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山憐日本圍棋苦寒的背影 望重新贏回尊重 - 圍棋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6-03-16T12:11
at 2016-03-16T12:11
Table of Contents
若要討論源遠流長的圍棋怎樣能在現代永久傳承
直覺我是想到以前看過的一篇網路文章:
「出路在文化藝術性,劉昌赫的方法只會讓圍棋真正敗落」
出處是大陸TOM的棋友論壇
這篇是舊文章了 2007年到現在已近十年
所以文章有些地方可能已經不適用(eg.對局費)
另外這是大陸人寫的 所以觀點代入時要轉換一下
但當中提到的隱憂 唉 現在看起來還是存在....
原文如下:
三國圍棋的確處於繁華之中有隱憂的現狀,需要進行改革,但劉昌赫的方法可行嗎?只會讓圍棋真正敗落! 圍棋是一項集藝術與競技於一身的運動,現代以前,棋手大抵更重其藝術的一面(尤其日本),無論勝負,都要追求完美的過程,現代以降,競技的成分更重一些(尤其韓國),不管用什麼手段,哪怕盤外招也用上,能贏就好。 劉昌赫的方法是要將圍棋全盤競技化。雖然競技化的方法對有些體育項目效果不錯,但削足適履,圍棋這雙腳在削掉藝術這只足後是更健步如飛呢,還是走向敗落?
從棋手的角度說,取消對局費,只有前64名有獎金,結果是:第一,確如劉九段所言,棋手的尊嚴與榮譽受挫,第二,低水平棋手沒有生存空間,但高手天生就是高手麼?高手也是由低手成長起來的。這兩點進一步的後果也有兩點:一是圍棋在精神和物質雙方面都失去吸引力,無法吸引新鮮血液加入(冠軍獎金雖高,但入段少年在能得冠軍前,早就餓死了);二是沒有人去做圍棋的普及工作。
從棋迷角度說,圍棋的魅力不僅在於競技勝負,更在於文化藝術。圍棋不是NBA,喬丹們的競技絕藝任何人都直接看得懂,可擊節讚賞。棋迷欣賞高手的比賽,一是要有人講解(這和上面棋手的普及作用又息息相關),二是需要文化傳奇去襯托,把一場比賽講述成一段跌宕起伏的故事,把大棋士演繹成精彩紛呈的傳奇,論壇里為什麼如何關注範施古今之爭,日本近現代圍棋世家的故事為何引人入勝,為什麼日本棋手世界比賽成績不行,但棋迷對日本傳統悠久的大棋賽的關注經常高於本國大賽甚至世界決賽?無他,皆是圍棋的文化藝術與傳奇在吸引人。
從贊助商角度說,無商不言利,贊助自然要找到吸引眼球的地方,但圍棋不是NBA,直接靠競技化的方式能吸引麼?必須加入文化藝術的元素。日本圍棋一項比賽一做就是幾十年,非常穩定,中韓則經常城頭變幻大王旗。難道日本贊助商風格更高,都是活雷鋒?不過是日本在文化藝術傳承方面做得更好,能吸引棋迷而已。 從圍棋本身來說,藝術與競技是硬幣的兩面,求道與求勝是辯證的統一,兩者不可偏廢。如老聶一般只空口談境界,會淪為笑談,但如徐棒子一般畢竟算不得大棋士。圍棋走入完全競技化後,只會淪為滿城皆是徐棍子的地步。
從改革的角度說,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任何成功的改革,都是和風細雨,循序漸進,激進的,暴風驟雨的改革注定是失敗的結局。 我的觀點是,圍棋改革的出路在於增加文化藝術性,但怎麼做,須充分汲取中日韓三國模式各自成功的元素,集思廣益,循序漸進地做。
--
直覺我是想到以前看過的一篇網路文章:
「出路在文化藝術性,劉昌赫的方法只會讓圍棋真正敗落」
出處是大陸TOM的棋友論壇
這篇是舊文章了 2007年到現在已近十年
所以文章有些地方可能已經不適用(eg.對局費)
另外這是大陸人寫的 所以觀點代入時要轉換一下
但當中提到的隱憂 唉 現在看起來還是存在....
原文如下:
三國圍棋的確處於繁華之中有隱憂的現狀,需要進行改革,但劉昌赫的方法可行嗎?只會讓圍棋真正敗落! 圍棋是一項集藝術與競技於一身的運動,現代以前,棋手大抵更重其藝術的一面(尤其日本),無論勝負,都要追求完美的過程,現代以降,競技的成分更重一些(尤其韓國),不管用什麼手段,哪怕盤外招也用上,能贏就好。 劉昌赫的方法是要將圍棋全盤競技化。雖然競技化的方法對有些體育項目效果不錯,但削足適履,圍棋這雙腳在削掉藝術這只足後是更健步如飛呢,還是走向敗落?
