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環:世界樹地平論之破碎交界地(考古向) - PS
By Tom
at 2022-04-25T18:45
at 2022-04-25T18:45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C_Chat 看板 #1YPMFeBs ]
作者: leoheart1686 (沒人品的衰鬼) 看板: C_Chat
標題: [閒聊]法環:世界樹地平論之破碎交界地(考古向)
時間: Sun Apr 24 22:51:18 2022
大家好,這是系列作的第三篇。
在上一篇的歷史考古後,這篇是當地質學家,介紹交界地的地形與變化。
算是第二篇文的appendix延伸。
一樣,這次是考古隊的多人力量,一起完成的東西,沒有他們就沒有這篇文。
感謝巴哈板友華生,以及PTT版友bego487/巴哈版友貝果,一起幫忙我這個理組白癡考古
探險,非常感謝各位。
也非常歡迎大家給我們指點與建議。
以下的配圖是日文版,因為我的PS5版沒辦法轉中文,但我會盡量附上中文名稱(翻譯不
出來就請原諒我QQ),讓大家可以對照自己手邊的資料。
可以的話,中英日三國語言配合著吃,可能會比較好理解XD
圖的量會很大,為了克制話不要講太多(炸)。儘管如此,篇幅還是非常非常地長…
附上原始巴哈出處:https://forum.gamer.com.tw/Co.php?bsn=36726&sn=39786
---------
由於一樣會是一篇長文,所以先簡單說一下結論:交界地是建立在世界樹與巨人們的庭園
上,被隕石撕裂的鬼地方。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寧姆格福的隕石坑。
https://i.imgur.com/UAAXgO6.jpg
▲隕石洞的異常天文現象
https://i.imgur.com/uFT5rgv.jpg
▲非常平整滑順的坑壁
這是在打完拉塔恩戰後,在寧姆格福出現的最新隕石坑。接近去觀察的話,會發現這個地
方呈現重力異常,且坑洞的山壁非常平整,懸崖峭壁。
https://i.imgur.com/17g9O3c.png
▲隕石撞擊模型(from wiki)
一般而言,隕石撞擊後,除了類圓弧形的隕石坑形成外,高能量下會伴隨高溫高熱,以及
石灰碎屑。
承襲我們上一回談到,交界地是被隕石砸爛過的可憐地方,因此我們到各個地圖邊際去實
際看一下,會發現各種異常現象:不僅有重力異常,每個斷面都是筆直的懸崖峭壁,不太
像正常的地形地勢。
而且仔細往下看的話,會發現我們所處的交界地,根本就是在非常高的高山上。
https://i.imgur.com/cKK2i0d.jpg
▲山壁的重力異常現象,可以在利耶尼亞湖區看見。不僅如此,連同海岸線,全都是垂直
90度的懸崖峭壁
https://i.imgur.com/Xz1srQp.jpg
▲於各地出現的另一個遺跡文明
https://i.imgur.com/uK0taIH.jpg
▲對照巨人火爐的外觀,可知其為巨人相關的遺跡
除此之外,在交界地各處亦能看到高聳的遺跡,特別是啜泣半島與寧姆格福沿岸,以及蓋
立德東岸。
這些遺跡的分布位置相當廣泛,甚至包含六座神授塔,都是屬於同一系列的遺跡。
目前從巨人火爐的構造與外觀上來看,我們判斷其為巨人相關遺跡。
https://i.imgur.com/AyWAvke.jpg
▲與山壁、地面融合在一起的遺跡
最值得注意的,還是這些遺跡,基本上和山壁,甚至於交界地的地面,是融合在一起的。
甚至,換而言之的話,整個交界地,是建立在這個基盤上。也因此所有的懸崖峭壁與邊界
,才會呈現90度垂直的不可思議角度。
https://i.imgur.com/1qpvaCg.jpg
▲地下地圖奇特的三個部分
現在,我們先來看一下地下地圖。
在地下地圖的部分,有幾個令我們注意的地方。
一個是青色箭頭指向的部分。這塊大陸板塊,我們並沒有在現今的地上地圖見過。這板塊
消失了嗎?
再來是紅色箭頭的部分。這是否是在指原本既有的海岸線,目前不明。
最後是藍色筆圈起來的部分。這個六角柱體,看起來和我們在前面看到的,巨人的遺跡似
乎有點相似?
