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3DT之超頻與記憶卡加速討論 - 改機

By Hedwig
at 2009-12-27T14:51
at 2009-12-27T14:51
Table of Contents
我想先討論一下超頻的觀念(先聲明我不是超頻版派來的)
根據上過的計算機組織內容 自己想得 盡量用淺顯易懂的說法 所以不是很嚴謹
可能有誤 歡迎提出來 > <"
/****************************************************/
首先CPU所做的事情 不外乎就是
1.加減乘除運算
2.讀取or寫入memory(例如:DRAM 我們電腦裝的記憶體)
3.讀取寫入cache(例如:SRAM 就是內建在CPU的記憶體)
(還有其他指令這邊先不寫了 以免太混亂)
每個指令進來 都需要時間來完成
例如: 加法需 5ns
減法需 6ns
讀memory 50ns
而CPU每一次(cycle)只會執行一個指令
假如今天CPU cycle設為10ns 即100MHz(=1/10ns)
那麼由上面的例子會發現
10ns可以做完加法指令(需5ns) 會剩餘5ns空著 CPU沒事做
然後下一次的10ns可以做完減法(需6ns)指令 會剩餘4ns空著 CPU沒事做
但是對於讀取memory(需50ns) CPU還沒做完
下個10ns就來了 要做下一個指令
這時就會出錯!!!!!
以上面的例子 CPU最快的cycle必須為50ns 即20MHz
這樣每個cycle都可以把事情做完 不會有哪個指令做不完
但是廠商不會將CPU速度設在20MHz 因為假如一個不小心 跑到21MHz
就有可能出錯
所以可能會設在15MHz(使其有正負5MHz做誤差值) <--正負5這個值是我隨便說的
那超頻的就是讓15MHz往上提升
16~20MHz都可以 越高越危險 因為越有機會
不小心飄到>20MHz 又不小心遇到讀取memory指令 然後做不完就當機了~
所以超頻的好處就是CPU處理速度上升!!!!!!!!
因為每個cycle時間變短 同樣長度的時間內 可以做的cycle數變多了
當然所做的指令數也會上升!
缺點:不難發現 假如不小心超太快 有些指令會做不完 然後就出錯了
就是大家常說的系統不穩!!
至於耗電可以根據公式:功率=電容*頻率*電壓^2
(頻率上升 功率上升 --->耗電!!)
建議:超不超頻看個人,除非有遊戲會lag,要不然還是不要超比較好
因為遊戲開發公司是以不能超頻的條件下去寫遊戲的 你說是吧!
如果是遊戲讀取很慢 超頻會幫助一點 但是不會影響很大(我個人認為拉)
因為遊戲讀取慢是"CPU去讀取memory(DRAM)再去讀取記憶卡裡的檔案" 這個指令很慢
超頻是把每個cycle加快 而不是加快讀取指令速度。
以前面的例子:
讀memory需50ns CPU cycle由原先的60ns改成55ns當然會變快
可是這是由改cycle時間而達到的加速(讀memory依然是50ns 這樣系統容易不穩)
比較好的方法是 使讀memory的時間下降 例如50ns->40ns
這樣再超頻 這樣CPU cycle就可以放心的改到55ns 或是衝到50ns都很穩定!
講完了超頻~
接下來來談談記憶卡加速!!
我不會看5.03DT的程式碼
所以不確定他是不是只做到超頻 所以使記憶卡加速
其實這樣記憶卡一點也沒"加速",只是加速了CPU的cycle 才看起來讀記憶卡比較快
這樣系統就容易不穩 然後耗電
假如他是做到使"讀取記憶卡"的這個指令所需時間下降 那麼配上超頻就依然很安全了
(不過耗電是無法避免的)
以上是一些淺談 我用電腦CPU架構角度所作的說明 (PSP上應該也適用 ><"
所以現在問題就是他的記憶卡加速是屬於哪一種呢? XDDD
--
根據上過的計算機組織內容 自己想得 盡量用淺顯易懂的說法 所以不是很嚴謹
可能有誤 歡迎提出來 > <"
/****************************************************/
首先CPU所做的事情 不外乎就是
1.加減乘除運算
2.讀取or寫入memory(例如:DRAM 我們電腦裝的記憶體)
3.讀取寫入cache(例如:SRAM 就是內建在CPU的記憶體)
(還有其他指令這邊先不寫了 以免太混亂)
每個指令進來 都需要時間來完成
例如: 加法需 5ns
減法需 6ns
讀memory 50ns
而CPU每一次(cycle)只會執行一個指令
假如今天CPU cycle設為10ns 即100MHz(=1/10ns)
那麼由上面的例子會發現
10ns可以做完加法指令(需5ns) 會剩餘5ns空著 CPU沒事做
然後下一次的10ns可以做完減法(需6ns)指令 會剩餘4ns空著 CPU沒事做
但是對於讀取memory(需50ns) CPU還沒做完
下個10ns就來了 要做下一個指令
這時就會出錯!!!!!
以上面的例子 CPU最快的cycle必須為50ns 即20MHz
這樣每個cycle都可以把事情做完 不會有哪個指令做不完
但是廠商不會將CPU速度設在20MHz 因為假如一個不小心 跑到21MHz
就有可能出錯
所以可能會設在15MHz(使其有正負5MHz做誤差值) <--正負5這個值是我隨便說的
那超頻的就是讓15MHz往上提升
16~20MHz都可以 越高越危險 因為越有機會
不小心飄到>20MHz 又不小心遇到讀取memory指令 然後做不完就當機了~
所以超頻的好處就是CPU處理速度上升!!!!!!!!
因為每個cycle時間變短 同樣長度的時間內 可以做的cycle數變多了
當然所做的指令數也會上升!
缺點:不難發現 假如不小心超太快 有些指令會做不完 然後就出錯了
就是大家常說的系統不穩!!
至於耗電可以根據公式:功率=電容*頻率*電壓^2
(頻率上升 功率上升 --->耗電!!)
建議:超不超頻看個人,除非有遊戲會lag,要不然還是不要超比較好
因為遊戲開發公司是以不能超頻的條件下去寫遊戲的 你說是吧!
如果是遊戲讀取很慢 超頻會幫助一點 但是不會影響很大(我個人認為拉)
因為遊戲讀取慢是"CPU去讀取memory(DRAM)再去讀取記憶卡裡的檔案" 這個指令很慢
超頻是把每個cycle加快 而不是加快讀取指令速度。
以前面的例子:
讀memory需50ns CPU cycle由原先的60ns改成55ns當然會變快
可是這是由改cycle時間而達到的加速(讀memory依然是50ns 這樣系統容易不穩)
比較好的方法是 使讀memory的時間下降 例如50ns->40ns
這樣再超頻 這樣CPU cycle就可以放心的改到55ns 或是衝到50ns都很穩定!
講完了超頻~
接下來來談談記憶卡加速!!
我不會看5.03DT的程式碼
所以不確定他是不是只做到超頻 所以使記憶卡加速
其實這樣記憶卡一點也沒"加速",只是加速了CPU的cycle 才看起來讀記憶卡比較快
這樣系統就容易不穩 然後耗電
假如他是做到使"讀取記憶卡"的這個指令所需時間下降 那麼配上超頻就依然很安全了
(不過耗電是無法避免的)
以上是一些淺談 我用電腦CPU架構角度所作的說明 (PSP上應該也適用 ><"
所以現在問題就是他的記憶卡加速是屬於哪一種呢? XDDD
--
Tags:
改機
All Comments