從棋手的角度說,取消對局費,只有前64名有獎金,結果是:第一,確如劉九段所言,棋手的尊嚴與榮譽受挫,第二,低水平棋手沒有生存空間,但高手天生就是高手麼?高手也是由低手成長起來的。這兩點進一步的後果也有兩點:一是圍棋在精神和物質雙方面都失去吸引力,無法吸引新鮮血液加入(冠軍獎金雖高,但入段少年在能得冠軍前,早就餓死了);二是沒有人去做圍棋的普及工作。
從棋迷角度說,圍棋的魅力不僅在於競技勝負,更在於文化藝術。圍棋不是NBA,喬丹們的競技絕藝任何人都直接看得懂,可擊節讚賞。棋迷欣賞高手的比賽,一是要有人講解(這和上面棋手的普及作用又息息相關),二是需要文化傳奇去襯托,把一場比賽講述成一段跌宕起伏的故事,把大棋士演繹成精彩紛呈的傳奇,論壇里為什麼如何關注範施古今之爭,日本近現代圍棋世家的故事為何引人入勝,為什麼日本棋手世界比賽成績不行,但棋迷對日本傳統悠久的大棋賽的關注經常高於本國大賽甚至世界決賽?無他,皆是圍棋的文化藝術與傳奇在吸引人。
從贊助商角度說,無商不言利,贊助自然要找到吸引眼球的地方,但圍棋不是NBA,直接靠競技化的方式能吸引麼?必須加入文化藝術的元素。日本圍棋一項比賽一做就是幾十年,非常穩定,中韓則經常城頭變幻大王旗。難道日本贊助商風格更高,都是活雷鋒?不過是日本在文化藝術傳承方面做得更好,能吸引棋迷而已。 從圍棋本身來說,藝術與競技是硬幣的兩面,求道與求勝是辯證的統一,兩者不可偏廢。如老聶一般只空口談境界,會淪為笑談,但如徐棒子一般畢竟算不得大棋士。圍棋走入完全競技化後,只會淪為滿城皆是徐棍子的地步。
從改革的角度說,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任何成功的改革,都是和風細雨,循序漸進,激進的,暴風驟雨的改革注定是失敗的結局。 我的觀點是,圍棋改革的出路在於增加文化藝術性,但怎麼做,須充分汲取中日韓三國模式各自成功的元素,集思廣益,循序漸進地做。
--
Tags:
圍棋
All Comments
By William
at 2016-03-21T08:35
at 2016-03-21T08:35
By Annie
at 2016-03-22T23:27
at 2016-03-22T23:27
By Joe
at 2016-03-26T15:34
at 2016-03-26T15:34
By Vanessa
at 2016-03-29T16:53
at 2016-03-29T16:53
By Hedda
at 2016-04-01T07:34
at 2016-04-01T07:34
By Joseph
at 2016-04-05T00:07
at 2016-04-05T00:07
By George
at 2016-04-07T12:16
at 2016-04-07T12:16
By Ina
at 2016-04-08T09:01
at 2016-04-08T09:01
By David
at 2016-04-10T06:14
at 2016-04-10T06:14
By Carol
at 2016-04-13T19:26
at 2016-04-13T19:26
By Hedda
at 2016-04-14T18:06
at 2016-04-14T18:06
By Jacky
at 2016-04-14T20:59
at 2016-04-14T20:59
By Queena
at 2016-04-16T01:10
at 2016-04-16T01:10
By Caitlin
at 2016-04-18T16:46
at 2016-04-18T16:46
By Michael
at 2016-04-19T05:32
at 2016-04-19T05:32
By Heather
at 2016-04-21T10:18
at 2016-04-21T10:18
Related Posts
有關"深度學習"的文章
By Audriana
at 2016-03-16T11:24
at 2016-03-16T11:24
Alpha GO 韓國棋院受封名譽九段
By Hedy
at 2016-03-16T11:02
at 2016-03-16T11:02
GoRatings將AlphaGo評為世界第2
By Rae
at 2016-03-16T10:24
at 2016-03-16T10:24
李世石輸了,但這是場古典的勝利
By Isabella
at 2016-03-16T09:35
at 2016-03-16T09:35
GoRatings將AlphaGo評為世界第2
By Adele
at 2016-03-16T09:20
at 2016-03-16T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