我們對應到上方版圖,看看這些柱子大概會是在什麼地方。
https://i.imgur.com/KclT1fn.png
▲地下地圖的六角柱體對應的地上位置
先在地下地圖找個可以觀察的點,我們選擇了上圖綠色筆圈起來,有清楚六角柱形的柱子
,標號1號光束。
之後,移往地面,對應到的正好是與拉塔恩決戰的蓋利德東岸山壁的柱子群。
再對照到啜泣半島海岸線可見的,深海中的柱子,可以推測的交界地的部分區域,其實是
在海上以人造島的方式造出來的陸地,立在巨人遺跡的柱子上。
像是部分的寧姆格福與蓋利德,大概就是在原生陸地以外的地方,再加蓋出來的人造區域
。施工者自然是巨人。
https://i.imgur.com/xBeFNf0.jpg
▲利耶尼亞斷崖古遺跡
而從結構最完整的利耶尼亞斷崖古遺跡來看的話,我們推測整個交界地其實是架構在這些
遺跡上。
因此,在基於此論點上,我們接下來試著畫出原本交界地的地圖,應該是什麼樣子,並與
現今的地圖做比對。
https://i.imgur.com/QiQXMHS.png
▲地下地圖
https://i.imgur.com/0M0xya2.png
▲框上假想的交界地範圍後的地下地圖
紅線畫的區域,是我們所推測的,交界地原本的尺寸。推測根基為前述所提的地底六角柱
體、疑似海岸線的線條,以及地下地圖所顯示的可能的原生陸地範圍。
https://i.imgur.com/DWVphva.jpg
▲地上地圖
https://i.imgur.com/g69QPq1.jpg
▲框上假想的交界地範圍後的地上地圖
經由比對後,我們可以發現中間少了一大塊地,原本應該連在一起的蓋利德與巨人山嶺,
硬生生被截斷,並造成有一座神授塔是獨自孤立在海上。
而蓋利德原本與巨人山嶺連結在一起,也能說明巨人山嶺與蓋利德,會出現同樣的怪,也
能解釋為什麼會有巨人的遺骨會出現在蓋利德。
https://i.imgur.com/trkmsTk.jpg
▲蓋利德出現的幾具巨人屍體
https://i.imgur.com/Y955Q4E.jpg
▲通往雪山的禁域的路上,出現巨人的遺體
不只在蓋利德的陸地與水面,我們甚至可以看到從王城通往雪山的那條禁域道路,出現兩
具巨人遺骨,由此可推斷其身高。而禁域的道路,也很像後天刻意造成,例如隕石撞擊,
並非天然形成。
https://i.imgur.com/O0BfLF9.jpg
▲隕石相關的儀式與魔術(部分)
如果配合儀式「艾爾登流星」與起源魔術「毀滅的流星」、「創星雨」、「亞茲爾慧星」
、「艾斯提爾隕石」的攻擊演示,以及相關文本介紹的話,大概可以猜測交界地為什麼會
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https://i.imgur.com/eintI3u.jpg
▲或許為海嘯造成的衝擊與侵蝕
https://i.imgur.com/8ZjFlcw.jpg
▲地震帶來的地形變動
原因就是艾爾登隕石的來臨,至少伴隨著十二顆隕石流星,朝四面八方轟炸,撞擊交界地
。這導致在黃金樹樹根處為中心,各個原本應該有的文明與大陸板塊,全部一口氣被湮滅
。沉下去的沉下去,例如永恆之城與烏爾王朝;塌陷的塌陷,例如亞譚高原與其他幾個區
域的高度落差。
而這個毀滅性攻擊,同時也引發海嘯與強烈的地震,造成巨人山嶺有很大部分位移。
(在上圖所示的巨人山嶺區域,以綠色筆畫出的那個狹縫中,有幾具巨人的屍體疑似被山
壁掩埋或夾死)
https://i.imgur.com/VD3SGik.jpg
▲諾克史黛拉,坐在象徵非凡地位的椅子上的巨人
