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的GAMES OF THE YEAR 1988(GOTY) - 模擬器

By Elizabeth
at 2010-12-31T15:15
at 2010-12-31T15:15
Table of Contents
: [press pgdn]
: 影響個人深遠,回憶之作
: 其一‧飛龍の拳II ドラゴンの翼 FC CULTRUE-BRAIN ROM CARTRIDGE
: 主要是童年的時候,看到手上的攻略本寫的非常之好,
: 把故事說的引人入勝,遊戲融合了RPG昇級系統與各項
: 名氣很大的武器與物品,讓遊戲更添神秘色彩,還有餘
: 音繞樑的配樂,綜合各點就評定為本次REVIEW的遺珠之一
飛龍拳2真的很棒,那本攻略也很棒。
有人知道攻略上的插圖作者是誰嗎?
雖然「變身」後的鎧甲很像當時流行的聖鬥士,
(話說當年什麼天空戰記和鎧傳也是類似的感覺)
但是那種介於人與神之間的「戰士故事」卻比聖鬥士還好。
遊戲進行時在廣大的舞台中來回前進,
遇到將領級(牙鬥士、魔界四天王、月光四殺王)的敵人進入單挑場面(陣地戰),
陣地戰中只要集滿氣(KO能量100),就可以使用必殺技(鬥氣、法力、飛龍拳)。
其中必殺技還因個人與變身有著不同的版本。
例如不變身為「龍戰士」(畫面演出為全螢幕著鎧甲畫面),
能使用鬥氣(放氣功)與初階的飛龍拳(系列作代表性的必殺技)。
不過此時由於沒有天界鎧甲保護,完全無法防禦暗黑界的法力。
再加上只能使用初階的飛龍拳,所以一般人都是一進陣地戰後立刻變身。
只是某位龍牙四天王是以「牙鬥士」的姿態偽裝,
必須要以鬥氣擊中後才會露出真身。
如果沒打倒真身,那就不會落下能完成「曼陀羅」(封印大魔神的系統)的寶物,
對於後期攻略有嚴重影響。
但這種整人的設計還有……
例如魔界四天王最後一位‧增長天王是以人類的姿態出現,
但你如果不用必殺技——飛龍拳擊破的話,他也不會現出真身,
也就會少一樣寶物。
而且KUSO的是他偽裝的人類非常弱,常常不小心就把他KO了……
而變身後就可使用強化版的飛龍拳與法力,
(法力相當於放魔法,只要對手沒有防禦成功就算中招;
鬥氣雖然不可防禦,但可以看射線進行蹲下或跳開的閃躲動作,
所以就連續技來說,法力非常有用,只要把對方打到倒地後就能立即施放,
因此可憐的四殺王或四天王只要觸地後都會連中三次法力。
反觀由於鬥氣沒有對地射擊的設定,因此只能單發攻擊,雖然無法防禦,
但無法構成穩定的combo。)
主角龍飛能使用四種不同的法力,其餘同伴各使用兩種,
只要取得相對應的「法器」後,就能使用相對應的法力。
因此法力是因人而異的。
龍戰士中唯一的女性‧敏敏,是最早取得上級法器「愛染明王弓」者,
就代表其他人還只能放美拉時,主角龍飛可以放美拉米,但敏敏可以放美拉左馬。
再加上女性的關係,兼具戰力與美麗,在本作中擁有極高人氣。
(但續作很糟,超任時根本在本篇只有過場頭像的命……)
再來是飛龍拳,取得本作副標題的「ドラゴンの翼」後,可以強化飛龍拳。
不過礙於FC機體限制,效果不是很好,例如強化到第五級(最上位)的飛龍拳稱
「如來位」。
按照說明書的看法是化為四個分身從四方攻來,可說是百發百中。
百發百中這句話是寫好看的,當然還是會被AI跑掉,
要打狠就只有倒地後法力連放的無雙combo。
但問題在於畫面怎麼看都只有兩個身影……和應有的四位似乎差一半,
喂,這是中國來的龍翼嗎??
關於戰鬥系統,還要補充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招式,就是「摔技」,
但這個摔技和FTG的摔不一樣,本遊戲的「摔技」意義上是「反擊技」,
也就是說你不能主動摔人,而是對方使用「上段拳」被你防禦成功後,
可以進行指令操作反擊,而這種反擊就是「摔」。
所以只要你耐力夠,你也可以只以反擊技KO對手,這在當時來講是非常先進的設計!
