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晚的質量效應心得 - XBOX

By Michael
at 2010-10-27T21:50
at 2010-10-27T21:50
Table of Contents
買了 XBOX360 後,至少玩超過30種遊戲,基本上我接受度很廣
動作、射擊、運動、格鬥、驚悚都曾經入手過
但 RPG 還是我的最愛,從電腦的國產遊戲仙劍、軒轅劍系列
到跟著 360 一起入手的藍龍、失落的奧德賽和後來敗入的無盡探險
雖然很多人批評日式 RPG 一本道的遊戲方式
但這種單一線進行的方式我還蠻喜歡的,輕鬆、無腦
每個章節中間還穿插賞心悅目的過場動畫,遊戲+小說+電影
有人看電影會要求多重結局與自由度嗎?
每個人需求不同,對我而言這種一本道方式就是種享受!
之前沒接觸過美式 PPG,除了比較喜歡人物日式的美型風格,另一個原因就是語言障礙了
我會喜歡 RPG ,劇情絕對是很重要的原因
如果玩 RPG 每一句對話都要去找中文攻略,就失去玩 RPG 的樂趣
很多人玩日式 RPG 會因為配音的關係特別去找日版,但這些日版肯定跟我絕緣
我的英文雖然爛,查查字典還免免強強了解劇情,但日文一翹不通的我玩日版只能當作畫
作欣賞 Orz
久聞質量效應美譽,質量2上市時,抱著學英文的心態敗了一塊來
剛開始玩的時候第一個感覺是: 哇~ 這英語對話會不會多了點!!
還好質量系列除了過場動畫的對話,有選項的對話大多可重複聽
努力一個字一個字查還聽懂得大概
對話的內容有很多提到以前怎樣怎樣,主角對於救他的人有嚴重猜疑心
沒玩過一代,覺得蠻突兀的,沒融入角色的結果
對話的選項也不知道怎麼選,一整個亂選一通
而一開始把主角形容成銀河系裡的大英雄,不惜巨資救主角的設定也讓我很不認同
主角有這麼重要? 要花全人類的資源、科技、大量的經錢耗時兩年的時間救活一個人??
直到銀河百科突然出現(真的突然出現@@)一大堆外星種族資料時,我徹底放棄了
這簡直和看電影時中場才進場沒什麼兩樣麻!
於是馬上去 gamesale 敗入一代
一代很多人抱怨前面節奏過於緩慢,但我覺得做為三部曲的首部
一開始花一點時間慢慢引出各個人物、外星種族與整個銀河系架構,是很重要的
遊戲裡的每個種族設定都很有特色和有趣
如 Elcor 這個外星種族,因為他們的星球地表重力很大
所以要用四肢走路才能撐起他們的身體
而且因為重力大,稍為跌倒都可能重傷死亡,所以動作特慢(降走路才不易跌倒 XD)
連帶的講話也很慢,思考也比較穩重
相反的 Salarians 這個種族,因為他們受命很短,平均不超過40
所以講話快,動作快,思考也快,對新物充滿好奇,對研究很行
遊戲裡也以現今已知的一些科學理論為基礎,架構了一個似是而非的未來科技
如大家熟知的相對論,根據相對論,要進行超光速飛行是不可能的,除非你的質量為零
而在這個遊戲架構的世界裡就有一個能讓物體質量變為零的技術
要讓質量變為零需要電流的流動,人腦就是藉由電流的傳遞來傳遞神經訊息
所以經由"訓練"後,這些人便可輕易的使東西舉起來、聚集或丟出去
(就是一般 RPG 裡的法術啦)
但一般人所產生的能力太弱,需要在腦裡裝上"放大器"才能用於戰場上
放大器裝在大腦裡卻會產生許多副作用
這也是隊員裡 Kaidan 一開始個性比較孤僻的原因
另一個原因是,這些能力者需要經過一連串的"訓練",這些訓練都是非常嚴苛不人性的
"訓練"時發生的事情也是導致他會有這些個性的原因
轉變質量的技術,也影響星際的傳遞運送,導致後來一連串事件的發生
這也是這遊戲取名叫"Mass effect" 的原因
當然 mass effect 也有巨大影響的意思
一件小事情會導致非常大的影響,我想這有點雙關語
遊戲裡的種族、能力、科技、裝備、武器、艦艇甚至不同星雲基地資料
都收集在他的銀河百科裡,整個世界架構非常完整龐大
