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N]《鬼屋歷險》評論 - PS
By Charlotte
at 2010-12-10T20:23
at 2010-12-10T20:23
Table of Contents
《鬼屋歷險》評論
原文網址:http://ps3.ign.com/articles/113/1137904p1.html
就算是地獄面具也無法重回當年那棟鬼屋
by Arthur Gies, December 2, 2010
發行:萬代南夢宮
開發:萬代南夢宮 / BottleRocket Entertainment
類型:動作
遊玩人數:1人
發行日期:2010/11/25
成人標籤:血漿不用錢、激烈暴力、裸露、性主題、生猛語言
其他平台:Xbox 360
◎閱讀須知
作者提及的遊戲、電影、樂團名,以內文出現順序中英對照:
禁咒的紋章:Mark of Kri
爆炸頭武士:Afro Samurai
芝加哥打鬼;Return of the Living Dead (1985)
惡靈之夜:Night of the Demons (1988)
新空房禁地:Brain Dead (1990)
大隻佬樂團:Mastodon
上帝羔羊樂團:Lamb of God
◎正文
《鬼屋歷險》的開發歷程本身就是一部恐怖片。最早是在2007年交給製作過《禁咒的紋章
》的BottleRocket Entertainment,南夢宮去年年初又把這個案子搶回來轉給《爆炸頭武
士》(2008)的製作團隊。如今,距離企劃始動已經過了將近四年,《鬼屋歷險》終於呈
現在我們面前,但就像那些恐怖電影裡的反派,它的童年創傷讓它在長大成人的路途上變
得殘缺、扭曲。關卡設計貧弱,戰鬥枯燥乏味,笨拙地試圖呈現過度誇張的重口味內容,
《鬼屋歷險》終於長成一團混亂。
作為一款八0年代街機遊戲的重製(後來又在8和16位元時代的家機上登場),《鬼屋歷
險》開場的方式和元祖版沒差太遠──主人公里克倒臥在血泊中(噢,更精準地說,是他
的腸子),而魏斯特博士拖走了他的女友。一張古老的面具和里克做了個交易:它會幫助
里克救回女友,只要他戴上面具摧毀魏斯特和他創造的怪物。由此,彷彿重演八0年代錄
影帶恐怖片熱潮鬼話連篇的恐怖感性,像是《芝加哥打鬼》、《惡靈之夜》、《新空房禁
地》等片──愚蠢、粗野,而且自我感覺良好。甚至還有類型公式必備的正面全裸,里克
會在珍的皮包裡找到一些相片碎片,其中有些充滿了性暗示。
儘管《鬼屋歷險》大玩特玩那些在2010年已顯疲態的洛夫克拉夫特式主題(譯註),稍嫌
喜憨的感性卻削弱了一些力道。而這點和遊戲機制相比又顯得十分前衛了,後者的第三人
稱打鬥成份簡直像是原封不動從「角色動作遊戲指南™」搬出來用的。輕/重攻擊?打勾
。可升級的攻擊動作和更厲害的連招?打勾。一擊必殺技?打勾。上鎖的房間內,敵人組
合是一大群砲灰弱咖搭配稍強一點的中BOSS,而且沒把所有人殺光門就不會開啟?打勾。
理論上,我列舉的這些還是可以有不錯的表現,不過《鬼屋歷險》極其反覆無常的幀速可
會對你飽以老拳,經常徘徊在個位數水準,再加上糟糕的攝影機預設位置和不肯聽話的玩
家自控鏡頭。恐怖的幀速問題深深傷害了操控,更何況我發現把手輸入指令後本來就會出
現一兩步的反應落差,而攝影機更讓《鬼屋歷險》拉出廉價打擊的傾向雪上加霜,我老是
必須等待遊戲跟上我的速度。
操控問題同樣也蔓延到《鬼屋歷險》的橫向捲軸橋段。持木棍重擊敵人的場面運作得還不
錯,但限時通關解謎的部份就像是例行公事,類比回饋遲緩,跳躍動作沈重得像是拖著一
袋石頭。稍後登場的跳平台元素出現在第三人稱橋段裡,表現同樣慘烈,讓這款遊戲剩下