By Lily
at 2009-12-30T16:25
at 2009-12-30T16:25

By Leila
at 2009-12-31T14:34
at 2009-12-31T14:34

By Olive
at 2010-01-02T14:48
at 2010-01-02T14:48

By Hazel
at 2010-01-06T07:24
at 2010-01-06T07:24

By Olga
at 2010-01-11T07:09
at 2010-01-11T07:09

By Steve
at 2010-01-14T10:03
at 2010-01-14T10:03

By Isla
at 2010-01-14T22:03
at 2010-01-14T22:03

By Ula
at 2010-01-15T23:12
at 2010-01-15T23:12

By Hedy
at 2010-01-20T06:53
at 2010-01-20T06:53

By Mia
at 2010-01-23T13:48
at 2010-01-23T13:48

By Genevieve
at 2010-01-28T12:02
at 2010-01-28T12:02

By Doris
at 2010-02-01T15:43
at 2010-02-01T15:43

By Charlie
at 2010-02-06T06:22
at 2010-02-06T06:22

By Ophelia
at 2010-02-08T10:58
at 2010-02-08T10:58
Related Posts
抱歉引起改機板的不愉快

By Dorothy
at 2009-12-27T12:01
at 2009-12-27T12:01
想玩家庭訓練+新瑪莉

By Barb Cronin
at 2009-12-27T11:53
at 2009-12-27T11:53
問個4.2j更新的問題

By Bennie
at 2009-12-27T09:46
at 2009-12-27T09:46
3007上GEN-C之後,GVG紫屏後沒畫面?

By Kama
at 2009-12-27T08:39
at 2009-12-27T08:39
戰國無雙3 可選擇武將 進去後沒有動靜(非電源off)

By Andrew
at 2009-12-27T08:10
at 2009-12-27T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