且裡面有一半的資料是有語音的,真的是學英語的好遊戲啊~
而各個人物性格背景則是藉由大量的對話與支線任務刻畫出來,每個都有鮮明的性格
配音也精準的表現出每個人的個性,配合電影式的分鏡運鏡
讓玩家充分的融入遊戲設定的角色裡
隨著遊戲的進行也慢慢可體會主角的威能(不是能力威能,而是解決問題的威能)
更能理解他最後成為銀河英雄的原因
戰鬥方面採用及時第三人稱射擊的方式進行,常玩射擊遊戲的玩家可輕鬆上手
射擊苦手也不必苦惱,開啟能力畫面時(RB鑑),戰鬥狀態是暫停的
但卻能隨意改變視野角度,這原本是設計使用能力時決定目標用的
但你卻可用這個方式慢慢瞄準你要的目標再射擊
尤其後來有許多動作快又跳來跳去的敵人
利用這種方式+散彈槍,基本上是重頭威到尾
但這畢竟是RPG,動嘴所獲得的經驗值通常比動武的多
想要快速升級還是多多對話解任務吧
當然把他當射擊遊戲也不是不行,只是很可惜啊~ 對話才是這遊戲的精華!
這遊戲我玩了三輪,第一輪玩最久,因為一個字一個字查,共花了130個小時
後兩輪就當射擊遊戲玩,順便解成就
這片我共花了154小時,不知大家花最久的單機遊戲有多久?
一代玩完後已經把一開始玩二代的劇情忘光光了
(看電影中途亂入,有個人被殺有人會記得嗎?有人會在意嗎?)
再拿二代出來玩,一整個感動啊~~~ 畫面一整個升級!! (疑...那時玩怎麼沒甚麼感覺)
一開始 Normandy (主角的艦艇) 就被打爆,超震撼的!! (那時.....喔....)
玩完一代,對隊員和艦艇都有感情了(我還真投入啊)
尤其站在 Normandy 被打個大洞的艦橋上,看著外面的星球,真的有股特別的感傷
主角掛點...喂喂喂~~ 這可是救整個銀河的大英雄呀~~~ (那時....挖鼻孔...)
主角被救活....對麻~ 這才對! (那時...兩年? 巨資? 神經病!!)
總之看電影不要看一半 要玩質量還是要從一代啊~~
XBOX 遊戲玩超過30片,加上電腦版超過 50片
質量效應絕對穩居我心中第一位!
本來這陣子等 kinect 等的心癢難耐,看來 kinect 發售前我可好好沉浸在 mass
effect 裡了 ^^
--
動作、射擊、運動、格鬥、驚悚都曾經入手過
但 RPG 還是我的最愛,從電腦的國產遊戲仙劍、軒轅劍系列
到跟著 360 一起入手的藍龍、失落的奧德賽和後來敗入的無盡探險
雖然很多人批評日式 RPG 一本道的遊戲方式
但這種單一線進行的方式我還蠻喜歡的,輕鬆、無腦
每個章節中間還穿插賞心悅目的過場動畫,遊戲+小說+電影
有人看電影會要求多重結局與自由度嗎?
每個人需求不同,對我而言這種一本道方式就是種享受!
之前沒接觸過美式 PPG,除了比較喜歡人物日式的美型風格,另一個原因就是語言障礙了
我會喜歡 RPG ,劇情絕對是很重要的原因
如果玩 RPG 每一句對話都要去找中文攻略,就失去玩 RPG 的樂趣
很多人玩日式 RPG 會因為配音的關係特別去找日版,但這些日版肯定跟我絕緣
我的英文雖然爛,查查字典還免免強強了解劇情,但日文一翹不通的我玩日版只能當作畫
作欣賞 Orz
久聞質量效應美譽,質量2上市時,抱著學英文的心態敗了一塊來
剛開始玩的時候第一個感覺是: 哇~ 這英語對話會不會多了點!!
還好質量系列除了過場動畫的對話,有選項的對話大多可重複聽
努力一個字一個字查還聽懂得大概
對話的內容有很多提到以前怎樣怎樣,主角對於救他的人有嚴重猜疑心
沒玩過一代,覺得蠻突兀的,沒融入角色的結果
對話的選項也不知道怎麼選,一整個亂選一通
而一開始把主角形容成銀河系裡的大英雄,不惜巨資救主角的設定也讓我很不認同
主角有這麼重要? 要花全人類的資源、科技、大量的經錢耗時兩年的時間救活一個人??
直到銀河百科突然出現(真的突然出現@@)一大堆外星種族資料時,我徹底放棄了
這簡直和看電影時中場才進場沒什麼兩樣麻!
於是馬上去 gamesale 敗入一代
一代很多人抱怨前面節奏過於緩慢,但我覺得做為三部曲的首部
