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卡2 一些硬知識 - Steam

By Rae
at 2018-05-30T15:58
at 2018-05-30T15:58
Table of Contents
這篇是屬於硬派(Hardcore)類型玩家的心得,與遊戲相關,但不那麼重要。
不知道這些事也是可以玩。因此有興趣知道的再往下看。
雖然我個人還是菜的摳腳,但還是分享一下所知道的。
先講一個跟遊戲比較相關的。
【倒車】
先記一個口訣:「左後右打,右後左打。」
這個是倒車的口訣,死記下來就不會打錯。因為左後右後是絕對位置,不會搞錯。
要這麼記是有時候你是看鏡子倒,有時候你是用視角5(看車後)倒。
再來是一個原則,「彎小轉,回大轉。」
意思是要讓板車入彎的時候不要轉太大。但讓車頭回正的時候要轉大一點。
這樣是避免你板車進去了車頭還沒回正。你回過頭可以再轉回來,但轉過頭基本沒救。
但這個是針對一般情況。
如果是90度板車停車,一開始還是要轉很大才夠。但一樣要記得回的時候要轉大。
另外,停板車的時候盡量讓空間大一點,多留點多餘的空間才好補救。
因為停拖車不像在停轎車,一般停轎車習慣是一到位就停止,但拖車不比轎車反應即時。
需要空間來作用。
比方說,你發現進停車格歪掉,會想往前拉。轎車會拉到剛好可以補正就停。
但停拖車的話再拉出來更多會比較好,
只要空間允許的話,我覺得整台拖車都出停車格也沒關係。
不過我個人還是停車到現在還是停很爛,所以就不多說了。
【C1 C2檔位】
如果你是接快速工作的話,這東西好像是Volvo跟Scania的頂級車才有。
至少我當初是因為這樣才發現有這東西的。
當然自己買車可以自己選變速箱。
這東西用我的話來說就是超級爬坡檔。一般用不到這玩意。
可以看這兩個影片就知道大概在幹嘛。
https://youtu.be/dPjVu2VKoF0
可以看到第一部影片當中那個爬坡,那實際開是超可怕的,你的駕駛視角只有天空。
完全不知道腳下是怎麼回事。
【3溝6檔12速】
先上Volvo的打檔影片再說明
https://youtu.be/NlUk7WELJOQ
這個是真正的拖車頭手排打法。
真的排檔桿有兩個開關,跟三個溝打前進檔,一個溝打倒退檔。
(影片中還有個C檔位,我猜可能是C1 C2檔位。)
兩個開關(照我個人的記法)
*上下盤。位置在前端。
開關扳在下的時候,三個溝分別是1 2 3檔。
開關扳往上的時候,三個溝變成 4 5 6檔。
所以影片中的排檔桿圖示才會長那樣,14在一起,25在一起,36在一起。
*高低檔(台灣俗稱升降半檔,空車/負重檔)。位置在左方。
你所打的每一檔都帶兩個檔位,看你這個高低檔開關位置。
開關扳上面就是高檔位,扳在下面就是低檔位。
所以這樣總共就有6*2=12檔的前進檔。
外加倒退檔含高低檔2個檔位。
而12檔位照著排就會是
1 = 1低檔
2 = 1高檔
3 = 2低檔
4 = 2高檔
5 = 3低檔
6 = 3高檔
---撥上下盤開關---
7 = 4低檔
8 = 4高檔
9 = 5低檔
10= 5高檔
11= 6低檔
12= 6高檔
但通常現實不會一檔一檔打,通常就是排檔桿的檔位在打。
比方我切2低檔(3檔)起步,然後就打入3低檔(5檔),再來就撥上盤入4低檔(7檔)。
而之所以會俗稱低檔為載重檔,就是實際上2高檔(4檔)跟2低檔(3檔)就是差一檔。
只是看起來打在同樣位置。
這個是巴哈那邊有人教我我才知道的。一開始他用的範例是Hino 700。
Hino 的指示燈長得有點複雜,一開始我花了一點時間才懂。
然後關於Hino打檔看這網址,說得很詳細了,原理是一樣的
http://scumotor.com.tw:8080/brdmore/MassTransit&1485
但我只知道這,更細節我就不知道了。
喔對了,Volvo的排檔桿可以買的到。(因為我大多開Volvo FH,所以我關注Volvo較多)
打 "volvo h shifter game"
可以在eBay找到。好像比真的還貴?
【台灣路考】
歐卡2到最近版本才把Wi-Fi板車更新成有線的。
可以想見板車有很多東西是歐卡2裡省略的。
例如,板車脫離跟連結,真的按一個鍵就好了嗎?
板車那些線的作用是啥?
這個你玩再久都不會知道。但這些在現實當中都不能不知道。
我第一次考就不知道這些,當時就知道太多不足,各方面的。
