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吳清源1 - 圍棋
By Regina
at 2019-03-31T00:05
at 2019-03-31T00:05
Table of Contents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江芮圍棋
https://i.imgur.com/N385nbH.png
1993年,芮乃偉九段正式拜入吳清源先生門下。雖然已經過去二十多年,但芮乃偉依然對
當時的場景記憶猶新,“舉行拜師禮的時候,他還特別高興地說,我現在又多了一個女兒
了”。
https://i.imgur.com/wJsFb94.png
在芮乃偉看來,恩師吳清源除了在棋技方面給了自己很大幫助,在人生態度方面同樣是她
學習的榜樣。
追憶師父吳清源大師,芮乃偉認為,“我覺得吳老師在棋藝上不用說了,我自己在圍棋方面
很多地方的境界都處於很低的階段,可以說是老師在大局觀、在對棋的整體理解上硬生生地
把我拽到了一個高度吧。雖然我現在也很低,但是如果不是吳老師,我可能在更低的地方
徘徊。”
https://i.imgur.com/fJ42IeP.png
“他是特別純粹的人,對物質的要求特別少。儘管晚年已經隱退,沒有任何比賽,但他依
然堅持每天研究圍棋六個小時,偶爾因為參加活動耽誤了,他回來還一定要補上。”芮乃
偉說,“我覺得吳老師一直是我學習的榜樣,尤其是他對圍棋的態度,我很想學,但我也
知道,我只能學到一點皮毛”。
https://i.imgur.com/4gpt4GS.png
《師父吳清源》
去年吳清源99歲時(編者註:本文作於2014年),江鑄久夫婦看望老人,聽他聊小時候在
北平的生活,給他們講棋。吳清源的思路還是那麼清晰,正處於低潮時的芮乃偉聽了師父
的開導,此後一路連勝。
https://i.imgur.com/ytAjTcL.png
師徒
攝影:江鑄久
2014年11月30日深夜聽到吳清源老師辭世的消息,淚流滿面。
離開日本之後,每年都會去日本拜見吳老師,這似乎已經成為了生活中的定式。
吳老師是我小時候下棋時就知道的偉大的棋手,因為那個時候的棋書比較少,接觸到的棋
書有吳老師的《黑佈局》、《白佈局》、《定式舉要》、 《序盤作戰》,這幾本書可以說
影響了我們“文革”時下棋成長中的一代人,包括下一代人、再下一代人。
那時候的吳老師戰績超群,更多詳細的也不太清楚了,然後知道1960年代吳老師因為車禍
,不能下棋了。
1980年我們訪問日本的時候,吳老師出現在中日對抗賽的現場,給大家复盤,當時我們比
較尊敬的像大竹英雄、武宮正樹、小林光一這些棋手都非常尊重吳老師,他來了之後,這
些大牌棋手都站了起來,等他入座後才坐下。
https://i.imgur.com/ROj4anD.png
圖:1987年1月11日,吳清源(右)與聶衛平在第二屆中日圍棋擂台賽懇談會上合影
等到1990年代因為機緣巧合,也因為有這福分,吳老師收了芮乃偉做他的弟子,能夠近距
離聽吳老師講棋。那是個英雄輩出的年代,但吳老師總是能夠把他的見解用很簡單明了的
方式講出來,還有很新的理念,吳老師稱之為21世紀的佈局。
https://i.imgur.com/ELIGqx9.png
師徒
那時候吳老師都已經是八十多歲高齡了,對棋的理解依然深刻。
因為迷戀吳老師戰績和高超的技藝,吳老師的很多棋譜我都打過,有的不止一遍。在有了
機會能直接聽吳老師講棋之後,我開始尋找吳老師如何能夠煉成一名大師級人物的答案,
尤其他精神上為什麼這樣的強大。
最初,我容易有的疑問是,一名優秀的棋手(我見過這麼多厲害的棋手,在我的職業生涯
裡)總有低潮的時候,再厲害,也有弱點可尋。可是從十番棋開始,前後長達16年之多,
吳老師下過十次重大十番棋,把七位日本高手全部打降級,這樣的競技狀態能保持那麼久
,是怎麼可以實現的,對我來說是個疑問。
https://i.imgur.com/iMQ9OdD.png
圖:吳清源木谷實擂爭鎌倉
https://i.imgur.com/A6441Jv.png