一開始花一點時間慢慢引出各個人物、外星種族與整個銀河系架構,是很重要的
遊戲裡的每個種族設定都很有特色和有趣
如 Elcor 這個外星種族,因為他們的星球地表重力很大
所以要用四肢走路才能撐起他們的身體
而且因為重力大,稍為跌倒都可能重傷死亡,所以動作特慢(降走路才不易跌倒 XD)
連帶的講話也很慢,思考也比較穩重
相反的 Salarians 這個種族,因為他們受命很短,平均不超過40
所以講話快,動作快,思考也快,對新物充滿好奇,對研究很行
遊戲裡也以現今已知的一些科學理論為基礎,架構了一個似是而非的未來科技
如大家熟知的相對論,根據相對論,要進行超光速飛行是不可能的,除非你的質量為零
而在這個遊戲架構的世界裡就有一個能讓物體質量變為零的技術
要讓質量變為零需要電流的流動,人腦就是藉由電流的傳遞來傳遞神經訊息
所以經由"訓練"後,這些人便可輕易的使東西舉起來、聚集或丟出去
(就是一般 RPG 裡的法術啦)
但一般人所產生的能力太弱,需要在腦裡裝上"放大器"才能用於戰場上
放大器裝在大腦裡卻會產生許多副作用
這也是隊員裡 Kaidan 一開始個性比較孤僻的原因
另一個原因是,這些能力者需要經過一連串的"訓練",這些訓練都是非常嚴苛不人性的
"訓練"時發生的事情也是導致他會有這些個性的原因
轉變質量的技術,也影響星際的傳遞運送,導致後來一連串事件的發生
這也是這遊戲取名叫"Mass effect" 的原因
當然 mass effect 也有巨大影響的意思
一件小事情會導致非常大的影響,我想這有點雙關語
遊戲裡的種族、能力、科技、裝備、武器、艦艇甚至不同星雲基地資料
都收集在他的銀河百科裡,整個世界架構非常完整龐大
且裡面有一半的資料是有語音的,真的是學英語的好遊戲啊~
而各個人物性格背景則是藉由大量的對話與支線任務刻畫出來,每個都有鮮明的性格
配音也精準的表現出每個人的個性,配合電影式的分鏡運鏡
讓玩家充分的融入遊戲設定的角色裡
隨著遊戲的進行也慢慢可體會主角的威能(不是能力威能,而是解決問題的威能)
更能理解他最後成為銀河英雄的原因
戰鬥方面採用及時第三人稱射擊的方式進行,常玩射擊遊戲的玩家可輕鬆上手
射擊苦手也不必苦惱,開啟能力畫面時(RB鑑),戰鬥狀態是暫停的
但卻能隨意改變視野角度,這原本是設計使用能力時決定目標用的
但你卻可用這個方式慢慢瞄準你要的目標再射擊
尤其後來有許多動作快又跳來跳去的敵人
利用這種方式+散彈槍,基本上是重頭威到尾
但這畢竟是RPG,動嘴所獲得的經驗值通常比動武的多
想要快速升級還是多多對話解任務吧
當然把他當射擊遊戲也不是不行,只是很可惜啊~ 對話才是這遊戲的精華!
這遊戲我玩了三輪,第一輪玩最久,因為一個字一個字查,共花了130個小時
後兩輪就當射擊遊戲玩,順便解成就
這片我共花了154小時,不知大家花最久的單機遊戲有多久?
一代玩完後已經把一開始玩二代的劇情忘光光了
(看電影中途亂入,有個人被殺有人會記得嗎?有人會在意嗎?)
再拿二代出來玩,一整個感動啊~~~ 畫面一整個升級!! (疑...那時玩怎麼沒甚麼感覺)
一開始 Normandy (主角的艦艇) 就被打爆,超震撼的!! (那時.....喔....)
玩完一代,對隊員和艦艇都有感情了(我還真投入啊)
尤其站在 Normandy 被打個大洞的艦橋上,看著外面的星球,真的有股特別的感傷
主角掛點...喂喂喂~~ 這可是救整個銀河的大英雄呀~~~ (那時....挖鼻孔...)
主角被救活....對麻~ 這才對! (那時...兩年? 巨資? 神經病!!)
總之看電影不要看一半 要玩質量還是要從一代啊~~
XBOX 遊戲玩超過30片,加上電腦版超過 50片
質量效應絕對穩居我心中第一位!
本來這陣子等 kinect 等的心癢難耐,看來 kinect 發售前我可好好沉浸在 mass
effect 裡了 ^^
--
Tags:
XBOX
All Comments

