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LBL簡單手順公式 (純R&U) - 魔術方塊

By Erin
at 2007-07-10T01:34
at 2007-07-10T01:34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CHOIP ()》之銘言:
: -------------------------------------------------------------------------
: 1.D-CROSS:
: --------------------------------------------------------------------------
: 2.完成底面(解四個角):
: --------------------------------------------------------------------
: 3.第二層解法(純RU)
: --------------------------------------------------------------------
上次提到了前兩層的純R&U解法,這回再來聊聊第三層的解法(初學者教學)
事實上
只要不是用F2L,執行的效率都不會太高
我自己親自測試了一下
用Layer By Layer的方法來解前兩層
初學者可以挑戰的目標,應該是1分鐘左右
平均50秒就很厲害了,進步到40秒內,就可以開始考慮學習F2L
至於第三層
大家都知道,分成四個步驟 EO EP CO CP (轉邊 換邊 轉角 換角)
執行的順序不一定
通常,為了未來能順利進階 OLL + PLL
一般會先做 EO+CO => 即OLL
再做 CP+EP => 即PLL
當然,初學者不可能一開始就背又臭又長的一大堆解法
因此,自然是選用可理解,分段式的解法囉
我覺得,重點應該放在"簡單好記"
至於效率方面,倒是可以捨棄,只需要提供"手順"不錯的解法就行了
(比如說,省略鏡像公式,留待玩家自行發掘)
簡介如下:
--------------------------------------------------
★ EO:(F + RU R'U' + F') <==> (F + UR U'R' + F')
六步法當然是EO最好的選擇,重點就在於要使用手順方便的
先教RUR'U'的手順,熟練之後,一切就簡單多了
□ ■ □ ■
□■□ => ■■□ or ■■■ => ■■■
□ □ □ ■
--------------------------------------------------
★ CO:(RU2R'U'RU'R') <==> (RUR'URU2R')
重點在於如何"解釋"『一個角不動,三個角順(逆)時針旋轉』的概念
一般而言,死記的話容易忘記
雖然只有短短的七步,還是會有不少人搞到昏頭轉向
好吧……這種事,是靠天份滴
另外,下一關就是,如何快速判斷每一個case(OLL21~27)要如何擺放
基本上,就是分成三大類:
a.一角完成+三角錯誤
b.兩角完成+兩角錯誤
c.四角均錯
如此一來,b,c類的case其實都有其共通點
稍微觀察就可以有多種輔助的記憶方法
---------------------------------------------------
★ CP:
接下來,比較難的就是CP,因為,這應該算是基本公式中,最長的一個
當然,如果N3 N4可以學得會,那自然是教這招就好了
否則的話,有兩個代替的方案
方案a.N13:RU2R'U'RU2 + L'UR'U'L
大家會覺得奇怪,這個N13公式(11步)不是比N3(9步)更長嗎?
事實上,前半段,就是跟先前CO的公式是一模一樣的……
很好記,而且執行速度快
(解法:將同色面的兩個角放到左面,執行N13,效果就跟N3是一樣的,暫時不考慮"邊")
方案b.這一個方法是狐狸小之前就提出來的,靠理解的方法
大家可以翻一翻精華區的文章
有一個七個步驟『A = LU'R+D2+R'UL'』的pattern
可以將頂層的兩個角"交換"
然後再利用轉動(U, U' U2)之後,再倒轉A',就可以達到CP(換三角)的動作
而我利用此一原理,設計了一個新的換三角公式,如下:
□□A L R + D2 + R'U'R + D2 + R'UL'
□↗↓ ↘ ↙ ↘ ↙ ↓
B←C 先換A、B 再換A、C 還原
□□A LU'R + D2 + R'U R + D2 + R' L'