這些巨人,究竟代表著什麼樣的地位,我們目前還不清楚,只能從永恆之城裡那兩尊看似
地位相當高的巨人來推測,或許他們是當時各個信仰所謂的神人或半神,也因此與入侵者
的黃金樹是死敵。
相對於黃金樹,在龍王時代信仰是非常自由與開放,例如死儀鳥相關的浮雕,在法姆亞茲
拉能找到。而那些所謂的外神,也大多是大自然與生命相關的信仰。
https://i.imgur.com/eAVc2Th.png
▲法姆亞茲拉的雙頭鳥浮雕,象徵死儀鳥相關信仰
暫時解讀完巨人山嶺與蓋利德,甚至於整塊交界地的板塊變化後,來看一下上一篇我們導
論出為「太陽之都」的法姆亞茲拉(天空之城)。
https://i.imgur.com/k05D9J6.jpg
▲法姆亞茲拉的殘破與重力異常現象
我們先回到諾克隆恩上方的最新隕石坑。
諾克隆恩上方的最新隕石坑,沒有一般圓弧形坑壁,反而是陡直,很像是直直地被打破上
方的地面後直衝到底層,和我們所認知的隕石坑不太一樣。
此外,這個最新的隕石坑造成的重力異常,有沒有感覺到在哪看過呢?沒錯,又是我們的
法姆亞茲拉,也就是天空之城。
法姆亞茲拉目前的狀況,就是一堆殘骸破片。
殘骸的周圍有許多巨大暴風外,環繞著許多因重力異常而漂浮的碎片。其中,也包括了結
構相對還比較完整的大型破片。
從那些大型破片,我們可以看到建築是連著底部的地面一起被捲上來的痕跡,而那些地面
碎石與建築破片,至今仍不停在掉落。
換句話說,法姆亞茲拉原本不是在空中,而是因為非常巨大的衝擊力,被噴射到空中,然
後因為重力異常而滯空的可能性不低。
那麼,法姆亞茲拉原本位在哪裡呢?
以古老母龍桂奧爾與獸之神殿的位置,以及龍群分布的地點來看,不是在蓋利德,就是在
正中央。至於為什麼會有正中央的推論?我們先來看一下法姆亞茲拉的結構。
https://i.imgur.com/UDXK4vD.png
▲法姆亞茲拉與聖樹的外觀結構比較
https://i.imgur.com/Wt2WPzk.jpg
▲羅德爾王城下水道與深根處的連接口
以現在殘存的法姆亞茲拉來看,它應該是個圓環狀的城體,圍繞著龍王所在的主殿堂。
這結構體以現今所有存在於地圖上的建築而言,最為相似的大概就是聖樹城。
聖樹城的主體結構,是環繞著聖樹,中間蓋主堡,所有的建築物都是蓋在聖樹上,類似一個
「世界樹」的概念。
此外,如果有從王城下水道溜進深根處的話,會發現羅德爾王城也是架構在黃金樹上,在你
把王都燒掉後,也能看到一堆黃金樹樹幹冒出來。
https://i.imgur.com/EsWYNVc.jpg
▲王座之間前的浮雕
https://i.imgur.com/LaolXT0.jpg
▲道具「根脂」
然後,在前往覲見瑪莉卡的王座之間,會看到牆壁上有一面浮雕。
該浮雕的最下方,是龍王時代的古樹,之後在上方出現了黃金樹。意即,黃金樹踩在古樹上
面。
而這現象,從道具「根脂」的說明文,則是很明顯跟大家說黃金樹曾和老樹的樹根連在一
起,從老樹身上擷取養分,甚至利用老樹的根部來吸取地下墓的精華。
至今,若是我們到深根處去觀察老樹,也還能看到黃金樹的樹根纏在老樹的身上。
也因為如此,黃金樹的高度非常高,但相對而言,黃金樹樹根淺,幾乎都是架在老樹的根
基上。
https://i.imgur.com/oR8X2Em.jpg
▲深根處的老樹
https://i.imgur.com/ZoRDht5.jpg
▲向上蔓延至巨人山嶺(化聖雪原)的老樹
https://i.imgur.com/uBJpuJc.jpg
▲老樹的樹根正好坐落於中間的區域
那麼,已知聖樹的整體結構具備「世界樹」的概念,羅德爾王城也是建築在黃金樹上的話
,老樹呢?老樹有沒有自己的世界樹概念呢?
