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 deck該衝嗎? - Steam
By Kama
at 2023-07-05T13:48
at 2023-07-05T13:48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Qiyana (姬雅娜)》之銘言:
: 我知道在這裡問就是買
來這問就是買爆,但為了順利推坑
繼續多補一點細節XD
娛樂項目其實就是花費與快樂的平衡取捨
做為也是一名中年社畜
Steam Deck 的售價非常甜
那麼只要這筆費用不會影響現實生活
我自己入手的理由其實很膚淺,但也很簡單:
「擁有」一台PC般的掌機,這樣就夠爽了
說白了就是把 Steam 這個買遊戲的遊戲
享受擁有、消費自主的行為
放大到單筆消費 1W2~1W7 而已
核心驅動的本質是相同的
我有,我摸的到,爽!
以個人遊戲背景來說
自身有一台不錯的PC,也會隨硬體世代
自行升級或改裝配件,主要用於玩當前主流作品
以及3A大作、與好友連線等等
XGPU 靠金會員升級大法,持有成本很低
最近一次開起來玩還是臥龍剛上市的時候
斷斷續續的玩把它打通後又暫時擱置了
另一台是NS,幾乎都以 Dock 模式接螢幕
當純家機在用,主力玩老任獨佔遊戲
給予的遊戲體驗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樂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Q9KTDHZOcw
我也是這次夏日特價才入手的 512G 版
以小寧子對 Steam Deck 其中一段評測心得
我覺得講的很貼切,大意是這樣
Steam Deck 並不是純掌機的產品思維
雖然拿到後也可以無痛開玩
但它允許用戶對這台掌機做很多自訂的行為
甚至是使用過程中也需要使用者擁有自行排除的能力
某種程度來說有一些上手門檻
但如果喜歡自行手動的,會相當有趣
我拿到掌機初次開機連上 Wifi 與登入帳號後
第一時間不是下載遊戲開玩
而是切換進入 Linux Steam OS
開始玩它的系統XD
對於 Windows 與 macOS 雙棲的我來說
Linux 系統非常新鮮
而這些摸索過程其實也是有幫助的
舉例來說,Steam Deck 現在大家推薦必裝的 Mod
有一個叫「Decky」的 Plugin
需要有基本操作與除錯能力
進入桌面模式按照流程,從 Git 下載套裝包
然後從終端機輸入指令來安裝
之後就可以在 Steam Deck 的 More 介面中
利用 Decky 這個附加功能提供的免費商城
去下載愛好者開發的各項實用工具
比方說
- ProtonDB Badges
在每款遊戲首頁以標籤形式顯示 Steam Deck 的支援度
有白金 < 金 < 銅 < 不可玩四種等級
靠廣大玩家基數主動回報來建立的 DB
很大程度資源完整度與即時性比 Steam 官方認證的還多且快
進入 DB 內頁還能看到玩家是基於什麼理由給予的評價
甚至有些不太適合 Steam Deck 遊玩的遊戲(如依靠滑鼠操作)
玩家也會分享推薦的設定方式
可以確定的是,適合 Steam Deck 玩的遊戲數量
絕對遠高於目前官網上 Steam 認證的遊戲數
- SteamGridDB
對於一些比較舊,或是遊戲廠商沒有更新
導致 Steam 新介面的長型卡片遊戲列表顯圖
比例尺寸不對,讓強迫症很難受的問題
這個 Mod 直接讓你線上搜索其他玩家投稿的顯圖
一鍵無痛替換,看著滿滿大圖的收藏庫就是爽
- vibrantDeck
本身發色比較偏黯淡的 Steam Deck 螢幕
可以利用 Mod 調整 RGB、飽和度等等