圖:吳清源·藤澤庫之助擂爭十番棋
https://i.imgur.com/ew1KZoC.png
圖:吳清源與橋本宇太郎爭棋
https://i.imgur.com/izdWMEj.png
圖:吳清源與岩本薰
https://i.imgur.com/00T9yzO.png
圖:吳清源六勝二敗將藤澤降為先相先手合
https://i.imgur.com/irpqBPu.png
圖:吳六勝二敗將坂田降為定先手合
https://i.imgur.com/TcTM1rZ.png
圖:吳清源與高川格八段的擂爭十番棋
https://i.imgur.com/KhHwwxy.png
我想解決的也是知道如何使自己的棋藝和精神更上一層樓。問吳老師,吳老師都說那都是
過去的事,吳老師認為他現在研究的棋會更好,常常是淡淡的就帶過了。
https://i.imgur.com/DafvtIF.png
實際上吳老師也講到過,當時每次下棋就是全力以赴,不去想輸贏,把輸贏交給自然。
這個話聽上去有點懸,後來才慢慢理解。
在翻看了大量的吳老師的對局以及吳老師傳記的資料之後,依然覺得光從棋的層面上來理
解還是不夠的,需要追溯到棋之外精神層面的原因。
https://i.imgur.com/sz1Joeb.png
(未完 待續)
--
https://i.imgur.com/N385nbH.png
1993年,芮乃偉九段正式拜入吳清源先生門下。雖然已經過去二十多年,但芮乃偉依然對
當時的場景記憶猶新,“舉行拜師禮的時候,他還特別高興地說,我現在又多了一個女兒
了”。
https://i.imgur.com/wJsFb94.png
在芮乃偉看來,恩師吳清源除了在棋技方面給了自己很大幫助,在人生態度方面同樣是她
學習的榜樣。
追憶師父吳清源大師,芮乃偉認為,“我覺得吳老師在棋藝上不用說了,我自己在圍棋方面
很多地方的境界都處於很低的階段,可以說是老師在大局觀、在對棋的整體理解上硬生生地
把我拽到了一個高度吧。雖然我現在也很低,但是如果不是吳老師,我可能在更低的地方
徘徊。”
https://i.imgur.com/fJ42IeP.png
“他是特別純粹的人,對物質的要求特別少。儘管晚年已經隱退,沒有任何比賽,但他依
然堅持每天研究圍棋六個小時,偶爾因為參加活動耽誤了,他回來還一定要補上。”芮乃
偉說,“我覺得吳老師一直是我學習的榜樣,尤其是他對圍棋的態度,我很想學,但我也
知道,我只能學到一點皮毛”。
https://i.imgur.com/4gpt4GS.png
《師父吳清源》
去年吳清源99歲時(編者註:本文作於2014年),江鑄久夫婦看望老人,聽他聊小時候在
北平的生活,給他們講棋。吳清源的思路還是那麼清晰,正處於低潮時的芮乃偉聽了師父
的開導,此後一路連勝。
https://i.imgur.com/ytAjTcL.png
師徒
攝影:江鑄久
2014年11月30日深夜聽到吳清源老師辭世的消息,淚流滿面。
離開日本之後,每年都會去日本拜見吳老師,這似乎已經成為了生活中的定式。
吳老師是我小時候下棋時就知道的偉大的棋手,因為那個時候的棋書比較少,接觸到的棋
書有吳老師的《黑佈局》、《白佈局》、《定式舉要》、 《序盤作戰》,這幾本書可以說
影響了我們“文革”時下棋成長中的一代人,包括下一代人、再下一代人。
那時候的吳老師戰績超群,更多詳細的也不太清楚了,然後知道1960年代吳老師因為車禍
,不能下棋了。
1980年我們訪問日本的時候,吳老師出現在中日對抗賽的現場,給大家复盤,當時我們比
較尊敬的像大竹英雄、武宮正樹、小林光一這些棋手都非常尊重吳老師,他來了之後,這
些大牌棋手都站了起來,等他入座後才坐下。
https://i.imgur.com/ROj4anD.png
圖:1987年1月11日,吳清源(右)與聶衛平在第二屆中日圍棋擂台賽懇談會上合影
等到1990年代因為機緣巧合,也因為有這福分,吳老師收了芮乃偉做他的弟子,能夠近距
離聽吳老師講棋。那是個英雄輩出的年代,但吳老師總是能夠把他的見解用很簡單明了的
方式講出來,還有很新的理念,吳老師稱之為21世紀的佈局。