不過幸好第一次的考官是個老鳥,講得很詳細。
讓我回來之後可以腦袋中重播那些步驟。後來就考過。
台灣路考有幾個大項。路考70分才及格。
〔通則〕
過程中車頭不能裝安全島或桶子,前輪不能壓線。
違者就是下車。
過程轉彎沒打方向燈也是下車。(S彎除外)
<聲明>
本文只提供參考,詳情請遵循實際考場的考官要求。
〔行車前檢查〕
-車外巡一遍車子的輪胎跟下方,看輪胎有沒有磨損,下方有沒有異物。
-兩段式開門上車,就是按開關但不要馬上打開,確認安全再開。
-上車後幾個動作要做
/繫安全帶
/放置行車時速紀錄(俗稱大餅還啥的)。
是一塊像光碟的紙片,紀錄開車期間的時速用的。
紙片有詳細規格,但我很菜不知道。
/開電門,巡六樣東西。油表,溫度,氣壓,機油,手煞車,還一個我忘了。
總之就是看車子有沒有異常的,燈號有沒有異常。
/手排車:確認排檔桿空檔,踩離合器發車。
自排車:打P檔踩煞車發車。(自排部份我不確定。)
/調整後照鏡,座椅位置,座椅頭枕。
基本上跟安全相關的事項該做沒做或者犯了不該做的,差不多都直接下車。
上面這幾項都是車子開動有漏掉,沒做的要念出來。
然後有轉彎就要打方向燈,不知道該不該打就多打,不會扣分。
最好在這個時候試打檔,然後前進一下試踩煞車。不過做之前問問考官行不行。
〔拖車倒車入庫〕
看場地,理論上是可以開成直線的倒車入庫。
不過實際上這是難關之一,很多人這裡就下車了。
現場並沒有線,你並不清楚自己的車子與停車格的角度。
建議真的要考的,去到現場找一個物體當成你是在直線上的標的物。
我是一大早去確認現場,發現拖車倒車入庫的駕駛座直線上剛好有根桿子,
所以用那桿子當標的物,才把車拖到長得比較像直線的樣子。
要倒進去的停車格大小比遊戲中的小一點,線外有桶子,踩線或撞桶子都是下車。
停車格裡面還有一條橫線。
板車車輪未踩進停車格線之前可以重拉一次(扣16分),進去後就不能重來。
進去之後,理論上你拖車頭要停進裡面那條橫線才算停進去。
這個時候你就得看車頭鏡跟右邊門上鏡。
然後,題外話,到這裡的困難點是「沒握過真的方向盤,不知道轉多少。」
這一點說起來挺冏的,因為都鼠鍵在開車,沒注意過車內的方向盤到底轉多少。
實際操作的話,大約半圈以內轉是安全的,超過的話會開始很抖,會感覺角度很大。
而我必須說自己遊戲打太多,還是有不好的習慣。
停這裡真的要兩邊都看,不要只看單邊,會誤判。
我這次就誤判差點踩線下車。就差一點點。
也造成板車停偏左邊,等一下結板的時候壓力很大。
〔板車脫離〕
/停好車後,拉手煞車。下車做以下動作。
/「優先」下板車腳。就是遊戲中在轉的那個東西。這個很重要,攸關安全。
忘記下的話,等一下車子開走,板車就往前「砰」倒下去。
/關Air線開關,然後拔Air線。有兩條不同顏色,對應各自色的孔。
Air線開關長得跟一般灌風的那種風槍一樣,有個套環部份,向後拉才可以拔。
我只知道其中一條Air線是板車煞車的開關。
你關掉就等於板車被煞車了。
詳情我不懂,但為方便記憶就記成「用氣壓把煞車撐開」。
近代的拖車頭也是這種道理。
所以當儀表板中的氣壓不足的時候,車子是煞車中不能動的。
遊戲中有開氣煞模擬的會發現這件事。
遊戲中也有一個板車煞車,就是可以關掉這一個東西的氣。
所以板車煞車在遊戲中不是即時的,會慢那麼一點。
然後台灣的車似乎都沒安裝板車煞車(這是我與一位巴哈版友通信知道的)
Volvo FH的話,板車煞車就是減速器那一根朝自己拉。
這裡有說明。
https://youtu.be/AUcBb6vY56s?t=10m14s
**順便一提,Volvo的減速器跟引擎煞車似乎是混合的。
(我在某篇 SCS論壇中看到的,但忘了網址)
意思是那一根往下扳就同時啟動兩種,
所以你要稱為減速器也可以要叫引擎煞車也沒錯。
這個應該也是Volvo減速器在遊戲中比其他車猛的緣故。
不過我知道這件事還是看到真人開車影片才知道的
(忘了是哪部,兩部都上好了)
https://youtu.be/bo5Hftftk0Y
反正就是影片中的人把減速器當煞車在用。
那之後我才在遊戲中也這樣玩。
/拔掉電源線。多孔插頭,拔法也同插頭。另外有防呆設計,其中一孔較大。
/脫板。這個用說的可能不太清楚,實際看人做一遍比較好懂,
更保險就要求一下讓自己做一遍。
在結合處那裡有根拉桿,先拉一個類似開關的,在把拉桿拉出向右卡住就脫了,
放回去就卡了。這拉桿有點重,像自動門會自己拉回去,所以要出力向右拉。