另外還有一些有趣的設定,以現在的話來說就叫「宿敵」,
例如和龍飛有宿命因緣的龍魔王,就一定得用龍飛打倒,
如果你要換同伴的話,龍飛會嗆聲說:「這傢伙交給我!」
還有前面所說那個很鳥的增長天王,他偽裝成人形時是一個美男子,
而他的宿敵就是敏敏……這樣的設計讓人感到事情並不單純。
也許這些宿敵都有背後的故事,只是礙於容量無法寫進去罷了,
但對當時的玩家而言是相當能感受故事性的。
最後,剛剛戰鬥系統讓人感覺到是FTG的感覺,但遊戲中有兩個地方是純粹的RPG戰鬥,
就是故事中盤的邪神那卡戰與最終的大魔神戰,
是類似DQ的視角,但攻擊效果比只能搖晃視窗的DQ好多了,
而且,也能顯示作戰者的頭像。
RPG戰鬥時,使用飛龍拳,可以看到非常華麗的演出(以當時而論),
首先是頭像消失,再來出現在魔王旁邊、使出熟悉的飛龍拳,
而且這時的飛龍拳帶有火、電、雪等特效,是一般戰鬥中所無的。
再以人身大小去凸顯魔物的巨大。
從這邊來說,近代A.RPG的各項元素在這遊戲中大概都聚集了,
例如同伴、換人、魔法、升級、幻想、神話、必殺技、反擊技、宿敵、
蒐集寶物、壓力摳米……
如果照這樣發展下去的話,
說不定近代打響ARPG名號的不是聖劍傳說2而是飛龍之拳。
但是,三代變得跟雙截龍FC版相當類似,
SFC版的飛龍之拳S(當時俗稱四代)與當時火紅的街頭快打相像……
而且此版中有敏敏的資料,卻只能在對戰模式中出現,
故事模式只有她的頭像而無法使用。
而故事進行到擊破龍魔王後,
他嗆聲說:「口桀口桀口桀~你們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嗎?」
此時老玩家都知道要進行RPG型的魔王戰了,
幹!真的就這樣結束了!
口桀你老木!!!!!!
這垃圾招真是領先時代18年啊!!!!!(看著現在的少年漫畫!!!)
由於飛龍之拳S實在是太爛了,所以不到一年內,又出了一款
「飛龍之拳S Hyper」(當時俗稱五代),
但不管是敏敏還是劇情模式都是一樣的,只有多出自由對戰而已……
這家公司除了飛龍之拳外,還有一項系列作叫「超級中國人」,
這是非常好玩的雙打ARPG,但續作也是一樣……
文明腦,你的腦勒?
--
: 影響個人深遠,回憶之作
: 其一‧飛龍の拳II ドラゴンの翼 FC CULTRUE-BRAIN ROM CARTRIDGE
: 主要是童年的時候,看到手上的攻略本寫的非常之好,
: 把故事說的引人入勝,遊戲融合了RPG昇級系統與各項
: 名氣很大的武器與物品,讓遊戲更添神秘色彩,還有餘
: 音繞樑的配樂,綜合各點就評定為本次REVIEW的遺珠之一
飛龍拳2真的很棒,那本攻略也很棒。
有人知道攻略上的插圖作者是誰嗎?
雖然「變身」後的鎧甲很像當時流行的聖鬥士,
(話說當年什麼天空戰記和鎧傳也是類似的感覺)
但是那種介於人與神之間的「戰士故事」卻比聖鬥士還好。
遊戲進行時在廣大的舞台中來回前進,
遇到將領級(牙鬥士、魔界四天王、月光四殺王)的敵人進入單挑場面(陣地戰),
陣地戰中只要集滿氣(KO能量100),就可以使用必殺技(鬥氣、法力、飛龍拳)。
其中必殺技還因個人與變身有著不同的版本。
例如不變身為「龍戰士」(畫面演出為全螢幕著鎧甲畫面),
能使用鬥氣(放氣功)與初階的飛龍拳(系列作代表性的必殺技)。
不過此時由於沒有天界鎧甲保護,完全無法防禦暗黑界的法力。
再加上只能使用初階的飛龍拳,所以一般人都是一進陣地戰後立刻變身。
只是某位龍牙四天王是以「牙鬥士」的姿態偽裝,
必須要以鬥氣擊中後才會露出真身。
如果沒打倒真身,那就不會落下能完成「曼陀羅」(封印大魔神的系統)的寶物,
對於後期攻略有嚴重影響。
但這種整人的設計還有……
例如魔界四天王最後一位‧增長天王是以人類的姿態出現,
但你如果不用必殺技——飛龍拳擊破的話,他也不會現出真身,
也就會少一樣寶物。
而且KUSO的是他偽裝的人類非常弱,常常不小心就把他KO了……
而變身後就可使用強化版的飛龍拳與法力,
(法力相當於放魔法,只要對手沒有防禦成功就算中招;
