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麻打牌基礎(一) - 日本麻將
By Todd Johnson
at 2009-07-13T00:07
at 2009-07-13T00:07
Table of Contents
前言:
先恭喜日麻版成立
讓喜愛日麻的牌友終於有了可以討論的地方
給新手:
我相信有不少人會接觸日麻的原因
不外乎都是台麻或港麻引起的
日麻沒有向台麻一樣有所謂的屁(摸/推倒胡)/回馬槍
等等之類的胡牌方式,往往都會不知所措
而日麻的打牌方式和台麻天差地遠
前者以技術取向,後者以運氣取向 居多
(MJ版看到會不會打我阿(炸))
所以請新手真有心加入,就必須把台麻的觀念先放一邊
接受日麻嚴謹的打牌教育。
---------------------以上賺P幣線-------------------
第一、牌
日麻牌和其他麻將牌不同的是 「赤」
也就是說買一副日麻牌 裡面有140+6張赤牌
要不要打赤牌,品好就好
想打大一點可以打六張,滿貫率超高
想不靠運氣的話也可以不打,憑真本事定輸贏
第二、牌型
前述介紹牌的不同後,我們開始進入打牌。
東一局 懸賞指示牌 四萬
北家起手牌型
一一五五六八一五七九東北
赤
萬萬萬萬萬萬條條筒筒風風
起手懸賞三 (2+1)
一般台麻打習慣的人 會選擇先打風牌(南部逢字有台應該沒那麼快打)
而日麻 有看場/自風牌的狀況(滿嚴重)
假設東家 西風
南家 三條
西家 自風
北家 進非二三條或東北兩風的任一張牌
這邊要告訴一個觀念
場風自風 別隨便打 除非被打爛了或被碰走
有打過的 會知道要打么九居多(除非不稀罕風牌台..)
之後需要盯牌背跟各家打出來的牌來做決定...
總之,如果你想做好牌型,千萬不要亂叫牌(吃碰)
可以選擇闇聽(需有台),或嗆立直(不能換牌)
至少基本觀念有了,可以打牌之後就可以了解其中的奧妙
有些東西是文字無法出現,需要打一場才能體會的東西
並不是搶沒台的聽牌然後胡牌,這樣是詐胡
莊詐全四千下莊、閒炸莊四千其他兩千 莊連莊
打日麻可以思考很多方向、共勉之。
我是SAIKA 麻格7 ID
--
先恭喜日麻版成立
讓喜愛日麻的牌友終於有了可以討論的地方
給新手:
我相信有不少人會接觸日麻的原因
不外乎都是台麻或港麻引起的
日麻沒有向台麻一樣有所謂的屁(摸/推倒胡)/回馬槍
等等之類的胡牌方式,往往都會不知所措
而日麻的打牌方式和台麻天差地遠
前者以技術取向,後者以運氣取向 居多
(MJ版看到會不會打我阿(炸))
所以請新手真有心加入,就必須把台麻的觀念先放一邊
接受日麻嚴謹的打牌教育。
---------------------以上賺P幣線-------------------
第一、牌
日麻牌和其他麻將牌不同的是 「赤」
也就是說買一副日麻牌 裡面有140+6張赤牌
要不要打赤牌,品好就好
想打大一點可以打六張,滿貫率超高
想不靠運氣的話也可以不打,憑真本事定輸贏
第二、牌型
前述介紹牌的不同後,我們開始進入打牌。
東一局 懸賞指示牌 四萬
北家起手牌型
一一五五六八一五七九東北
赤
萬萬萬萬萬萬條條筒筒風風
起手懸賞三 (2+1)
一般台麻打習慣的人 會選擇先打風牌(南部逢字有台應該沒那麼快打)
而日麻 有看場/自風牌的狀況(滿嚴重)
假設東家 西風
南家 三條
西家 自風
北家 進非二三條或東北兩風的任一張牌
這邊要告訴一個觀念
場風自風 別隨便打 除非被打爛了或被碰走
有打過的 會知道要打么九居多(除非不稀罕風牌台..)
之後需要盯牌背跟各家打出來的牌來做決定...
總之,如果你想做好牌型,千萬不要亂叫牌(吃碰)
可以選擇闇聽(需有台),或嗆立直(不能換牌)
至少基本觀念有了,可以打牌之後就可以了解其中的奧妙
有些東西是文字無法出現,需要打一場才能體會的東西
並不是搶沒台的聽牌然後胡牌,這樣是詐胡
莊詐全四千下莊、閒炸莊四千其他兩千 莊連莊
打日麻可以思考很多方向、共勉之。
我是SAIKA 麻格7 ID
--
Tags:
日本麻將
All Comments
By Gary
at 2009-07-15T21:27
at 2009-07-15T21:27
By Kumar
at 2009-07-17T03:39
at 2009-07-17T03:39
Related Posts
灑花狂賀
By Erin
at 2009-07-12T22:39
at 2009-07-12T22:39
符數算法
By Emma
at 2009-07-12T03:32
at 2009-07-12T03:32
點數表
By Todd Johnson
at 2009-07-12T01:19
at 2009-07-12T01:19
如何快速看出多面聽?
By Gary
at 2009-07-12T00:46
at 2009-07-12T00:46
淺談預想役種(下):役種起手
By David
at 2009-07-12T00:40
at 2009-07-12T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