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閒時刻的伙伴---GBA - 任天堂

By Heather
at 2007-09-11T12:10
at 2007-09-11T12:10
Table of Contents
2001七月到2002四月間,算是我人生中比較低潮的日子。
因為要準備研究所考試,整天待在圖書館,一天至少讀八小時書。
這時恰巧又陷入一場暗戀。
那時的我根本不敢照鏡子,因為見到怕鏡中憔悴的臉孔。
這段時間,有時候會在星期日偷閒玩個FC模擬器和GBC。
不過因為罪惡感使然,隔天會更早出晚歸。
但整體而言,已經是和電玩隔絕了。
終於熬到了四月底,考完最後一間學校。
接下來的三、四個月,可說是我人生中最悠閒的時刻。
隔幾天就在西門町買下一台黑色的GBA,第一片遊戲即是黃金太陽。
開機後第一個印象,即是畫面和音效比GBC進步很多。
不過十五年的經驗,無法使我對遊戲畫面太感到太多喜悅或興奮,
除了對戰鬥時180度旋轉頗為好奇之外。
黃金太陽這款遊戲,其實是一個傳統的RPG,加上一個獨特世界觀,
以及配合精靈組合的職業系統。但是它抓住RPG遊戲的本質,能吸
引玩家融入劇情,探索真相。所以才能成為GBA第一原創RPG。
至於魄力驚人的召喚獸和華麗的魔法,則使整個遊戲更為美好。
猶如美人上妝,益加動人。
(相對照下,DQM3代,則很令人驚訝地,脫離本傳或前兩款作品
的風格。加入太多複雜的要素。雖然仍是一款佳作,但已經使遊
戲失去焦點。)
這段時間,偶爾到學校上課,下課後到圖書館看連續劇三國演義。
然後拎個便當回去打GBA。書本、影片與電玩組成的生活好不愜意
。這種經驗,只怕是今生難求。
大概在五月中放榜,結果告訴我再玩兩年。
黃金太陽也差不多全破了。於是用特價買進被不少人視為地雷的
鐵拳。實際玩過之後,認為背景和音樂有明顯縮水,不過操作和
流暢性達到要求,連續技也做得不錯。所以這片遊戲還殺了不少
時間。
由於初期就出現黃金太陽這種作品,不禁讓人對GBA後續發展很
期待。但實際上,任天堂將主力放在GC上,第三廠從SFC的移植
作品過多。使得整體遊戲創新上還不如GB,也少有讓人驚奇的作
品。
然而,GBA時期仍有我的以往未曾有的經驗,即是接受大量美版
遊戲。不只是日本RPG的英譯版,而有更多是只在歐美發售的遊
戲。這現象在N64後期就已顯現,只是在GBA和GC上更為明顯。
歐美廠商在掌上電玩遊戲的製作向來不積極。即使日廠在
GBA炒冷飯,整體遊戲品質只怕還在歐美廠商之上。
Midway以往的掌機作品,稱為地雷還算是讚美之詞,根本就是
一個沒有掩飾的大洞。但是Mortal Kombat系列作經過幾年沉潛
後所推出的Deadly Alliance GBA版,一掃過去掌機作品的恥辱
。我想將它稱為GBA最好的格鬥遊戲也不為過。360度旋轉的立
體場景、冰上的倒影、濺灑在地上的血等,擺脫印象中掌機格
鬥只需符合最低標準的形象。
另外一款動作駕駛遊戲Driver 2,移植自家用電玩。雖然3D場
景表現差強人意,但被Gamespot稱讚為保有家用電玩版的樂趣
。(之後的Driv3r ,畫面可說是GBA之最,不過表現就遠不如前
作。)
柏德之門則是最類似暗黑破壞神的A.RPG。除了故事太短,讓人
意猶未盡外,以及沒什麼音樂外,其他方面是可圈可點。個人
化的裝備方式、熱鍵設定等都有PC遊戲的風格。在畫面場景的
製作也不馬虎,敵我動作分明,確實是在移植上針對GBA做了
最佳化。
其他像Mario and Luigi、FF重製版或這些遊戲,當然也沒有
錯過。這一玩,從研究所玩到當兵。而我一直沒買GBA SP。
直到退伍三兩個月之時,拿了當兵存的錢買下NDS,才讓GBA
正式退休。
GBA或許不像GB帶來的歡樂多,但它卻也佔了我在四、五年生活
中重要的一部份。至今NDS的插槽上仍少不了一片GBA遊戲。
在遊玩3D遊戲之餘,偶爾逛逛FF1+2那些奇怪的新增迷宮,或
是殺殺柏德之門最後Boss,也是是一番風味。
--
因為要準備研究所考試,整天待在圖書館,一天至少讀八小時書。
這時恰巧又陷入一場暗戀。
那時的我根本不敢照鏡子,因為見到怕鏡中憔悴的臉孔。
這段時間,有時候會在星期日偷閒玩個FC模擬器和GBC。
不過因為罪惡感使然,隔天會更早出晚歸。
但整體而言,已經是和電玩隔絕了。
終於熬到了四月底,考完最後一間學校。
接下來的三、四個月,可說是我人生中最悠閒的時刻。
隔幾天就在西門町買下一台黑色的GBA,第一片遊戲即是黃金太陽。
開機後第一個印象,即是畫面和音效比GBC進步很多。
不過十五年的經驗,無法使我對遊戲畫面太感到太多喜悅或興奮,