□↙↑ ↘ ↙ ↘ ↙ ↓
B→C 先換B、C 再換A、C 還原
(上面的兩個公式,其實跟N3 N4就只差一點點點點...
差在哪裡?為什麼呢?大家不妨自行研究研究)
原理:將要換置的角,移到下層的"左前"與"右後"兩個對角
之後利用D2旋轉置換,一連執行兩次自動還原
白話的解釋就是
角B(左前方的角)留一個空間,負責"暫存"之用
首先B與X交換,然後X再與Y交換
最後,B就會到X的位置,而Y到B,X→Y
-------------------------------------------------------
★ EP:
法1.N1,N2(純R & U公式):速度最快,但步驟較多(缺點),適合進階者
法2.F2 U + LR' F2 L'R + U F2 (最簡單好記,易上手)
~~~~~~~~~~~~~
↓
法3. (= M U2 M' U2)
先解釋(MU2M'U2)的換三邊功用,這是在Corner-First解法中的常見case
就可以理解為何法2一開始要做F2U了
當然,還有比較不好(爛?)的其他解法,在此就不一一例舉了
-------------------------------------------------------------
如果照這樣的解法
解說起來,也要花上幾個小時(吧?)
當然,天才除外,隨便說一說就上手了
至於學會之後
一開始目標大概可以設定在兩分鐘之內
然後朝100秒努力
等到接近sub60時,應該已經學會不少基本鏡像(OLL與PLL)了
此時,就可以考慮砍掉重練,全面改用F2L
同時記憶剩下的OLL與PLL
由於之前有理解的基礎,加上手順的練習,入門之後,進步就非常快了
不必像早期我等之輩,獨自摸索,繞遠路......
(雖說如此,不過我們也才會有獨特的經驗與趣味啦:)
--
: -------------------------------------------------------------------------
: 1.D-CROSS:
: --------------------------------------------------------------------------
: 2.完成底面(解四個角):
: --------------------------------------------------------------------
: 3.第二層解法(純RU)
: --------------------------------------------------------------------
上次提到了前兩層的純R&U解法,這回再來聊聊第三層的解法(初學者教學)
事實上
只要不是用F2L,執行的效率都不會太高
我自己親自測試了一下
用Layer By Layer的方法來解前兩層
初學者可以挑戰的目標,應該是1分鐘左右
平均50秒就很厲害了,進步到40秒內,就可以開始考慮學習F2L
至於第三層
大家都知道,分成四個步驟 EO EP CO CP (轉邊 換邊 轉角 換角)
執行的順序不一定
通常,為了未來能順利進階 OLL + PLL
一般會先做 EO+CO => 即OLL
再做 CP+EP => 即PLL
當然,初學者不可能一開始就背又臭又長的一大堆解法
因此,自然是選用可理解,分段式的解法囉
我覺得,重點應該放在"簡單好記"
至於效率方面,倒是可以捨棄,只需要提供"手順"不錯的解法就行了
(比如說,省略鏡像公式,留待玩家自行發掘)
簡介如下:
--------------------------------------------------
★ EO:(F + RU R'U' + F') <==> (F + UR U'R' + F')
六步法當然是EO最好的選擇,重點就在於要使用手順方便的
先教RUR'U'的手順,熟練之後,一切就簡單多了
□ ■ □ ■
□■□ => ■■□ or ■■■ => ■■■
□ □ □ ■
--------------------------------------------------
★ CO:(RU2R'U'RU'R') <==> (RUR'URU2R')
重點在於如何"解釋"『一個角不動,三個角順(逆)時針旋轉』的概念
一般而言,死記的話容易忘記
雖然只有短短的七步,還是會有不少人搞到昏頭轉向
好吧……這種事,是靠天份滴
另外,下一關就是,如何快速判斷每一個case(OLL21~27)要如何擺放
基本上,就是分成三大類:
a.一角完成+三角錯誤
b.兩角完成+兩角錯誤
c.四角均錯
