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 Dawn of Freedom自由曙光規則與卡表 - 桌遊

By Erin
at 2012-10-13T01:24
at 2012-10-13T01:24
Table of Contents
前陣子接觸冷戰熱鬥後就愛上了,
之後就一直煩女友陪我玩TS XD
也注意到這款設定在冷戰時期後的1989: Dawn of Freedom自由曙光。
機制和TS差不多,少了核危機,多了政權鬥爭(HRvC機制)
把TS的調整陣營簡化了,可以無忌憚的支持檢定(政變)2次。
雖然少了核危機,實際玩起來刺激度挺高的。
感謝DVE教我和解答很多問題,
之後參考love4celinel和DVE的文章,
在自己三腳貓的翻譯下整理成這份規則。
卡貼部分是沿用DVE大的卡表,有稍微修改部分內容,
目的是讓自己方便使用,
翻譯不佳的地方請多包涵和指教
http://www.mediafire.com/?zdf18yw6s6aksgv
http://boardgame.acgfans.tw/TC/file/342.rar
※(12/12 修改檔案)
遊戲設定
1989年:自由曙光,玩家將於1989年再創重大的革命。
一方是共產,力圖維持自己的共產政權。
另一方是民主,他將領導知識分子和學生反抗引領群眾反抗,以便發動革命推翻共產。
雙方玩家都企圖讓工人們向己方靠攏。
遊戲一開始,共產玩家掌權每一個國家。
民主則透過計分牌的結果,嘗試推翻共產政權。
共產每掌權一個國家且存在的時間越長,
得到分數就越多。玩家若成功地朝他的目標邁進,將贏得這場遊戲。
地圖與國家:1989: Dawn of Freedom 的地圖包含東歐與巴爾幹半島。
東歐:東德、波蘭、捷克、匈牙利。
巴爾幹:羅馬尼亞、保加利亞。
地區:國家內有許多地區,以黑線相連。各地區都有獨自的代表,
依地區的左上角圖案所示。
起始設置
發牌:將早期牌洗勻發給雙方玩家,派牌時先給共產方,使雙方手牌數量達8張。
剩餘的牌成為抽牌堆。
依序放支持點數:共產2點,民主3點,共產3點,民主4點,共產2點,
點數只能放置在對手沒有勢力的地區上。
進行遊戲
遊戲共進行10個回合1回合有7個行動輪。
第1-3回合為早期,使用早期牌,第4回合將中期牌與棄牌堆混洗,
第8回合開始則混入晚期牌。
回合進行:每回合開始,共產方先行動。
出牌:玩家使用己方牌時,可選擇執行事件,或使用牌上的行動點數(Ops)。
使用有關對手的牌:若玩家將使用對手的牌做為行動打出,將會觸發對手的事件。
出牌者可決定執行事件或是使用行動點數(Ops)的順序。
a. 事件:
◎有星號*事件:事件(效果)發生後移出遊戲,不回到棄牌堆。
◎無星號事件:為循環事件,執行後置於棄牌堆,不會移出遊戲。
◎標題含底線:事件具有持續性的效果,放置在一旁作為提醒。
◎紅字標題:屬前導事件,若欲執行某些事件牌,必須先使紅字事件先發生。
b. 使用行動點數(Ops):
◎放置支持點數(Sps):一次放置1點到有支持度(Sps)的地區其相鄰的地區。
不可連續放置點數到鄰區的鄰區。若對手控制該地區,得花費2點行動點數(Ops),
才能在該地區增加1點支持度(Sp)。
◎支持檢定(Support check):每張牌不管行動點數多少,皆可進行兩次支持檢定。
檢定的目標地區必須有對手的支持度(Sp)存在。
★擲骰一次的點數 + 行動點數(Ops) + 修正數值 > 穩定係數×2,檢定成功。
對目標地區檢定成功則減去對手的支持度,增加己方的支持度,
若剛好則不增加,只移除對手支持度。
※修正數值:每控制目標地區一個鄰區 +1,對手每控制一個鄰區 -1修正。
c. 嘗試前進天安門廣場:可將現階段不想發生的事件牌,使用天安門廣場送進棄牌堆。
★擲骰一次的點數+ 行動點數(Ops) +修正數值 ≧ 格子內的數值,天安門成功一格(雙
方成功的數值不同)。
率先進階的玩家則立即獲得獎勵效果,若對手追上會取消效果。
每回合只能進行一次天安門行動。
※修正數值:
使用己方的牌 +1。
上回合前進天安門失敗+1(無論幾次)。
李鵬事件使共產方修正 +1
政權鬥爭(Power Struggle)
當某方打出計分牌時,即進入政權鬥爭回合。若一方沒有適合的權鬥爭牌可出,
或沒有政權鬥爭手牌時,則輸掉本次的政權鬥爭。
之後雙方擲骰,依加碼賭注、政權鬥爭的結果或事件效果調整,