的部份平白無故增加許多令人摔手把的瞬間死亡時刻。
《鬼屋歷險》不顧一切地試圖迎合某些特定族群玩家,在這點上,它表現得有稍微成功一
點,至少在視覺呈現上是這樣。如果你想要血漿,造訪這座鬼屋還真是來對了:《鬼屋歷
險》的暴力畫面是我在電玩遊戲界中見過最多的。不放過任何可以暴力的時刻,讓你從開
始驚嚇到最後一秒。敵人內臟被挖出來,斬首,用他們自己的(或是你的)斷肢痛擊他們
,撕成兩半,釘在木樁上,用釘子或其他物品(包含里克自己的拳頭)肛他們。我在括弧
裡說的可不是笑話,另外,你還能給某些特定種類的敵人額外的特別服務:從他們門戶洞
開的斷口直直拉出整條脊椎,只出不進。
我不想談太多不同關卡主題的細節,因為這款遊戲絕大多數樂趣就是在於發現新敵人和新
場景。不過,這只限於遊戲的前半輪,當《鬼屋歷險》的把戲用盡,就會開始回收利用前
面幾關的敵人種類,同樣的觸手、肉堆和以加侖為單位的血漿就這樣朝玩家丟過來。另外
,原聲帶和金屬歌曲的引用感覺上太過刻意,彷彿製作後期為了吸引金屬樂迷才倉促塞進
來。我喜歡大隻佬樂團和上帝羔羊樂團,但他們在這裡顯得大材小用了。
無奈的是,這正是整款《鬼屋歷險》的縮影:將老字號遊戲資產塞進一棟當代遊戲元素組
成的停屍間,且欠缺深思熟慮。
結論
我就不客氣地老實說吧:一直以來,《鬼屋歷險》這款遊戲就相當於一部B級片(
exploitation flick)。在過去那個時代裡,遊戲界盛行快活的跳平台和五彩繽紛的打鬥
,而《鬼屋歷險》就像一道腥風,充滿血漿、恐怖片經典的二手引用和廉價的顫慄──有
點像是它借來靈感的那些電影那樣。但是,如同過去幾年內相繼問世的許多重製恐怖遊戲
,元祖《鬼屋歷險》的魅力消失殆盡,像是半成品一般的遊戲機制和畫面也無法帶來新氣
象。當其他遊戲努力為重口味的暴力和性內容加上完備、實在的遊戲設計時,《鬼屋歷險
》相形之下只像是一名模仿者。
評分
表現 6.0
《鬼屋歷險》的故事實際上蠻瞎的,但不是那種會引來反感的糟糕。至少,表現前後一致
:血漿噴得到處都是。
圖像 7.0
偶爾會有精巧的視覺效果和讓人膽怯的設計,卻被攝影機和幀速問題破壞,而且敵人種類
的靈感到中期就枯竭了。
聲效 6.0
地獄面具的配音很快就失去新鮮感,音樂混音做得很爛,整體而言蠻隨便的。
遊戲性 4.0
《鬼屋歷險》的關卡設計乏味,操控反應遲鈍。對一款角色動作類型作品來說,這是非常
糟糕的。
耐玩度 6.0
《鬼屋歷險》長度大約七小時,破關後還能解鎖三款元祖版《鬼屋歷險》。
總分 4.0 慘(POOR)
[譯註] 美國作家Howard Phillips Lovecraft(1890-1937)寫了很多恐怖、奇幻、科幻
小說,特別是「weird fiction」這個次文類。他對於20世紀的恐怖小說有重大影響,史
蒂芬.金尊之為「20世紀最偉大的古典恐怖故事作家」。
--
原文網址:http://ps3.ign.com/articles/113/1137904p1.html
就算是地獄面具也無法重回當年那棟鬼屋
by Arthur Gies, December 2, 2010
發行:萬代南夢宮
開發:萬代南夢宮 / BottleRocket Entertainment
類型:動作
遊玩人數:1人
發行日期:2010/11/25
成人標籤:血漿不用錢、激烈暴力、裸露、性主題、生猛語言
其他平台:Xbox 360
◎閱讀須知
作者提及的遊戲、電影、樂團名,以內文出現順序中英對照:
禁咒的紋章:Mark of Kri
爆炸頭武士:Afro Samurai
芝加哥打鬼;Return of the Living Dead (1985)
惡靈之夜:Night of the Demons (1988)
