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 SPORT DEMO - PS
By Sandy
at 2017-10-13T22:48
at 2017-10-13T22:48
Table of Contents
簡易心得(只有用T300RS玩標準路面賽道)
跟GT6相比(其他遊戲沒玩過)
1.這次路面敏感度似乎比GT6低,路沿石&草地等非柏油路
GT6在彎道中多吃到一點路沿石(或油門補太大)比較容易打滑
GTS感覺還好,就算吃到草土,還是控制的住,不會像GT6反應那樣大
2.車重影響更明顯,不同類型車款級距差異大,拿幾款不同類型車來比
M4(轎跑)/ Cayman GT4 & AMG GT(GT組賽車)/ R18 TDI (LMP1原型車)
未經過改裝的市售轎跑,在賽道上,煞車所帶來的重心移轉時間非常的長
進彎前的直線必須很有耐心的採住煞車,再切入apex(彎頂點),
假如速度太快,一入彎很容易就會被車身重量帶出賽道...
快速的切入小S彎,車身重心偏移時間也比較長,要跑的快 技巧非常吃重
GT組賽車,輕量化及競技團隊調教出來的賽車,在GT6上已經表現的不錯
這個級距的賽車不會像轎跑那樣重拖,線性的煞車可以快速的在入彎前
準備好速度,並帶著不錯且穩定的速度流暢入彎,車重造成的偏移影響
跟轎車比已經少了很多,也比較好掌握(玩起來趣味,也有速度XDD)
適合新手,可以體驗到遊戲帶來的速度感,及輕量化&調教帶來的操控
((但煞車還是要採...
也適合中手以上的玩線上連線較量,比較能體驗速度與操控帶來的趣味
以及變換racing line超車,容許小失誤 不致於一開賽沒幾圈就被海放...
*也許開發團隊從過去玩家連線活動搜集到的資料,發現大部分玩家
開的車種都是轎跑/競技車,所以這次就以這些車種為主軸,並以sport命名
(我猜的 勿鞭XD, 不過全部車種還是有點少)
原型車組玩起來也很過癮,專為賽道而開發出來的純種競技車
油門採下去就有滿滿動力,強大的空力與抓地力可以用誇張的速度進出彎道,
有著壓榨到極致的引擎產生的聲浪,並體驗到極致的速度,爽度很高
3.更好的音效,快速路過開放式隧道或經過高速公路旁的柵欄,
定位及低音飽滿度更加提昇
4.GTS的TCS設定上帶來的效果差異似乎變大(嘗試2跟3)
調整到3,過apex後可以全油門出彎,
調整到2油門大概一半,修一下方向盤,帶著些一點打滑出彎
調整到1就含著油門,或是等方向盤回正&重力移轉結束才能油門採到底
5.重播邊看數據,GT6有用顏色(綠>黃>紅)去區分輪胎抓地力及重心的變換造成的影響
昨天看了一下似乎只有白色,輪胎失去抓地力閃紅色框框(待熟悉操作
6.GTS煞車前檔位提示,有些彎的提示..非常僅供參考(參考後入彎速度超慢= =)
7.自動煞車輔助,蠻作弊的一項功能(大誤),會自動幫你煞車,用很棒的速度過彎
玩爽度的玩家記得開這個
8.錄影方式不像GT6可以選擇最保留最速圈,可以重播看爽爽&自動replay
但資料庫裡面似乎還是有,也是待熟悉操作
9.GTS在比較寬廣的賽道,速度感體驗不太出來(飛奔那樣),
眼看著HUD數字已經到2百多,畫面帶來的速度感卻還好,不像有2百多的樣子
但看攝影機鏡頭的重播,速度就很快:S
封閉式賽道or高速公路就沒這個問題
10.很滿意的畫質,因為都在盯著彎道或前車,無法分心去注意太細膩的地方XD
11.方向盤體驗,嗯~還不錯,輕重手ok(沒調整),玩個3小時手臂&肩膀稍微酸
跟現實無動力輔助還有段落差,但趣味及體驗上的平衡上已經足夠
12.第一次把pro玩到風扇全速運轉
以上,玩2天的心得,正式版後有多的體驗再補
--
跟GT6相比(其他遊戲沒玩過)
1.這次路面敏感度似乎比GT6低,路沿石&草地等非柏油路
GT6在彎道中多吃到一點路沿石(或油門補太大)比較容易打滑
GTS感覺還好,就算吃到草土,還是控制的住,不會像GT6反應那樣大
2.車重影響更明顯,不同類型車款級距差異大,拿幾款不同類型車來比
M4(轎跑)/ Cayman GT4 & AMG GT(GT組賽車)/ R18 TDI (LMP1原型車)
未經過改裝的市售轎跑,在賽道上,煞車所帶來的重心移轉時間非常的長
進彎前的直線必須很有耐心的採住煞車,再切入apex(彎頂點),
假如速度太快,一入彎很容易就會被車身重量帶出賽道...