https://i.imgur.com/ELIGqx9.png
師徒
那時候吳老師都已經是八十多歲高齡了,對棋的理解依然深刻。
因為迷戀吳老師戰績和高超的技藝,吳老師的很多棋譜我都打過,有的不止一遍。在有了
機會能直接聽吳老師講棋之後,我開始尋找吳老師如何能夠煉成一名大師級人物的答案,
尤其他精神上為什麼這樣的強大。
最初,我容易有的疑問是,一名優秀的棋手(我見過這麼多厲害的棋手,在我的職業生涯
裡)總有低潮的時候,再厲害,也有弱點可尋。可是從十番棋開始,前後長達16年之多,
吳老師下過十次重大十番棋,把七位日本高手全部打降級,這樣的競技狀態能保持那麼久
,是怎麼可以實現的,對我來說是個疑問。
https://i.imgur.com/iMQ9OdD.png
圖:吳清源木谷實擂爭鎌倉
https://i.imgur.com/A6441Jv.png
圖:吳清源·藤澤庫之助擂爭十番棋
https://i.imgur.com/ew1KZoC.png
圖:吳清源與橋本宇太郎爭棋
https://i.imgur.com/izdWMEj.png
圖:吳清源與岩本薰
https://i.imgur.com/00T9yzO.png
圖:吳清源六勝二敗將藤澤降為先相先手合
https://i.imgur.com/irpqBPu.png
圖:吳六勝二敗將坂田降為定先手合
https://i.imgur.com/TcTM1rZ.png
圖:吳清源與高川格八段的擂爭十番棋
https://i.imgur.com/KhHwwxy.png
我想解決的也是知道如何使自己的棋藝和精神更上一層樓。問吳老師,吳老師都說那都是
過去的事,吳老師認為他現在研究的棋會更好,常常是淡淡的就帶過了。
https://i.imgur.com/DafvtIF.png
實際上吳老師也講到過,當時每次下棋就是全力以赴,不去想輸贏,把輸贏交給自然。
這個話聽上去有點懸,後來才慢慢理解。
在翻看了大量的吳老師的對局以及吳老師傳記的資料之後,依然覺得光從棋的層面上來理
解還是不夠的,需要追溯到棋之外精神層面的原因。
https://i.imgur.com/sz1Joeb.png
(未完 待續)
--
Tags:
圍棋
All Comments
By Lauren
at 2019-04-02T01:25
at 2019-04-02T01:25
By Charlie
at 2019-04-04T11:16
at 2019-04-04T11:16
By Olivia
at 2019-04-05T23:33
at 2019-04-05T23:33
By Ethan
at 2019-04-08T10:25
at 2019-04-08T10:25
By Bennie
at 2019-04-08T17:03
at 2019-04-08T17:03
By Agatha
at 2019-04-08T22:55
at 2019-04-08T22:55
By Thomas
at 2019-04-11T05:12
at 2019-04-11T05:12
By John
at 2019-04-11T09:38
at 2019-04-11T09:38
Related Posts
胡耀宇|通過星陣自對弈,聊聊怎麼解讀AI
By Lily
at 2019-03-29T13:45
at 2019-03-29T13:45
一力遼奪得NHK杯冠軍
By Lucy
at 2019-03-28T20:17
at 2019-03-28T20:17
請問吳清源身旁這位棋士??
By Margaret
at 2019-03-27T23:22
at 2019-03-27T23:22
太空中第一場圍棋對弈是如何實現的?
By Bethany
at 2019-03-26T01:21
at 2019-03-26T01:21
曹薰鉉:圍棋因時而變 我無話可說
By Connor
at 2019-03-24T21:49
at 2019-03-24T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