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世界溼地日:溼地與農業好夥伴 - 桌遊

By Selena
at 2014-02-22T01:09
at 2014-02-22T01:09
Table of Contents
環境資訊中心原始連結:
http://e-info.org.tw/node/96962
本報2014年1月30日台北訊,翁倩文整理報導
每年2月2日的世界溼地日是為紀念在1971年2月2日所舉辦的拉姆薩(Ramsar)溼地會議而
設,拉姆薩公約(The Ramsar Convention)的任務在於透過從當地、區域、及國家的行
動方案及國際間的整合合作來永續的保育及推廣明智利用的精神。
2014年世界濕地日的主題「濕地與農業:成長的夥伴」今年結合第66屆聯合國大會宣布
2014年「國際家庭農業年」的議題,2014年世界溼地日的主題「溼地與農業:成長的夥伴
」藉此傳達溼地與農業的關係密不可分。從前,溼地的大面積消失與農業發展脫不了關係
。
自1985年起,歐洲56%~65%的溼地轉型成為密集農業,將更多的溼地開墾作為農業使用,
使得溼地消失。而密集農業意味著在同一面積範圍內,投入更高的勞動力與生產成本,期
待有更高的糧食產出,這也讓這些溼地缺乏讓土地休養生息、物種恢復的時間和空間。在
亞洲27%的溼地、南美洲6%的溼地以及2%的非洲溼地都因為農業開墾而消失。
不過近年來,各國都開始認知溼地價值,紛紛從政策上做改變。比方說,1990年美國溼地
保育制度開始改變,美國法律納入「溼地零淨損失」概念,而當「避免開發」、「迴避溼
地」等選項不可行,就必須以「溼地銀行」等方式來補償。提供民間溼地保育誘因,且政
府也能向私有地主購買或與地主協議(以30年為期)以保育的方式使用土地。
近日位於伊利沼澤一則成功案例,由沿著伊利湖北莫米灣的溼地、農田與開放水域所組成
的沼澤。漁業與野生動物局在另一處買入幾十畝玉米及大豆田,將其部分被淹沒以建立溼
地和草原,一旦水位上升,溼地將會長滿沼澤植被,成為串聯底特律河和伊利湖長約48英
哩的野生動物保護區,且作為底特律都會區百萬人以上倚賴的飲用水來源。
http://farm8.staticflickr.com/7268/7641376814_b992396b45.jpg
豐濱港口部落的水梯田豐收了。(攝影:廖靜蕙)
台灣也有一則案例,像是東海岸花蓮港口部落石梯坪,透過水梯田計畫,將復育陸化之水
梯田,協助修復必要的灌溉與蓄水設施,重新回復溼地生態,當地原住民以有機方式種植
水稻、還有地方文化特色之傳統作物, 這些都是透過良好的制度設計,引導私人地主將土
地轉作保育用途的例子。
台灣雖未加入《拉姆薩公約》簽約國之列,但2013年營建署啟動台灣溼地保育法,將農地
與溼地導向明智利用規範中,台灣溼地法第21條:重要溼地範圍內之土地得為農業、漁業
、鹽業及建物等從來之現況使用。但其使用違反其他法律規定者,依其規定處理。
要使越來越多的私人地主參與溼地修復,需要公部門落實溼地法的保育方案,利用誘因方
能轉變成土地使用。正如美國的溼地保存計劃,在長達20年的時間逐步醞釀與實踐後,今
日我們才看得到制度設計引導私人加入溼地保育所累積的成果。
今年拉姆薩公約網站依舊推出可愛的漫畫外加小桌遊,華人社會剛好在春節期間,喜愛溼
地的朋友們放假不想打麻將的話,也可以自行下載遊戲喔!
可愛的漫畫:
http://www.flickr.com/photos/teia/12174925224/sizes/c/in/photostream/
小桌遊:
http://www.ramsar.org/pictures_2013/WWD14/Game/RamsarGame_E.pdf
--
我們相信,
真正的關懷來自於真實的瞭解與深刻的體認,
有效的行動來自於真正的關懷與開放的資訊。
藉由環境資訊的交流與環境信託的推動,關懷環境、參與行動,
以建構「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係。
環境資訊中心http://e-info.org.tw
--
http://e-info.org.tw/node/96962
本報2014年1月30日台北訊,翁倩文整理報導
每年2月2日的世界溼地日是為紀念在1971年2月2日所舉辦的拉姆薩(Ramsar)溼地會議而
設,拉姆薩公約(The Ramsar Convention)的任務在於透過從當地、區域、及國家的行
動方案及國際間的整合合作來永續的保育及推廣明智利用的精神。
2014年世界濕地日的主題「濕地與農業:成長的夥伴」今年結合第66屆聯合國大會宣布
2014年「國際家庭農業年」的議題,2014年世界溼地日的主題「溼地與農業:成長的夥伴
」藉此傳達溼地與農業的關係密不可分。從前,溼地的大面積消失與農業發展脫不了關係
。
自1985年起,歐洲56%~65%的溼地轉型成為密集農業,將更多的溼地開墾作為農業使用,
使得溼地消失。而密集農業意味著在同一面積範圍內,投入更高的勞動力與生產成本,期
待有更高的糧食產出,這也讓這些溼地缺乏讓土地休養生息、物種恢復的時間和空間。在
亞洲27%的溼地、南美洲6%的溼地以及2%的非洲溼地都因為農業開墾而消失。
不過近年來,各國都開始認知溼地價值,紛紛從政策上做改變。比方說,1990年美國溼地
保育制度開始改變,美國法律納入「溼地零淨損失」概念,而當「避免開發」、「迴避溼
地」等選項不可行,就必須以「溼地銀行」等方式來補償。提供民間溼地保育誘因,且政
府也能向私有地主購買或與地主協議(以30年為期)以保育的方式使用土地。
近日位於伊利沼澤一則成功案例,由沿著伊利湖北莫米灣的溼地、農田與開放水域所組成
的沼澤。漁業與野生動物局在另一處買入幾十畝玉米及大豆田,將其部分被淹沒以建立溼
地和草原,一旦水位上升,溼地將會長滿沼澤植被,成為串聯底特律河和伊利湖長約48英
哩的野生動物保護區,且作為底特律都會區百萬人以上倚賴的飲用水來源。
http://farm8.staticflickr.com/7268/7641376814_b992396b45.jpg