鬥氣雖然不可防禦,但可以看射線進行蹲下或跳開的閃躲動作,
所以就連續技來說,法力非常有用,只要把對方打到倒地後就能立即施放,
因此可憐的四殺王或四天王只要觸地後都會連中三次法力。
反觀由於鬥氣沒有對地射擊的設定,因此只能單發攻擊,雖然無法防禦,
但無法構成穩定的combo。)
主角龍飛能使用四種不同的法力,其餘同伴各使用兩種,
只要取得相對應的「法器」後,就能使用相對應的法力。
因此法力是因人而異的。
龍戰士中唯一的女性‧敏敏,是最早取得上級法器「愛染明王弓」者,
就代表其他人還只能放美拉時,主角龍飛可以放美拉米,但敏敏可以放美拉左馬。
再加上女性的關係,兼具戰力與美麗,在本作中擁有極高人氣。
(但續作很糟,超任時根本在本篇只有過場頭像的命……)
再來是飛龍拳,取得本作副標題的「ドラゴンの翼」後,可以強化飛龍拳。
不過礙於FC機體限制,效果不是很好,例如強化到第五級(最上位)的飛龍拳稱
「如來位」。
按照說明書的看法是化為四個分身從四方攻來,可說是百發百中。
百發百中這句話是寫好看的,當然還是會被AI跑掉,
要打狠就只有倒地後法力連放的無雙combo。
但問題在於畫面怎麼看都只有兩個身影……和應有的四位似乎差一半,
喂,這是中國來的龍翼嗎??
關於戰鬥系統,還要補充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招式,就是「摔技」,
但這個摔技和FTG的摔不一樣,本遊戲的「摔技」意義上是「反擊技」,
也就是說你不能主動摔人,而是對方使用「上段拳」被你防禦成功後,
可以進行指令操作反擊,而這種反擊就是「摔」。
所以只要你耐力夠,你也可以只以反擊技KO對手,這在當時來講是非常先進的設計!
另外還有一些有趣的設定,以現在的話來說就叫「宿敵」,
例如和龍飛有宿命因緣的龍魔王,就一定得用龍飛打倒,
如果你要換同伴的話,龍飛會嗆聲說:「這傢伙交給我!」
還有前面所說那個很鳥的增長天王,他偽裝成人形時是一個美男子,
而他的宿敵就是敏敏……這樣的設計讓人感到事情並不單純。
也許這些宿敵都有背後的故事,只是礙於容量無法寫進去罷了,
但對當時的玩家而言是相當能感受故事性的。
最後,剛剛戰鬥系統讓人感覺到是FTG的感覺,但遊戲中有兩個地方是純粹的RPG戰鬥,
就是故事中盤的邪神那卡戰與最終的大魔神戰,
是類似DQ的視角,但攻擊效果比只能搖晃視窗的DQ好多了,
而且,也能顯示作戰者的頭像。
RPG戰鬥時,使用飛龍拳,可以看到非常華麗的演出(以當時而論),
首先是頭像消失,再來出現在魔王旁邊、使出熟悉的飛龍拳,
而且這時的飛龍拳帶有火、電、雪等特效,是一般戰鬥中所無的。
再以人身大小去凸顯魔物的巨大。
從這邊來說,近代A.RPG的各項元素在這遊戲中大概都聚集了,
例如同伴、換人、魔法、升級、幻想、神話、必殺技、反擊技、宿敵、
蒐集寶物、壓力摳米……
如果照這樣發展下去的話,
說不定近代打響ARPG名號的不是聖劍傳說2而是飛龍之拳。
但是,三代變得跟雙截龍FC版相當類似,
SFC版的飛龍之拳S(當時俗稱四代)與當時火紅的街頭快打相像……
而且此版中有敏敏的資料,卻只能在對戰模式中出現,
故事模式只有她的頭像而無法使用。
而故事進行到擊破龍魔王後,
他嗆聲說:「口桀口桀口桀~你們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嗎?」
此時老玩家都知道要進行RPG型的魔王戰了,
幹!真的就這樣結束了!
口桀你老木!!!!!!
這垃圾招真是領先時代18年啊!!!!!(看著現在的少年漫畫!!!)
由於飛龍之拳S實在是太爛了,所以不到一年內,又出了一款
「飛龍之拳S Hyper」(當時俗稱五代),
但不管是敏敏還是劇情模式都是一樣的,只有多出自由對戰而已……
這家公司除了飛龍之拳外,還有一項系列作叫「超級中國人」,
這是非常好玩的雙打ARPG,但續作也是一樣……
文明腦,你的腦勒?
--
Tags:
模擬器
All Comments