我們的推論是有的,這個交界地,就是建構在老樹這棵世界樹上。而這棵老樹,正好就是
龍王的樹。
法姆亞茲拉,以世界樹的觀點來看,它應該是位於老樹的根部周圍,也就是地圖的正中央
,如同羅德爾王城,如同聖樹城。
https://i.imgur.com/I2QnxUt.jpg
▲艾爾登流星的入射軌跡、法姆亞茲拉被噴濺出去的位移方向,以及被撞擊到的孤絕神授
塔(請以3度空間理解XD)
https://i.imgur.com/WUjNgQf.png
▲孤絕神授塔遭受撞擊的痕跡以及地圖上對應的方向
也因此,當隕石從空中往現今的黃金樹樹根所在處(偏老樹的右方)砸下時,依照慣性角
度而言,他的偏移會如上圖所示般,往右側方向噴射。
而這個假設的佐證,就是孤絕神授塔最上端被A到的痕跡。
因此,這回的考古結果,我們的推論是「交界地是建立在屬於龍王的世界樹上的地方。而
這個地方,被無上意志轟得亂七八糟,鳩佔鵲巢。」
--
總之,結論和上回一樣:「無上意志不是個好東西!」
--
謝謝各位花費時間與耐心閱讀長文,這回的交界地考古探險,就到此告一段落。
如果大家還有什麼建議或題材,歡迎跟我們說。
下次見。
--
作者: leoheart1686 (沒人品的衰鬼) 看板: C_Chat
標題: [閒聊]法環:世界樹地平論之破碎交界地(考古向)
時間: Sun Apr 24 22:51:18 2022
大家好,這是系列作的第三篇。
在上一篇的歷史考古後,這篇是當地質學家,介紹交界地的地形與變化。
算是第二篇文的appendix延伸。
一樣,這次是考古隊的多人力量,一起完成的東西,沒有他們就沒有這篇文。
感謝巴哈板友華生,以及PTT版友bego487/巴哈版友貝果,一起幫忙我這個理組白癡考古
探險,非常感謝各位。
也非常歡迎大家給我們指點與建議。
以下的配圖是日文版,因為我的PS5版沒辦法轉中文,但我會盡量附上中文名稱(翻譯不
出來就請原諒我QQ),讓大家可以對照自己手邊的資料。
可以的話,中英日三國語言配合著吃,可能會比較好理解XD
圖的量會很大,為了克制話不要講太多(炸)。儘管如此,篇幅還是非常非常地長…
附上原始巴哈出處:https://forum.gamer.com.tw/Co.php?bsn=36726&sn=39786
---------
由於一樣會是一篇長文,所以先簡單說一下結論:交界地是建立在世界樹與巨人們的庭園
上,被隕石撕裂的鬼地方。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寧姆格福的隕石坑。
https://i.imgur.com/UAAXgO6.jpg
▲隕石洞的異常天文現象
https://i.imgur.com/uFT5rgv.jpg
▲非常平整滑順的坑壁
這是在打完拉塔恩戰後,在寧姆格福出現的最新隕石坑。接近去觀察的話,會發現這個地
方呈現重力異常,且坑洞的山壁非常平整,懸崖峭壁。
https://i.imgur.com/17g9O3c.png
▲隕石撞擊模型(from wiki)
一般而言,隕石撞擊後,除了類圓弧形的隕石坑形成外,高能量下會伴隨高溫高熱,以及
石灰碎屑。
承襲我們上一回談到,交界地是被隕石砸爛過的可憐地方,因此我們到各個地圖邊際去實
際看一下,會發現各種異常現象:不僅有重力異常,每個斷面都是筆直的懸崖峭壁,不太
像正常的地形地勢。
而且仔細往下看的話,會發現我們所處的交界地,根本就是在非常高的高山上。
https://i.imgur.com/cKK2i0d.jpg
▲山壁的重力異常現象,可以在利耶尼亞湖區看見。不僅如此,連同海岸線,全都是垂直
90度的懸崖峭壁
https://i.imgur.com/Xz1srQp.jpg
▲於各地出現的另一個遺跡文明
https://i.imgur.com/uK0taIH.jpg
▲對照巨人火爐的外觀,可知其為巨人相關的遺跡
除此之外,在交界地各處亦能看到高聳的遺跡,特別是啜泣半島與寧姆格福沿岸,以及蓋
立德東岸。
這些遺跡的分布位置相當廣泛,甚至包含六座神授塔,都是屬於同一系列的遺跡。
目前從巨人火爐的構造與外觀上來看,我們判斷其為巨人相關遺跡。
https://i.imgur.com/AyWAvke.jpg
▲與山壁、地面融合在一起的遺跡
最值得注意的,還是這些遺跡,基本上和山壁,甚至於交界地的地面,是融合在一起的。
甚至,換而言之的話,整個交界地,是建立在這個基盤上。也因此所有的懸崖峭壁與邊界
,才會呈現90度垂直的不可思議角度。
https://i.imgur.com/1qpvaCg.jpg
▲地下地圖奇特的三個部分
現在,我們先來看一下地下地圖。
在地下地圖的部分,有幾個令我們注意的地方。
一個是青色箭頭指向的部分。這塊大陸板塊,我們並沒有在現今的地上地圖見過。這板塊
消失了嗎?