台灣也有一則案例,像是東海岸花蓮港口部落石梯坪,透過水梯田計畫,將復育陸化之水
梯田,協助修復必要的灌溉與蓄水設施,重新回復溼地生態,當地原住民以有機方式種植
水稻、還有地方文化特色之傳統作物, 這些都是透過良好的制度設計,引導私人地主將土
地轉作保育用途的例子。
台灣雖未加入《拉姆薩公約》簽約國之列,但2013年營建署啟動台灣溼地保育法,將農地
與溼地導向明智利用規範中,台灣溼地法第21條:重要溼地範圍內之土地得為農業、漁業
、鹽業及建物等從來之現況使用。但其使用違反其他法律規定者,依其規定處理。
要使越來越多的私人地主參與溼地修復,需要公部門落實溼地法的保育方案,利用誘因方
能轉變成土地使用。正如美國的溼地保存計劃,在長達20年的時間逐步醞釀與實踐後,今
日我們才看得到制度設計引導私人加入溼地保育所累積的成果。
今年拉姆薩公約網站依舊推出可愛的漫畫外加小桌遊,華人社會剛好在春節期間,喜愛溼
地的朋友們放假不想打麻將的話,也可以自行下載遊戲喔!
可愛的漫畫:
http://www.flickr.com/photos/teia/12174925224/sizes/c/in/photostream/
小桌遊:
http://www.ramsar.org/pictures_2013/WWD14/Game/RamsarGame_E.pdf
--
我們相信,
真正的關懷來自於真實的瞭解與深刻的體認,
有效的行動來自於真正的關懷與開放的資訊。
藉由環境資訊的交流與環境信託的推動,關懷環境、參與行動,
以建構「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係。
環境資訊中心http://e-info.org.tw
--
Tags:
桌遊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桌遊業餘翻譯協助系列(二)─尋求授權

By Yedda
at 2014-02-22T00:49
at 2014-02-22T00:49
桌遊業餘翻譯協助系列(一)─著作權

By Joe
at 2014-02-22T00:37
at 2014-02-22T00:37
3/15(六) 台北東門 約玩 荷蘭革命

By Agatha
at 2014-02-22T00:12
at 2014-02-22T00:12
Lost Legacy 混用規則

By Robert
at 2014-02-21T23:54
at 2014-02-21T23:54
2/22星期六 中壢桌弄輕鬆玩

By Yedda
at 2014-02-21T21:10
at 2014-02-21T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