By Aaliyah
at 2011-01-04T10:48
at 2011-01-04T10:48

By Suhail Hany
at 2011-01-07T00:01
at 2011-01-07T00:01

By Damian
at 2011-01-10T07:27
at 2011-01-10T07:27

By Caroline
at 2011-01-13T14:05
at 2011-01-13T14:05

By Freda
at 2011-01-14T03:59
at 2011-01-14T03:59

By Bennie
at 2011-01-17T16:13
at 2011-01-17T16:13

By Heather
at 2011-01-18T06:27
at 2011-01-18T06:27

By Heather
at 2011-01-22T08:21
at 2011-01-22T08:21

By Zenobia
at 2011-01-24T09:49
at 2011-01-24T09:49

By Brianna
at 2011-01-28T13:21
at 2011-01-28T13:21

By Heather
at 2011-01-31T20:13
at 2011-01-31T20:13

By Adele
at 2011-02-02T18:13
at 2011-02-02T18:13

By Odelette
at 2011-02-03T05:10
at 2011-02-03T05:10

By Todd Johnson
at 2011-02-05T19:08
at 2011-02-05T19:08

By Doris
at 2011-02-08T10:07
at 2011-02-08T10:07

By Queena
at 2011-02-09T03:50
at 2011-02-09T03:50

By David
at 2011-02-10T01:46
at 2011-02-10T01:46

By Jacky
at 2011-02-12T22:32
at 2011-02-12T22:32

By Kyle
at 2011-02-14T13:36
at 2011-02-14T13:36

By Hedy
at 2011-02-14T20:26
at 2011-02-14T20:26
Related Posts
EmuCenter2 v1.5.1 Beta

By Bennie
at 2010-12-31T14:10
at 2010-12-31T14:10
Nintendulator 0.975 beta (2010/12/29)

By Freda
at 2010-12-31T14:08
at 2010-12-31T14:08
AppleWin v1.19.3

By Bennie
at 2010-12-31T14:06
at 2010-12-31T14:06
Snes9x4C Beta 2

By Anthony
at 2010-12-31T14:00
at 2010-12-31T14:00
SSF Test Version (10/12/31)

By William
at 2010-12-31T13:47
at 2010-12-31T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