以上,都做完才可以上車把車開走。
**後來想到,這裡有個小訣竅,你要把車開走之前,記好後照鏡裡頭板車長什麼模樣。
之後結板的的時候會比較安心。就朝著記住的樣子去倒車。
這個我必須說是玩歐卡2才學會的,因為我發現我在遊戲裡頭結板車看鏡子比向後看準。
Hino的車還有正後車窗可以直接看到板車跟第五輪的大概位置,
遊戲中我開的Volvo FH就沒有,不過這個到最後幾乎確定進了,
只差在再退一點點的時候再看,提早看反而歪更大。
〔曳引車(拖車頭)倒車入庫〕
出來記得打方向燈。然後做拖車頭倒車入庫。
我在的地方剛好左右兩顆樹,左邊那顆樹也剛好面對駕駛座直線位置。
一樣,看車頭鏡跟右門鏡確定車進停車格。
〔板車結合〕
一樣打方向燈出來,然後開始倒車結板。
我只能說對第一次的人來說,這個也是壓力夠大了。
因為是歪的所以不好對,很怕中途拖車頭去撞桶子,然後怕沒對到。
對我來說,這一關不下倒車入庫。
當車子「碰」一聲之後,表示有結到。但接著動作很重要
/試拖:聽到聲音後,打前進檔踩一下,要感覺車子很重,確認有結合。沒做也是下車。
萬一沒結好也是車子一動,板車就「砰」倒下來,到時候就要叫堆高機來抬。
這個動作遊戲中可以做,不要按連結踩油門前進的話會有一樣反應。
/接Air線跟電線,記得把Air開關打開,然後同色對同色。
我太緊張還把關當成開(明明就常見的開關),
結果開車時當然開不動,明明做了確認動作還搞錯。
當下還以為要下車,還好考官查了只扣16分。下車把開關打開,還能繼續。
/拉板腳。
/確認貨櫃安全閥。貨櫃四角落有插一根安全閥,要確認這四根有插進去。
才不會過彎的時候貨櫃一個甩出去。
路考的是一個40尺長的貨櫃。如果裝兩個小的貨櫃,就要確認兩個小的都有插。
這個沒做也是下車。
〔S形前進〕
接著轉彎進S形彎道。我是未出去就先打好方向燈,以免忘記。
考試的時候給他響久一點比沒響好。
這裡轉彎不難,空位夠大。一樣撞桶子就下車。
難在出彎,出彎是在S後的中間有條窄口,要不撞桶出來。
這邊是事前就知道難關。我過這窄口的速度跟烏龜一樣。
但這邊都過了之後,後面就簡單了。
〔人行道停車〕
前頭一樣車頭不要踩線。
車子踩到感應器後會亮燈,記得停就好。
要注意的是有時停不夠前面,你的板車輪會再壓一遍。
所以,簡單說,「小心燈會亮兩次」。
慢慢地開這段。
〔平交道停車〕
同上。停車都一樣。然後注意車頭不要踩線。
再來一條很重要的,過平交道途中不能停車,踩離合器,跟換檔。
這一條是防止車子熄火在鐵路中間。所謂途中是包括板車在內的全車身。
違者下車。
〔90度轉彎壓線〕
過平交道之後轉彎,有條黑線不能壓到。是個90度彎。
〔直線加速〕
在直線上依序打到4檔。2 > 3 > 4
路考是Hino的車,然後入空檔的時候撥上盤再打4檔。
之後再撥回下盤打2檔。(我這裡忘記撥下盤,有被扣4分。)
之後就停個紅綠燈,回到起始點。
〔停車〕
/入空檔,手煞車。
/取出大餅
(實際上這東西還有後續,要存檔簽名之類的,但考試的時候只有意思一下)
/兩段式開門
先開門,確認無人在打開。
到此,結束。
其實考試項目很多細項,上面說的都是大條的。但真到現場也沒空去記這種東西。
我只能說,真的坐上駕駛座,才知道差別到底多大。
總和來說,遊戲的確有用,但有它的侷限,而這侷限是本質上不能拉近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遊戲中就根本感覺不了「力道」。
所以,遊戲中開的好,不等於現實就開的好。
當認真且嚴肅地要開真車的時候,請記得遊戲或許有用,但也只有一點用。
這一點,是對我(自認是硬派玩家)的提醒。
---補充
後來想到一件事,也算是個現實的知識。
最先我是在想說遊戲中的車子都開燈是怎麼回事,難道是SCS搞錯了?
然後看遊戲中某個選項看不懂,說不定跟這個有關去谷狗,
結果查到了一個歐盟法規。DRL(daytime running light,白天行車燈)。
簡單說就是歐盟現在規定白天也要有亮燈。
因為這樣可以降低車禍發生率(詳情自行谷狗)。
而各家廠商為因應這項法條加上要省電,所以有各種形狀的小燈。
這個小燈不轉燈的開關的時候行進時會亮,開小燈也亮,開大燈關掉。
所以,現實中歐系廠的新車,白天都可以看到有個小燈亮著。
有些其他地區的廠牌也有了。
遊戲中的車子也有,白天的時候轉個視角看就可以看到了。
--
Tags:
Steam
All Comments