新空房禁地:Brain Dead (1990)
大隻佬樂團:Mastodon
上帝羔羊樂團:Lamb of God
◎正文
《鬼屋歷險》的開發歷程本身就是一部恐怖片。最早是在2007年交給製作過《禁咒的紋章
》的BottleRocket Entertainment,南夢宮去年年初又把這個案子搶回來轉給《爆炸頭武
士》(2008)的製作團隊。如今,距離企劃始動已經過了將近四年,《鬼屋歷險》終於呈
現在我們面前,但就像那些恐怖電影裡的反派,它的童年創傷讓它在長大成人的路途上變
得殘缺、扭曲。關卡設計貧弱,戰鬥枯燥乏味,笨拙地試圖呈現過度誇張的重口味內容,
《鬼屋歷險》終於長成一團混亂。
作為一款八0年代街機遊戲的重製(後來又在8和16位元時代的家機上登場),《鬼屋歷
險》開場的方式和元祖版沒差太遠──主人公里克倒臥在血泊中(噢,更精準地說,是他
的腸子),而魏斯特博士拖走了他的女友。一張古老的面具和里克做了個交易:它會幫助
里克救回女友,只要他戴上面具摧毀魏斯特和他創造的怪物。由此,彷彿重演八0年代錄
影帶恐怖片熱潮鬼話連篇的恐怖感性,像是《芝加哥打鬼》、《惡靈之夜》、《新空房禁
地》等片──愚蠢、粗野,而且自我感覺良好。甚至還有類型公式必備的正面全裸,里克
會在珍的皮包裡找到一些相片碎片,其中有些充滿了性暗示。
儘管《鬼屋歷險》大玩特玩那些在2010年已顯疲態的洛夫克拉夫特式主題(譯註),稍嫌
喜憨的感性卻削弱了一些力道。而這點和遊戲機制相比又顯得十分前衛了,後者的第三人
稱打鬥成份簡直像是原封不動從「角色動作遊戲指南™」搬出來用的。輕/重攻擊?打勾
。可升級的攻擊動作和更厲害的連招?打勾。一擊必殺技?打勾。上鎖的房間內,敵人組
合是一大群砲灰弱咖搭配稍強一點的中BOSS,而且沒把所有人殺光門就不會開啟?打勾。
理論上,我列舉的這些還是可以有不錯的表現,不過《鬼屋歷險》極其反覆無常的幀速可
會對你飽以老拳,經常徘徊在個位數水準,再加上糟糕的攝影機預設位置和不肯聽話的玩
家自控鏡頭。恐怖的幀速問題深深傷害了操控,更何況我發現把手輸入指令後本來就會出
現一兩步的反應落差,而攝影機更讓《鬼屋歷險》拉出廉價打擊的傾向雪上加霜,我老是
必須等待遊戲跟上我的速度。
操控問題同樣也蔓延到《鬼屋歷險》的橫向捲軸橋段。持木棍重擊敵人的場面運作得還不
錯,但限時通關解謎的部份就像是例行公事,類比回饋遲緩,跳躍動作沈重得像是拖著一
袋石頭。稍後登場的跳平台元素出現在第三人稱橋段裡,表現同樣慘烈,讓這款遊戲剩下
的部份平白無故增加許多令人摔手把的瞬間死亡時刻。
《鬼屋歷險》不顧一切地試圖迎合某些特定族群玩家,在這點上,它表現得有稍微成功一
點,至少在視覺呈現上是這樣。如果你想要血漿,造訪這座鬼屋還真是來對了:《鬼屋歷
險》的暴力畫面是我在電玩遊戲界中見過最多的。不放過任何可以暴力的時刻,讓你從開
始驚嚇到最後一秒。敵人內臟被挖出來,斬首,用他們自己的(或是你的)斷肢痛擊他們
,撕成兩半,釘在木樁上,用釘子或其他物品(包含里克自己的拳頭)肛他們。我在括弧
裡說的可不是笑話,另外,你還能給某些特定種類的敵人額外的特別服務:從他們門戶洞
開的斷口直直拉出整條脊椎,只出不進。
我不想談太多不同關卡主題的細節,因為這款遊戲絕大多數樂趣就是在於發現新敵人和新
場景。不過,這只限於遊戲的前半輪,當《鬼屋歷險》的把戲用盡,就會開始回收利用前
面幾關的敵人種類,同樣的觸手、肉堆和以加侖為單位的血漿就這樣朝玩家丟過來。另外
,原聲帶和金屬歌曲的引用感覺上太過刻意,彷彿製作後期為了吸引金屬樂迷才倉促塞進
來。我喜歡大隻佬樂團和上帝羔羊樂團,但他們在這裡顯得大材小用了。
無奈的是,這正是整款《鬼屋歷險》的縮影:將老字號遊戲資產塞進一棟當代遊戲元素組