如此一來,b,c類的case其實都有其共通點
稍微觀察就可以有多種輔助的記憶方法
---------------------------------------------------
★ CP:
接下來,比較難的就是CP,因為,這應該算是基本公式中,最長的一個
當然,如果N3 N4可以學得會,那自然是教這招就好了
否則的話,有兩個代替的方案
方案a.N13:RU2R'U'RU2 + L'UR'U'L
大家會覺得奇怪,這個N13公式(11步)不是比N3(9步)更長嗎?
事實上,前半段,就是跟先前CO的公式是一模一樣的……
很好記,而且執行速度快
(解法:將同色面的兩個角放到左面,執行N13,效果就跟N3是一樣的,暫時不考慮"邊")
方案b.這一個方法是狐狸小之前就提出來的,靠理解的方法
大家可以翻一翻精華區的文章
有一個七個步驟『A = LU'R+D2+R'UL'』的pattern
可以將頂層的兩個角"交換"
然後再利用轉動(U, U' U2)之後,再倒轉A',就可以達到CP(換三角)的動作
而我利用此一原理,設計了一個新的換三角公式,如下:
□□A L R + D2 + R'U'R + D2 + R'UL'
□↗↓ ↘ ↙ ↘ ↙ ↓
B←C 先換A、B 再換A、C 還原
□□A LU'R + D2 + R'U R + D2 + R' L'
□↙↑ ↘ ↙ ↘ ↙ ↓
B→C 先換B、C 再換A、C 還原
(上面的兩個公式,其實跟N3 N4就只差一點點點點...
差在哪裡?為什麼呢?大家不妨自行研究研究)
原理:將要換置的角,移到下層的"左前"與"右後"兩個對角
之後利用D2旋轉置換,一連執行兩次自動還原
白話的解釋就是
角B(左前方的角)留一個空間,負責"暫存"之用
首先B與X交換,然後X再與Y交換
最後,B就會到X的位置,而Y到B,X→Y
-------------------------------------------------------
★ EP:
法1.N1,N2(純R & U公式):速度最快,但步驟較多(缺點),適合進階者
法2.F2 U + LR' F2 L'R + U F2 (最簡單好記,易上手)
~~~~~~~~~~~~~
↓
法3. (= M U2 M' U2)
先解釋(MU2M'U2)的換三邊功用,這是在Corner-First解法中的常見case
就可以理解為何法2一開始要做F2U了
當然,還有比較不好(爛?)的其他解法,在此就不一一例舉了
-------------------------------------------------------------
如果照這樣的解法
解說起來,也要花上幾個小時(吧?)
當然,天才除外,隨便說一說就上手了
至於學會之後
一開始目標大概可以設定在兩分鐘之內
然後朝100秒努力
等到接近sub60時,應該已經學會不少基本鏡像(OLL與PLL)了
此時,就可以考慮砍掉重練,全面改用F2L
同時記憶剩下的OLL與PLL
由於之前有理解的基礎,加上手順的練習,入門之後,進步就非常快了
不必像早期我等之輩,獨自摸索,繞遠路......
(雖說如此,不過我們也才會有獨特的經驗與趣味啦:)
--
Tags:
魔術方塊
All Comments

By Erin
at 2007-07-14T03:11
at 2007-07-14T03:11

By Rosalind
at 2007-07-17T04:26
at 2007-07-17T04:26

By Edwina
at 2007-07-20T20:11
at 2007-07-20T20:11
Related Posts
請問新的官方4x4 5X5有比東賢的好轉嗎?

By Rae
at 2007-07-09T23:30
at 2007-07-09T23:30
crazy n6 練習心得

By Christine
at 2007-07-09T23:03
at 2007-07-09T23:03
3x3x3 OH andyliu42 39.409

By Valerie
at 2007-07-09T22:29
at 2007-07-09T22:29
惡搞電台~XD~

By Kyle
at 2007-07-09T20:27
at 2007-07-09T20:27
sarsaids 4*4*4 149.287

By Linda
at 2007-07-09T20:26
at 2007-07-09T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