By Annie
at 2018-05-31T04:15
at 2018-05-31T04:15

By Kumar
at 2018-06-02T18:54
at 2018-06-02T18:54

By Franklin
at 2018-06-04T11:38
at 2018-06-04T11:38

By Blanche
at 2018-06-09T03:32
at 2018-06-09T03:32

By Zanna
at 2018-06-13T02:41
at 2018-06-13T02:41

By David
at 2018-06-14T05:34
at 2018-06-14T05:34

By Catherine
at 2018-06-15T09:16
at 2018-06-15T09:16

By Tracy
at 2018-06-17T05:03
at 2018-06-17T05:03

By Regina
at 2018-06-19T19:18
at 2018-06-19T19:18

By Ursula
at 2018-06-21T13:02
at 2018-06-21T13:02

By Megan
at 2018-06-25T01:22
at 2018-06-25T01:22

By Eden
at 2018-06-27T09:52
at 2018-06-27T09:52

By Tracy
at 2018-06-28T09:41
at 2018-06-28T09:41

By Ursula
at 2018-07-01T00:16
at 2018-07-01T00:16

By Kristin
at 2018-07-03T01:03
at 2018-07-03T01:03

By Edith
at 2018-07-04T19:52
at 2018-07-04T19:52

By David
at 2018-07-05T14:26
at 2018-07-05T14:26

By Kumar
at 2018-07-09T15:38
at 2018-07-09T15:38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8-07-11T01:33
at 2018-07-11T01:33