成的停屍間,且欠缺深思熟慮。
結論
我就不客氣地老實說吧:一直以來,《鬼屋歷險》這款遊戲就相當於一部B級片(
exploitation flick)。在過去那個時代裡,遊戲界盛行快活的跳平台和五彩繽紛的打鬥
,而《鬼屋歷險》就像一道腥風,充滿血漿、恐怖片經典的二手引用和廉價的顫慄──有
點像是它借來靈感的那些電影那樣。但是,如同過去幾年內相繼問世的許多重製恐怖遊戲
,元祖《鬼屋歷險》的魅力消失殆盡,像是半成品一般的遊戲機制和畫面也無法帶來新氣
象。當其他遊戲努力為重口味的暴力和性內容加上完備、實在的遊戲設計時,《鬼屋歷險
》相形之下只像是一名模仿者。
評分
表現 6.0
《鬼屋歷險》的故事實際上蠻瞎的,但不是那種會引來反感的糟糕。至少,表現前後一致
:血漿噴得到處都是。
圖像 7.0
偶爾會有精巧的視覺效果和讓人膽怯的設計,卻被攝影機和幀速問題破壞,而且敵人種類
的靈感到中期就枯竭了。
聲效 6.0
地獄面具的配音很快就失去新鮮感,音樂混音做得很爛,整體而言蠻隨便的。
遊戲性 4.0
《鬼屋歷險》的關卡設計乏味,操控反應遲鈍。對一款角色動作類型作品來說,這是非常
糟糕的。
耐玩度 6.0
《鬼屋歷險》長度大約七小時,破關後還能解鎖三款元祖版《鬼屋歷險》。
總分 4.0 慘(POOR)
[譯註] 美國作家Howard Phillips Lovecraft(1890-1937)寫了很多恐怖、奇幻、科幻
小說,特別是「weird fiction」這個次文類。他對於20世紀的恐怖小說有重大影響,史
蒂芬.金尊之為「20世紀最偉大的古典恐怖故事作家」。
--
Tags:
PS
All Comments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0-12-13T15:58
at 2010-12-13T15:58
By Frederic
at 2010-12-15T23:19
at 2010-12-15T23:19
By Liam
at 2010-12-19T08:10
at 2010-12-19T08:10
By Heather
at 2010-12-21T12:38
at 2010-12-21T12:38
By Kelly
at 2010-12-23T19:47
at 2010-12-23T19:47
By Valerie
at 2010-12-26T14:26
at 2010-12-26T14:26
By Ophelia
at 2010-12-27T14:35
at 2010-12-27T14:35
By Isla
at 2010-12-29T13:27
at 2010-12-29T13:27
Related Posts
魔斯拉掃雷區 雷霆任務:進化
By Todd Johnson
at 2010-12-10T17:43
at 2010-12-10T17:43
[GaMSN] 徵文小說─遊戲人生(二)
By Ursula
at 2010-12-10T16:14
at 2010-12-10T16:14
[IGN] 《The Sly Collection》 評論
By Michael
at 2010-12-10T06:39
at 2010-12-10T06:39
[GaMSN] 鈴語響***第二章
By Oscar
at 2010-12-09T20:06
at 2010-12-09T20:06
TOGF AI戰鬥設定
By Irma
at 2010-12-09T17:01
at 2010-12-09T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