By Frederica
at 2010-10-29T19:23
at 2010-10-29T19:23

By Thomas
at 2010-10-31T01:27
at 2010-10-31T01:27

By Todd Johnson
at 2010-11-01T02:41
at 2010-11-01T02:41

By Brianna
at 2010-11-04T01:15
at 2010-11-04T01:15

By Enid
at 2010-11-04T23:42
at 2010-11-04T23:42

By Candice
at 2010-11-06T20:06
at 2010-11-06T20:06

By Jacob
at 2010-11-07T10:50
at 2010-11-07T10:50

By Rachel
at 2010-11-11T10:14
at 2010-11-11T10:14

By Sierra Rose
at 2010-11-13T19:28
at 2010-11-13T19:28

By Caroline
at 2010-11-17T10:42
at 2010-11-17T10:42

By Damian
at 2010-11-19T23:00
at 2010-11-19T23:00

By Mia
at 2010-11-22T10:45
at 2010-11-22T10:45

By Victoria
at 2010-11-25T00:39
at 2010-11-25T00:39

By Kristin
at 2010-11-26T22:41
at 2010-11-26T22:41

By Regina
at 2010-11-29T20:22
at 2010-11-29T20:22

By Daniel
at 2010-12-02T14:49
at 2010-12-02T14:49

By Cara
at 2010-12-07T05:27
at 2010-12-07T05:27

By Yedda
at 2010-12-07T16:27
at 2010-12-07T16:27

By Oscar
at 2010-12-07T17:32
at 2010-12-07T17:32

By Daph Bay
at 2010-12-11T22:45
at 2010-12-11T22:45

By Blanche
at 2010-12-16T00:01
at 2010-12-16T00:01
Related Posts
超級新手打SSF4

By Ophelia
at 2010-10-27T21:47
at 2010-10-27T21:47
TGS10/專殺宅男! 《GalGun》萌倒全場

By Olive
at 2010-10-27T21:14
at 2010-10-27T21:14
Radio→GaMSN

By Skylar Davis
at 2010-10-27T20:58
at 2010-10-27T20:58
CoCo i Game

By Michael
at 2010-10-27T20:57
at 2010-10-27T20:57
4G還是250G好

By Zora
at 2010-10-27T20:55
at 2010-10-27T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