再來是紅色箭頭的部分。這是否是在指原本既有的海岸線,目前不明。
最後是藍色筆圈起來的部分。這個六角柱體,看起來和我們在前面看到的,巨人的遺跡似
乎有點相似?
我們對應到上方版圖,看看這些柱子大概會是在什麼地方。
https://i.imgur.com/KclT1fn.png
▲地下地圖的六角柱體對應的地上位置
先在地下地圖找個可以觀察的點,我們選擇了上圖綠色筆圈起來,有清楚六角柱形的柱子
,標號1號光束。
之後,移往地面,對應到的正好是與拉塔恩決戰的蓋利德東岸山壁的柱子群。
再對照到啜泣半島海岸線可見的,深海中的柱子,可以推測的交界地的部分區域,其實是
在海上以人造島的方式造出來的陸地,立在巨人遺跡的柱子上。
像是部分的寧姆格福與蓋利德,大概就是在原生陸地以外的地方,再加蓋出來的人造區域
。施工者自然是巨人。
https://i.imgur.com/xBeFNf0.jpg
▲利耶尼亞斷崖古遺跡
而從結構最完整的利耶尼亞斷崖古遺跡來看的話,我們推測整個交界地其實是架構在這些
遺跡上。
因此,在基於此論點上,我們接下來試著畫出原本交界地的地圖,應該是什麼樣子,並與
現今的地圖做比對。
https://i.imgur.com/QiQXMHS.png
▲地下地圖
https://i.imgur.com/0M0xya2.png
▲框上假想的交界地範圍後的地下地圖
紅線畫的區域,是我們所推測的,交界地原本的尺寸。推測根基為前述所提的地底六角柱
體、疑似海岸線的線條,以及地下地圖所顯示的可能的原生陸地範圍。
https://i.imgur.com/DWVphva.jpg
▲地上地圖
https://i.imgur.com/g69QPq1.jpg
▲框上假想的交界地範圍後的地上地圖
經由比對後,我們可以發現中間少了一大塊地,原本應該連在一起的蓋利德與巨人山嶺,
硬生生被截斷,並造成有一座神授塔是獨自孤立在海上。
而蓋利德原本與巨人山嶺連結在一起,也能說明巨人山嶺與蓋利德,會出現同樣的怪,也
能解釋為什麼會有巨人的遺骨會出現在蓋利德。
https://i.imgur.com/trkmsTk.jpg
▲蓋利德出現的幾具巨人屍體
https://i.imgur.com/Y955Q4E.jpg
▲通往雪山的禁域的路上,出現巨人的遺體
不只在蓋利德的陸地與水面,我們甚至可以看到從王城通往雪山的那條禁域道路,出現兩
具巨人遺骨,由此可推斷其身高。而禁域的道路,也很像後天刻意造成,例如隕石撞擊,
並非天然形成。
https://i.imgur.com/O0BfLF9.jpg
▲隕石相關的儀式與魔術(部分)
如果配合儀式「艾爾登流星」與起源魔術「毀滅的流星」、「創星雨」、「亞茲爾慧星」
、「艾斯提爾隕石」的攻擊演示,以及相關文本介紹的話,大概可以猜測交界地為什麼會
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https://i.imgur.com/eintI3u.jpg
▲或許為海嘯造成的衝擊與侵蝕
https://i.imgur.com/8ZjFlcw.jpg
▲地震帶來的地形變動
原因就是艾爾登隕石的來臨,至少伴隨著十二顆隕石流星,朝四面八方轟炸,撞擊交界地
。這導致在黃金樹樹根處為中心,各個原本應該有的文明與大陸板塊,全部一口氣被湮滅
。沉下去的沉下去,例如永恆之城與烏爾王朝;塌陷的塌陷,例如亞譚高原與其他幾個區
域的高度落差。
而這個毀滅性攻擊,同時也引發海嘯與強烈的地震,造成巨人山嶺有很大部分位移。
(在上圖所示的巨人山嶺區域,以綠色筆畫出的那個狹縫中,有幾具巨人的屍體疑似被山
壁掩埋或夾死)
https://i.imgur.com/VD3SGik.jpg