讓整體顯色更討喜一點
其他還有很多,網路上也有很多高手推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t1s3PtvNPU
另外就是遊戲 Mod 的部分了
大部分遊戲 Mod 其實都是純檔案替換
或是放入遊戲特定資料夾的方式來達成
Linux 架構就很方便
我自己在巫師3上重新裝了幾個
比方說負重增加、任務提示點顯示的 Mod
都能順利運作
但基於 exe 安裝或是遊戲需要依靠 Mod 管理器
才能使用的就還沒研究透徹
但對我來說,Steam Deck 並不是玩遊戲而已
光是這台掌機本身,也是玩法的一種
最近還在想著用 WinToGo 把 Windows 裝在記憶卡上
然後用它來跑 XGP 不知道會怎樣XD
看到國外有些大神分享成果,還蠻心動的
最後回頭說一下玩遊戲本身
入手時本來就不打算承襲 PC 打 Game 的思維
所以有想著怎樣發揮 Steam Deck 的特殊定位
我自己覺得合適,也在嘗試後覺得不錯的有幾個方向
1. 治好了我的購買遊戲倦怠症
我已經大概三年以上對 Steam 特價興致缺缺了
覺得有趣的遊戲買了也會被其他主力大作壓縮遊玩空間
願望清單上百款,觀望著就逐漸放掉了
但這次夏日特價入手了不少款
「想著躺在床上耍廢用 Steam Deck 玩就會很爽」的遊戲
2. 消化小品作
收藏了很多款製作精良、體量小、玩法獨特的作品
但我個人 PC 習慣是一款大作沒有玩完前
不會特別安插其他的遊戲進來,不喜歡沈浸感被打斷
所以許多有趣的小品遊戲會被壓縮到
再過一陣子開起來又忘記這款遊戲的玩法跟劇情
陷入要要打不打的狀態,最後又吃灰了
Steam Deck 剛好補足這個缺口
因為製作規模不大,畫面風格比較精簡的遊戲
在 Steam Deck 上看起來格外精緻
遊玩的過程很療癒
3. 淺嚐 3A 大作
單純覺得能在掌機上玩 3A 大作是很過癮的事
像最近 PC 成為了 D4 刷寶專用機
每天就是跟朋友上 Discord 組團開刷
Steam Deck 可以讓我在睡前躺在床上再回味一下巫師
有一瞬間覺得當個現代社畜其實還是很幸福的
對我來說是否能暢玩 3A 作反而不是重點了
入手前也是有思考過 Rog Ally
但兩款產品對品牌商而言定位並不相同
華碩不是平台也不是通路商,更不是開發遊戲的公司
賣這台掌機是要靠它來賺錢的
所以產品只要市場接受度 OK,迭代勢在必行
但 Steam 本身推出 Deck 就是要延續平台價值
做一個掌機的典範給市場看
所以更著重於提升產品體驗、韌體與系統的最佳化
從 Steam Link 中汲取經驗推出純軟體遠端暢玩
從 Steam Controller 中收集回饋並良好應用在 Steam Deck 上
Steam Deck 在硬體配置、續航上都是更偏向平衡發展的選手
加上掌機推出前 Valve 與社群的密切合作
開放而開源,歡迎大家共襄盛舉的態度
以及 SteamOS 不斷更新優化的責任感
Valve 爸爸的強力支援讓人覺得他們是以一種使命在打造掌機的
最終考量下就決定 Steam Deck 了
某種程度也覺得這是一台有代表性的產品,具收藏價值
一起見證了一個 PC 掌機開創新紀元的時代
好 Steam Deck,不買嗎?(推坑)
--
: 我知道在這裡問就是買
來這問就是買爆,但為了順利推坑
繼續多補一點細節XD
娛樂項目其實就是花費與快樂的平衡取捨
做為也是一名中年社畜
Steam Deck 的售價非常甜
那麼只要這筆費用不會影響現實生活
我自己入手的理由其實很膚淺,但也很簡單:
「擁有」一台PC般的掌機,這樣就夠爽了
說白了就是把 Steam 這個買遊戲的遊戲
享受擁有、消費自主的行為
放大到單筆消費 1W2~1W7 而已
核心驅動的本質是相同的
我有,我摸的到,爽!