By Madame
at 2018-07-12T12:17
at 2018-07-12T12:17

By Mary
at 2018-07-16T11:23
at 2018-07-16T11:23

By Sarah
at 2018-07-20T19:24
at 2018-07-20T19:24

By Heather
at 2018-07-22T21:20
at 2018-07-22T21:20

By Liam
at 2018-07-23T13:48
at 2018-07-23T13:48

By Frederica
at 2018-07-24T22:36
at 2018-07-24T22:36

By Bethany
at 2018-07-29T21:37
at 2018-07-29T21:37

By Bennie
at 2018-07-30T23:23
at 2018-07-30T23:23

By Catherine
at 2018-08-01T01:23
at 2018-08-01T01:23

By Frederic
at 2018-08-03T13:56
at 2018-08-03T13:56

By Bennie
at 2018-08-04T03:58
at 2018-08-04T03:58

By Liam
at 2018-08-08T02:50
at 2018-08-08T02:50

By Edwina
at 2018-08-09T20:14
at 2018-08-09T20:14

By Frederic
at 2018-08-14T05:02
at 2018-08-14T05:02

By Kelly
at 2018-08-16T21:49
at 2018-08-16T21:49

By Liam
at 2018-08-17T16:18
at 2018-08-17T16:18

By Tom
at 2018-08-20T01:07
at 2018-08-20T01:07

By Jake
at 2018-08-20T08:01
at 2018-08-20T08:01

By Agatha
at 2018-08-23T06:23
at 2018-08-23T06:23

By Barb Cronin
at 2018-08-24T13:14
at 2018-08-24T13:14

By Enid
at 2018-08-25T20:15
at 2018-08-25T20:15

By Gary
at 2018-08-29T20:52
at 2018-08-29T20:52

By Isla
at 2018-09-01T13:43
at 2018-09-01T13:43

By Kristin
at 2018-09-02T07:58
at 2018-09-02T07:58

By Genevieve
at 2018-09-06T21:57
at 2018-09-06T21:57

By Callum
at 2018-09-10T22:58
at 2018-09-10T22:58

By Yuri
at 2018-09-12T11:40
at 2018-09-12T11:40

By Lucy
at 2018-09-15T16:43
at 2018-09-15T16:43

By Edward Lewis
at 2018-09-20T11:00
at 2018-09-20T11:00

By Margaret
at 2018-09-20T17:05
at 2018-09-20T17:05

By Mary
at 2018-09-21T14:31
at 2018-09-21T14:31

By Margaret
at 2018-09-24T08:48
at 2018-09-24T08:48

By Cara
at 2018-09-29T06:25
at 2018-09-29T06:25

By Liam
at 2018-09-30T05:14
at 2018-09-30T05:14

By Poppy
at 2018-10-01T05:09
at 2018-10-01T05:09

By Andrew
at 2018-10-04T19:01
at 2018-10-04T19:01

By Doris
at 2018-10-06T16:49
at 2018-10-06T16:49

By Belly
at 2018-10-11T04:58
at 2018-10-11T04:58

By Andy
at 2018-10-13T21:20
at 2018-10-13T21:20

By Hedda
at 2018-10-18T16:00
at 2018-10-18T16:00

By Xanthe
at 2018-10-18T18:01
at 2018-10-18T18:01

By Isla
at 2018-10-19T18:40
at 2018-10-19T18:40

By Tom
at 2018-10-23T00:16
at 2018-10-23T00:16

By Olga
at 2018-10-24T12:25
at 2018-10-24T12:25
Related Posts
StarSeries i-League S5 第三天小組賽

By Bethany
at 2018-05-30T15:22
at 2018-05-30T15:22
Fallout Timeline:2075-2077.10.22

By Gilbert
at 2018-05-30T11:40
at 2018-05-30T11:40
Humble ARMA 2018 Bundle

By Callum
at 2018-05-30T08:29
at 2018-05-30T08:29
Fallout新作即將發表?

By Ula
at 2018-05-30T06:53
at 2018-05-30T06:53
戰場前線2共和幣怎麼花?

By Faithe
at 2018-05-30T05:49
at 2018-05-30T0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