▲諾克史黛拉,坐在象徵非凡地位的椅子上的巨人
這些巨人,究竟代表著什麼樣的地位,我們目前還不清楚,只能從永恆之城裡那兩尊看似
地位相當高的巨人來推測,或許他們是當時各個信仰所謂的神人或半神,也因此與入侵者
的黃金樹是死敵。
相對於黃金樹,在龍王時代信仰是非常自由與開放,例如死儀鳥相關的浮雕,在法姆亞茲
拉能找到。而那些所謂的外神,也大多是大自然與生命相關的信仰。
https://i.imgur.com/eAVc2Th.png
▲法姆亞茲拉的雙頭鳥浮雕,象徵死儀鳥相關信仰
暫時解讀完巨人山嶺與蓋利德,甚至於整塊交界地的板塊變化後,來看一下上一篇我們導
論出為「太陽之都」的法姆亞茲拉(天空之城)。
https://i.imgur.com/k05D9J6.jpg
▲法姆亞茲拉的殘破與重力異常現象
我們先回到諾克隆恩上方的最新隕石坑。
諾克隆恩上方的最新隕石坑,沒有一般圓弧形坑壁,反而是陡直,很像是直直地被打破上
方的地面後直衝到底層,和我們所認知的隕石坑不太一樣。
此外,這個最新的隕石坑造成的重力異常,有沒有感覺到在哪看過呢?沒錯,又是我們的
法姆亞茲拉,也就是天空之城。
法姆亞茲拉目前的狀況,就是一堆殘骸破片。
殘骸的周圍有許多巨大暴風外,環繞著許多因重力異常而漂浮的碎片。其中,也包括了結
構相對還比較完整的大型破片。
從那些大型破片,我們可以看到建築是連著底部的地面一起被捲上來的痕跡,而那些地面
碎石與建築破片,至今仍不停在掉落。
換句話說,法姆亞茲拉原本不是在空中,而是因為非常巨大的衝擊力,被噴射到空中,然
後因為重力異常而滯空的可能性不低。
那麼,法姆亞茲拉原本位在哪裡呢?
以古老母龍桂奧爾與獸之神殿的位置,以及龍群分布的地點來看,不是在蓋利德,就是在
正中央。至於為什麼會有正中央的推論?我們先來看一下法姆亞茲拉的結構。
https://i.imgur.com/UDXK4vD.png
▲法姆亞茲拉與聖樹的外觀結構比較
https://i.imgur.com/Wt2WPzk.jpg
▲羅德爾王城下水道與深根處的連接口
以現在殘存的法姆亞茲拉來看,它應該是個圓環狀的城體,圍繞著龍王所在的主殿堂。
這結構體以現今所有存在於地圖上的建築而言,最為相似的大概就是聖樹城。
聖樹城的主體結構,是環繞著聖樹,中間蓋主堡,所有的建築物都是蓋在聖樹上,類似一個
「世界樹」的概念。
此外,如果有從王城下水道溜進深根處的話,會發現羅德爾王城也是架構在黃金樹上,在你
把王都燒掉後,也能看到一堆黃金樹樹幹冒出來。
https://i.imgur.com/EsWYNVc.jpg
▲王座之間前的浮雕
https://i.imgur.com/LaolXT0.jpg
▲道具「根脂」
然後,在前往覲見瑪莉卡的王座之間,會看到牆壁上有一面浮雕。
該浮雕的最下方,是龍王時代的古樹,之後在上方出現了黃金樹。意即,黃金樹踩在古樹上
面。
而這現象,從道具「根脂」的說明文,則是很明顯跟大家說黃金樹曾和老樹的樹根連在一
起,從老樹身上擷取養分,甚至利用老樹的根部來吸取地下墓的精華。
至今,若是我們到深根處去觀察老樹,也還能看到黃金樹的樹根纏在老樹的身上。
也因為如此,黃金樹的高度非常高,但相對而言,黃金樹樹根淺,幾乎都是架在老樹的根
基上。
https://i.imgur.com/oR8X2Em.jpg
▲深根處的老樹
https://i.imgur.com/ZoRDht5.jpg
▲向上蔓延至巨人山嶺(化聖雪原)的老樹
https://i.imgur.com/uBJpuJc.jpg
▲老樹的樹根正好坐落於中間的區域
那麼,已知聖樹的整體結構具備「世界樹」的概念,羅德爾王城也是建築在黃金樹上的話
,老樹呢?老樹有沒有自己的世界樹概念呢?