以個人遊戲背景來說
自身有一台不錯的PC,也會隨硬體世代
自行升級或改裝配件,主要用於玩當前主流作品
以及3A大作、與好友連線等等
XGPU 靠金會員升級大法,持有成本很低
最近一次開起來玩還是臥龍剛上市的時候
斷斷續續的玩把它打通後又暫時擱置了
另一台是NS,幾乎都以 Dock 模式接螢幕
當純家機在用,主力玩老任獨佔遊戲
給予的遊戲體驗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樂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Q9KTDHZOcw
我也是這次夏日特價才入手的 512G 版
以小寧子對 Steam Deck 其中一段評測心得
我覺得講的很貼切,大意是這樣
Steam Deck 並不是純掌機的產品思維
雖然拿到後也可以無痛開玩
但它允許用戶對這台掌機做很多自訂的行為
甚至是使用過程中也需要使用者擁有自行排除的能力
某種程度來說有一些上手門檻
但如果喜歡自行手動的,會相當有趣
我拿到掌機初次開機連上 Wifi 與登入帳號後
第一時間不是下載遊戲開玩
而是切換進入 Linux Steam OS
開始玩它的系統XD
對於 Windows 與 macOS 雙棲的我來說
Linux 系統非常新鮮
而這些摸索過程其實也是有幫助的
舉例來說,Steam Deck 現在大家推薦必裝的 Mod
有一個叫「Decky」的 Plugin
需要有基本操作與除錯能力
進入桌面模式按照流程,從 Git 下載套裝包
然後從終端機輸入指令來安裝
之後就可以在 Steam Deck 的 More 介面中
利用 Decky 這個附加功能提供的免費商城
去下載愛好者開發的各項實用工具
比方說
- ProtonDB Badges
在每款遊戲首頁以標籤形式顯示 Steam Deck 的支援度
有白金 < 金 < 銅 < 不可玩四種等級
靠廣大玩家基數主動回報來建立的 DB
很大程度資源完整度與即時性比 Steam 官方認證的還多且快
進入 DB 內頁還能看到玩家是基於什麼理由給予的評價
甚至有些不太適合 Steam Deck 遊玩的遊戲(如依靠滑鼠操作)
玩家也會分享推薦的設定方式
可以確定的是,適合 Steam Deck 玩的遊戲數量
絕對遠高於目前官網上 Steam 認證的遊戲數
- SteamGridDB
對於一些比較舊,或是遊戲廠商沒有更新
導致 Steam 新介面的長型卡片遊戲列表顯圖
比例尺寸不對,讓強迫症很難受的問題
這個 Mod 直接讓你線上搜索其他玩家投稿的顯圖
一鍵無痛替換,看著滿滿大圖的收藏庫就是爽
- vibrantDeck
本身發色比較偏黯淡的 Steam Deck 螢幕
可以利用 Mod 調整 RGB、飽和度等等
讓整體顯色更討喜一點
其他還有很多,網路上也有很多高手推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t1s3PtvNPU
另外就是遊戲 Mod 的部分了
大部分遊戲 Mod 其實都是純檔案替換
或是放入遊戲特定資料夾的方式來達成
Linux 架構就很方便
我自己在巫師3上重新裝了幾個
比方說負重增加、任務提示點顯示的 Mod
都能順利運作
但基於 exe 安裝或是遊戲需要依靠 Mod 管理器
才能使用的就還沒研究透徹
但對我來說,Steam Deck 並不是玩遊戲而已
光是這台掌機本身,也是玩法的一種
最近還在想著用 WinToGo 把 Windows 裝在記憶卡上
然後用它來跑 XGP 不知道會怎樣XD
看到國外有些大神分享成果,還蠻心動的
最後回頭說一下玩遊戲本身
入手時本來就不打算承襲 PC 打 Game 的思維
所以有想著怎樣發揮 Steam Deck 的特殊定位
我自己覺得合適,也在嘗試後覺得不錯的有幾個方向
1. 治好了我的購買遊戲倦怠症
我已經大概三年以上對 Steam 特價興致缺缺了
覺得有趣的遊戲買了也會被其他主力大作壓縮遊玩空間
願望清單上百款,觀望著就逐漸放掉了
但這次夏日特價入手了不少款
「想著躺在床上耍廢用 Steam Deck 玩就會很爽」的遊戲
2. 消化小品作
收藏了很多款製作精良、體量小、玩法獨特的作品
但我個人 PC 習慣是一款大作沒有玩完前
不會特別安插其他的遊戲進來,不喜歡沈浸感被打斷
所以許多有趣的小品遊戲會被壓縮到
再過一陣子開起來又忘記這款遊戲的玩法跟劇情
陷入要要打不打的狀態,最後又吃灰了
Steam Deck 剛好補足這個缺口
因為製作規模不大,畫面風格比較精簡的遊戲
在 Steam Deck 上看起來格外精緻
遊玩的過程很療癒
3. 淺嚐 3A 大作
單純覺得能在掌機上玩 3A 大作是很過癮的事
像最近 PC 成為了 D4 刷寶專用機
每天就是跟朋友上 Discord 組團開刷
Steam Deck 可以讓我在睡前躺在床上再回味一下巫師
有一瞬間覺得當個現代社畜其實還是很幸福的
對我來說是否能暢玩 3A 作反而不是重點了
入手前也是有思考過 Rog Ally
但兩款產品對品牌商而言定位並不相同
華碩不是平台也不是通路商,更不是開發遊戲的公司
賣這台掌機是要靠它來賺錢的
所以產品只要市場接受度 OK,迭代勢在必行
但 Steam 本身推出 Deck 就是要延續平台價值
做一個掌機的典範給市場看
所以更著重於提升產品體驗、韌體與系統的最佳化
從 Steam Link 中汲取經驗推出純軟體遠端暢玩
從 Steam Controller 中收集回饋並良好應用在 Steam Deck 上
