。
簡言之以現在的規則看來,符合黑收後不變、白收後還黑0.5子的原則下:
比目法貼6目半的黑半目勝 = 數子法貼3又3/4子(7目半)的白半目勝
比目法貼6目半的白半目勝 = 數子法貼3又3/4子(7目半)的白勝1目半
不過會有這差異,仍然是因貼目不同所導致的,黑半目勝因此會變成白半目勝。
於是,在差異這麼小的情況下,真的有必要計較那50%的收後造成的影響嗎?(這句話不對)
於是得到的結論更明顯了,好像除了貼目之外,兩種算法根本沒有差別~囧a
既然如此,與其增設一堆補不補棋的判例和規定,
以及提子要放這還是放哪、不小心吞掉還是意外放到哪去之類的,
個人還是覺得直接盤上解決的算地法比較來得乾脆也少爭執。
儘管應該不用做到像應老那樣、啥米棋罐還是攣熱子雙熱子、解決三劫長生之類的窮解,
但這種明朝時候就可以想到的事,現在卻也還是無法統一。
可能跟文化和國格的堅持,以致不願讓步也多少有關吧?
至於網路棋通常用的比目法,電腦根本就會幫你記提子,跑不掉也不用拿,
把程式改寫成算地法的倒是沒有聽說過(習慣問題!?
總之光算地這件事,還在很難統一的階段就是了....
--
以上算是個嘗試分析,若有錯請提出也感激不盡~(有一些地方卡了好久 囧>
在此意見分享~ :)
--
Tags:
圍棋
All Comments

By Tom
at 2011-06-25T20:58
at 2011-06-25T20:58

By Daniel
at 2011-06-26T14:30
at 2011-06-26T14:30

By Sierra Rose
at 2011-06-29T23:33
at 2011-06-29T23:33

By Zanna
at 2011-06-30T03:46
at 2011-06-30T03:46

By Tom
at 2011-07-03T04:09
at 2011-07-03T04:09

By Blanche
at 2011-07-07T17:45
at 2011-07-07T17:45

By Daph Bay
at 2011-07-09T06:06
at 2011-07-09T06:06

By Kyle
at 2011-07-13T10:07
at 2011-07-13T10:07

By Genevieve
at 2011-07-14T20:39
at 2011-07-14T20:39

By Noah
at 2011-07-18T01:53
at 2011-07-18T01:53

By Gilbert
at 2011-07-23T00:27
at 2011-07-23T00:27

By Annie
at 2011-07-24T17:42
at 2011-07-24T17:42

By Oscar
at 2011-07-28T11:29
at 2011-07-28T11:29

By Elizabeth
at 2011-07-29T23:29
at 2011-07-29T23:29

By Hazel
at 2011-08-01T21:31
at 2011-08-01T21:31

By Annie
at 2011-08-06T15:12
at 2011-08-06T15:12

By Ula
at 2011-08-10T05:41
at 2011-08-10T05:41

By Jacob
at 2011-08-13T06:59
at 2011-08-13T06:59

By Callum
at 2011-08-18T00:12
at 2011-08-18T00:12

By Erin
at 2011-08-22T23:29
at 2011-08-22T23:29

By Steve
at 2011-08-26T08:51
at 2011-08-26T08:51

By Olivia
at 2011-08-28T17:47
at 2011-08-28T17:47

By David
at 2011-08-29T17:09
at 2011-08-29T17:09

By Adele
at 2011-08-31T17:59
at 2011-08-31T17:59

By Caitlin
at 2011-09-01T03:31
at 2011-09-01T03:31
Related Posts
突然想到一個形勢判斷的問題

By Charlotte
at 2011-06-20T20:18
at 2011-06-20T20:18
自學有辦法變很強嗎

By Emily
at 2011-06-19T12:29
at 2011-06-19T12:29
突然想到一個形勢判斷的問題

By Anonymous
at 2011-06-18T22:19
at 2011-06-18T22:19
自學有辦法變很強嗎

By Suhail Hany
at 2011-06-18T22:08
at 2011-06-18T22:08
觀看棋譜

By Kama
at 2011-06-18T18:50
at 2011-06-18T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