我們的推論是有的,這個交界地,就是建構在老樹這棵世界樹上。而這棵老樹,正好就是
龍王的樹。
法姆亞茲拉,以世界樹的觀點來看,它應該是位於老樹的根部周圍,也就是地圖的正中央
,如同羅德爾王城,如同聖樹城。
https://i.imgur.com/I2QnxUt.jpg
▲艾爾登流星的入射軌跡、法姆亞茲拉被噴濺出去的位移方向,以及被撞擊到的孤絕神授
塔(請以3度空間理解XD)
https://i.imgur.com/WUjNgQf.png
▲孤絕神授塔遭受撞擊的痕跡以及地圖上對應的方向
也因此,當隕石從空中往現今的黃金樹樹根所在處(偏老樹的右方)砸下時,依照慣性角
度而言,他的偏移會如上圖所示般,往右側方向噴射。
而這個假設的佐證,就是孤絕神授塔最上端被A到的痕跡。
因此,這回的考古結果,我們的推論是「交界地是建立在屬於龍王的世界樹上的地方。而
這個地方,被無上意志轟得亂七八糟,鳩佔鵲巢。」
--
總之,結論和上回一樣:「無上意志不是個好東西!」
--
謝謝各位花費時間與耐心閱讀長文,這回的交界地考古探險,就到此告一段落。
如果大家還有什麼建議或題材,歡迎跟我們說。
下次見。
--
Tags:
PS
All Comments
By Edith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Necoo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Quanna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Ina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Quanna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Eden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George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Doris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Susan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Oliver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Bennie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Belly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Barb Cronin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Agatha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Regina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Jacob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Sarah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Bennie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Mary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Emma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Annie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Anonymous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Andy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Elma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Necoo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Emma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Ivy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Valerie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Sarah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Joe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Ophelia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Dorothy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Anthony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Hazel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Irma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Anonymous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Gilbert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Ula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Catherine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Barb Cronin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Hedda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Dorothy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James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Steve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Ethan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David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Odelette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Jack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Odelette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Kristin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Damian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Rosalind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Megan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Jacky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Carol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Leila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Quintina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Ina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James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Frederic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Hedda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Caitlin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Charlie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Ula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Olga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Margaret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Susan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Oliver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Yedda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Damian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Kyle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Callum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Callum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Andy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Candice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Andrew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Rachel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Sierra Rose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Susan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Ingrid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Caroline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Blanche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Daniel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Irma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Rachel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Catherine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Hedda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Puput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Ula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Hazel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Hardy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Zenobia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Necoo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Rosalind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Genevieve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Charlotte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Zora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Emily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Todd Johnson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Delia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Queena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Charlie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Isabella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Una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Leila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Damian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Rae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Lydia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Caroline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Edward Lewis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By Jacob
at 2022-04-23T21:25
at 2022-04-23T21:25
By Steve
at 2022-04-27T08:04
at 2022-04-27T08:04
Related Posts
GT7 Update v1.13
By Tom
at 2022-04-25T18:07
at 2022-04-25T18:07
法環 壺哥支線
By Wallis
at 2022-04-25T16:58
at 2022-04-25T16:58
底特律變人卡菈一線問題
By Frederica
at 2022-04-25T16:08
at 2022-04-25T16:08
2021年台韓遊戲市場銷售數據
By Elma
at 2022-04-25T16:03
at 2022-04-25T16:03
請問各位都是怎麼擺放主機?
By James
at 2022-04-25T12:05
at 2022-04-25T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