快速的切入小S彎,車身重心偏移時間也比較長,要跑的快 技巧非常吃重
GT組賽車,輕量化及競技團隊調教出來的賽車,在GT6上已經表現的不錯
這個級距的賽車不會像轎跑那樣重拖,線性的煞車可以快速的在入彎前
準備好速度,並帶著不錯且穩定的速度流暢入彎,車重造成的偏移影響
跟轎車比已經少了很多,也比較好掌握(玩起來趣味,也有速度XDD)
適合新手,可以體驗到遊戲帶來的速度感,及輕量化&調教帶來的操控
((但煞車還是要採...
也適合中手以上的玩線上連線較量,比較能體驗速度與操控帶來的趣味
以及變換racing line超車,容許小失誤 不致於一開賽沒幾圈就被海放...
*也許開發團隊從過去玩家連線活動搜集到的資料,發現大部分玩家
開的車種都是轎跑/競技車,所以這次就以這些車種為主軸,並以sport命名
(我猜的 勿鞭XD, 不過全部車種還是有點少)
原型車組玩起來也很過癮,專為賽道而開發出來的純種競技車
油門採下去就有滿滿動力,強大的空力與抓地力可以用誇張的速度進出彎道,
有著壓榨到極致的引擎產生的聲浪,並體驗到極致的速度,爽度很高
3.更好的音效,快速路過開放式隧道或經過高速公路旁的柵欄,
定位及低音飽滿度更加提昇
4.GTS的TCS設定上帶來的效果差異似乎變大(嘗試2跟3)
調整到3,過apex後可以全油門出彎,
調整到2油門大概一半,修一下方向盤,帶著些一點打滑出彎
調整到1就含著油門,或是等方向盤回正&重力移轉結束才能油門採到底
5.重播邊看數據,GT6有用顏色(綠>黃>紅)去區分輪胎抓地力及重心的變換造成的影響
昨天看了一下似乎只有白色,輪胎失去抓地力閃紅色框框(待熟悉操作
6.GTS煞車前檔位提示,有些彎的提示..非常僅供參考(參考後入彎速度超慢= =)
7.自動煞車輔助,蠻作弊的一項功能(大誤),會自動幫你煞車,用很棒的速度過彎
玩爽度的玩家記得開這個
8.錄影方式不像GT6可以選擇最保留最速圈,可以重播看爽爽&自動replay
但資料庫裡面似乎還是有,也是待熟悉操作
9.GTS在比較寬廣的賽道,速度感體驗不太出來(飛奔那樣),
眼看著HUD數字已經到2百多,畫面帶來的速度感卻還好,不像有2百多的樣子
但看攝影機鏡頭的重播,速度就很快:S
封閉式賽道or高速公路就沒這個問題
10.很滿意的畫質,因為都在盯著彎道或前車,無法分心去注意太細膩的地方XD
11.方向盤體驗,嗯~還不錯,輕重手ok(沒調整),玩個3小時手臂&肩膀稍微酸
跟現實無動力輔助還有段落差,但趣味及體驗上的平衡上已經足夠
12.第一次把pro玩到風扇全速運轉
以上,玩2天的心得,正式版後有多的體驗再補
--
Tags:
PS
All Comments
By Kyle
at 2017-10-15T13:42
at 2017-10-15T13:42
By Isla
at 2017-10-18T03:02
at 2017-10-18T03:02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7-10-19T18:06
at 2017-10-19T18:06
By Sarah
at 2017-10-22T19:01
at 2017-10-22T19:01
By Franklin
at 2017-10-24T08:42
at 2017-10-24T08:42
By Adele
at 2017-10-25T08:05
at 2017-10-25T08:05
By Hardy
at 2017-10-28T03:03
at 2017-10-28T03:03
By Adele
at 2017-11-01T07:06
at 2017-11-01T07:06
By Caitlin
at 2017-11-06T04:08
at 2017-11-06T04:08
By Andy
at 2017-11-07T11:56
at 2017-11-07T11:56
By Delia
at 2017-11-10T01:33
at 2017-11-10T01:33
By Rae
at 2017-11-13T05:40
at 2017-11-13T05:40
By William
at 2017-11-14T04:31
at 2017-11-14T04:31
By Iris
at 2017-11-17T22:07
at 2017-11-17T22:07
By Emily
at 2017-11-22T13:25
at 2017-11-22T13:25
By Rachel
at 2017-11-27T04:07
at 2017-11-27T04:07
By Sarah
at 2017-11-29T09:55
at 2017-11-29T09:55
Related Posts
人中之龍 極 西田簡訊
By Hazel
at 2017-10-13T20:58
at 2017-10-13T20:58
GOD EATER 3 首支PV
By Anthony
at 2017-10-13T19:12
at 2017-10-13T19:12
邪靈入侵2 第六章打到結局
By Sandy
at 2017-10-13T19:08
at 2017-10-13T19:08
人中之龍.極2 攝影師之龍 寫真女星專訪
By Queena
at 2017-10-13T18:46
at 2017-10-13T18:46
GTA5 求一同搶劫戰友
By Ursula
at 2017-10-13T18:26
at 2017-10-13T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