除了對戰鬥時180度旋轉頗為好奇之外。
黃金太陽這款遊戲,其實是一個傳統的RPG,加上一個獨特世界觀,
以及配合精靈組合的職業系統。但是它抓住RPG遊戲的本質,能吸
引玩家融入劇情,探索真相。所以才能成為GBA第一原創RPG。
至於魄力驚人的召喚獸和華麗的魔法,則使整個遊戲更為美好。
猶如美人上妝,益加動人。
(相對照下,DQM3代,則很令人驚訝地,脫離本傳或前兩款作品
的風格。加入太多複雜的要素。雖然仍是一款佳作,但已經使遊
戲失去焦點。)
這段時間,偶爾到學校上課,下課後到圖書館看連續劇三國演義。
然後拎個便當回去打GBA。書本、影片與電玩組成的生活好不愜意
。這種經驗,只怕是今生難求。
大概在五月中放榜,結果告訴我再玩兩年。
黃金太陽也差不多全破了。於是用特價買進被不少人視為地雷的
鐵拳。實際玩過之後,認為背景和音樂有明顯縮水,不過操作和
流暢性達到要求,連續技也做得不錯。所以這片遊戲還殺了不少
時間。
由於初期就出現黃金太陽這種作品,不禁讓人對GBA後續發展很
期待。但實際上,任天堂將主力放在GC上,第三廠從SFC的移植
作品過多。使得整體遊戲創新上還不如GB,也少有讓人驚奇的作
品。
然而,GBA時期仍有我的以往未曾有的經驗,即是接受大量美版
遊戲。不只是日本RPG的英譯版,而有更多是只在歐美發售的遊
戲。這現象在N64後期就已顯現,只是在GBA和GC上更為明顯。
歐美廠商在掌上電玩遊戲的製作向來不積極。即使日廠在
GBA炒冷飯,整體遊戲品質只怕還在歐美廠商之上。
Midway以往的掌機作品,稱為地雷還算是讚美之詞,根本就是
一個沒有掩飾的大洞。但是Mortal Kombat系列作經過幾年沉潛
後所推出的Deadly Alliance GBA版,一掃過去掌機作品的恥辱
。我想將它稱為GBA最好的格鬥遊戲也不為過。360度旋轉的立
體場景、冰上的倒影、濺灑在地上的血等,擺脫印象中掌機格
鬥只需符合最低標準的形象。
另外一款動作駕駛遊戲Driver 2,移植自家用電玩。雖然3D場
景表現差強人意,但被Gamespot稱讚為保有家用電玩版的樂趣
。(之後的Driv3r ,畫面可說是GBA之最,不過表現就遠不如前
作。)
柏德之門則是最類似暗黑破壞神的A.RPG。除了故事太短,讓人
意猶未盡外,以及沒什麼音樂外,其他方面是可圈可點。個人
化的裝備方式、熱鍵設定等都有PC遊戲的風格。在畫面場景的
製作也不馬虎,敵我動作分明,確實是在移植上針對GBA做了
最佳化。
其他像Mario and Luigi、FF重製版或這些遊戲,當然也沒有
錯過。這一玩,從研究所玩到當兵。而我一直沒買GBA SP。
直到退伍三兩個月之時,拿了當兵存的錢買下NDS,才讓GBA
正式退休。
GBA或許不像GB帶來的歡樂多,但它卻也佔了我在四、五年生活
中重要的一部份。至今NDS的插槽上仍少不了一片GBA遊戲。
在遊玩3D遊戲之餘,偶爾逛逛FF1+2那些奇怪的新增迷宮,或
是殺殺柏德之門最後Boss,也是是一番風味。
--
Tags:
任天堂
All Comments

By Ursula
at 2007-09-15T20:19
at 2007-09-15T20:19

By Olga
at 2007-09-16T15:24
at 2007-09-16T15:24

By Jacky
at 2007-09-19T08:21
at 2007-09-19T08:21

By Edward Lewis
at 2007-09-19T13:45
at 2007-09-19T13:45
Related Posts
Wii的領先優勢正在縮小,PS3與Wii銷量ꐠ…

By Adele
at 2007-09-11T11:53
at 2007-09-11T11:53
Wii的領先優勢正在縮小,PS3與Wii銷量ꐠ…

By Gary
at 2007-09-11T11:29
at 2007-09-11T11:29
幾對把手?

By Jack
at 2007-09-11T10:58
at 2007-09-11T10:58
Nintendo WFC Online Activity - Week ending Sep 9th

By Una
at 2007-09-11T07:13
at 2007-09-11T07:13
[Wii] (已確認) Wii Zapper 將會同捆一款薩爾達遊戲

By Tristan Cohan
at 2007-09-11T06:57
at 2007-09-11T0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