Steam Deck 在硬體配置、續航上都是更偏向平衡發展的選手
加上掌機推出前 Valve 與社群的密切合作
開放而開源,歡迎大家共襄盛舉的態度
以及 SteamOS 不斷更新優化的責任感
Valve 爸爸的強力支援讓人覺得他們是以一種使命在打造掌機的
最終考量下就決定 Steam Deck 了
某種程度也覺得這是一台有代表性的產品,具收藏價值
一起見證了一個 PC 掌機開創新紀元的時代
好 Steam Deck,不買嗎?(推坑)
--
Tags:
Steam
All Comments
By Charlie
at 2023-07-08T00:27
at 2023-07-08T00:27
By Quintina
at 2023-07-05T17:22
at 2023-07-05T17:22
By Elma
at 2023-07-08T04:01
at 2023-07-08T04:01
By Anonymous
at 2023-07-05T17:22
at 2023-07-05T17:22
By Caitlin
at 2023-07-08T04:01
at 2023-07-08T04:01
By Tristan Cohan
at 2023-07-05T17:22
at 2023-07-05T17:22
By Olivia
at 2023-07-08T04:01
at 2023-07-08T04:01
By Vanessa
at 2023-07-05T17:22
at 2023-07-05T17:22
By Rachel
at 2023-07-08T04:01
at 2023-07-08T04:01
By Regina
at 2023-07-05T17:22
at 2023-07-05T17:22
By Ina
at 2023-07-08T04:01
at 2023-07-08T04:01
By Candice
at 2023-07-05T17:22
at 2023-07-05T17:22
By Candice
at 2023-07-08T04:01
at 2023-07-08T04:01
By Edith
at 2023-07-05T17:22
at 2023-07-05T17:22
By Jack
at 2023-07-08T04:01
at 2023-07-08T04:01
By Skylar Davis
at 2023-07-05T17:22
at 2023-07-05T17:22
By Rachel
at 2023-07-08T04:01
at 2023-07-08T04:01
By Victoria
at 2023-07-05T17:22
at 2023-07-05T17:22
By Necoo
at 2023-07-08T04:01
at 2023-07-08T04:01
By Suhail Hany
at 2023-07-05T17:22
at 2023-07-05T17:22
By Ethan
at 2023-07-08T04:01
at 2023-07-08T04:01
By Edward Lewis
at 2023-07-05T17:22
at 2023-07-05T17:22
By Delia
at 2023-07-08T04:01
at 2023-07-08T04:01
By Frederica
at 2023-07-05T17:22
at 2023-07-05T17:22
By Una
at 2023-07-08T04:01
at 2023-07-08T04:01
By Catherine
at 2023-07-05T17:22
at 2023-07-05T17:22
By Ophelia
at 2023-07-08T04:01
at 2023-07-08T04:01
By Isla
at 2023-07-05T17:22
at 2023-07-05T17:22
By Lydia
at 2023-07-08T04:01
at 2023-07-08T04:01
By Doris
at 2023-07-05T17:22
at 2023-07-05T17:22
By Irma
at 2023-07-08T04:01
at 2023-07-08T04:01
By Lucy
at 2023-07-05T17:22
at 2023-07-05T17:22
By Sierra Rose
at 2023-07-08T04:01
at 2023-07-08T04:01
By Elvira
at 2023-07-05T17:22
at 2023-07-05T17:22
Related Posts
HumbleBundle 2023 7月
By Heather
at 2023-07-05T01:31
at 2023-07-05T01:31
臥龍 NG+3 魔典韋 LV1 士氣0 無裝無傷
By Margaret
at 2023-07-04T21:17
at 2023-07-04T21:17
Steam Deck控制器設定的奧妙
By Hedda
at 2023-07-04T19:38
at 2023-07-04T19:38
無雙系列 戰國5和海賊4會推哪個?
By Leila
at 2023-07-04T18:15
at 2023-07-04T18:15
Steam deck該衝嗎?
By Joseph
at 2023-07-04T16:07
at 2023-07-04T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