並執行獎勵/懲罰的結果,最後才進行該國家的計分。
1. 政權鬥爭回合:
a. 洗牌&發牌:計算玩家在此國家的控制地區數目,
計算第一個地區基本政權鬥爭牌數為6張,
之後每多控制一個地區,再發2張政權鬥爭牌。
沒控制任何地區,沒有得到任何一張政權鬥爭牌。
b. 加碼賭注:雙方可選擇是否加碼賭注,一方選擇棄3張政權鬥爭牌加碼,
使獎勵/懲罰結果 +1,若雙方都各棄3張牌,則 +2。
c. 出牌:
◎進攻方:打出計分牌的玩家為進攻方。進攻方有主動權必須先出牌,
選擇打出哪種一種爭權鬥爭牌,若沒有合適的牌或沒有手牌可出, 進攻方輸掉政權鬥爭。
若防守方沒有政權鬥爭牌,進攻方仍得打出一張牌,
如果此張政權鬥爭牌有獎勵/懲罰的效果,將會調整獎勵/懲罰的結果。
◎防守方:防守方必須打出攻方同一種的政權鬥爭牌,
若沒有合適的政權鬥爭牌可出時,
防守方認輸並立即輸掉本次政權鬥爭。
若守方有對應的牌可出時,則進行擲骰嘗試轉守為攻。
◎攻守交換:守方打出配合攻方的政權鬥爭並牌擲骰一次,
若骰數 ≧ 攻方出的政權鬥爭牌的點數,
攻守交換成功,守方換成攻方,下回合先出牌。
若失敗,下回合繼續擔任守方。
例:若攻方打出Strike牌,守方接著得打出Strike牌,
或使用領袖牌(Leaders)及萬用牌(Wild card)對應。
※攻方使用萬用牌(Wild card)則會變成守方。
※流程:(1) 攻方出牌。(2) 守方配合。(3) 守方擲骰後,回到(1)。
d. 結果:贏家與輸家各擲骰一次,對照板圖上Power Struggle Results Table
依加碼賭注、政權鬥爭牌或事件調整結果。
※廣場集會牌(Rally in the Square)贏得政權鬥爭,會使獎勵/懲罰結果 +2。
※請願牌(Petition) 贏得政權鬥爭,會使獎勵/懲罰結果 -2。
※當亞科夫列夫勸告戈巴契夫(Yakolev Counsels Gorbachev)事件在民主方面前,
若民主方贏得政權鬥爭,會使獎勵/懲罰結果 +1。
政權鬥爭的輸家依結果拔移除支持點數(Sps)。贏家可獲得VP分數。民主方獲得分數(VPs)
並有機會推翻共產政權。而共產方只會獲得分數(VPs)。
◎政權:遊戲起始設定共產掌權所有國家。
若民主贏得政權鬥爭,且擲骰+修正的獎勵結果達到4以上,
會獲得分數(VPs)並且推翻(P)共產的政權,
在國家計分條旁放上民主方的點數表示獲得政權,
且計分牌移出遊戲,不再計分。若4以下,共產獲得累積維持政權一次。
若共產玩家在該國家首次贏得政權鬥爭,只會獲得(VPs)分數。
並在國家的計分條旁的紅星,放上共產方的支持點數1,代表維持該國家政權1次。
另外共產在國家計分結束後,可決定是否放棄維持該國的政權,
並把這張國家計分牌移出遊戲。若不放棄政權,將該國計分牌放到棄牌堆,
計分牌將於下次棄牌堆重洗後返回抽牌堆。
2. 國家計分:
存在─至少控制一個地區。
控制─比對手控制更多地區和鬥爭地區,且至少控制一個非鬥爭地區。
支配─控制的地區多於對手和控制所有的鬥爭地區,達到支配條件。
每控制一個鬥爭地區 +1VP。
依照各國家的配分條計分。
共產玩家維持政權,可額外獲得維持政權分數VPs ﹦Power係數 ×維持次數。
(民主永遠不會獲得此分數。)
例:
共產首次維持波蘭政權可獲得VPs ﹦3 × 1 = 3。
第二次維持波蘭政權可獲的VPs ﹦3 × 2 = 6。
第三次共產政權若被推翻,不計維持政權分數。
遊戲結束條件
◎於遊戲回合中,先達到20 VPs的玩家,立即勝利。
◎回合結束時,對方的持牌有計分牌時,己方立即勝出。
◎跨年晚會(New Year's Eve Party)事件,共產若選擇這回合結束遊戲,
民主方選擇一個國家進行政權鬥爭和國家計分,
結束後分數高者獲勝(跳過結算各國家的計分)。
◎經10個回合後遊戲結束,進行最終計分:
(1) 對每個國家計分
(2) 共產每掌握一個國家獲得-4 VPs。
將以上分數結算後,分數高的玩家勝出。
--
Tags:
桌遊
All Comments

By Margaret
at 2012-10-16T11:20
at 2012-10-16T11:20

By Puput
at 2012-10-18T05:32
at 2012-10-18T05:32

By Dora
at 2012-10-18T11:22
at 2012-10-18T11:22

By Audriana
at 2012-10-20T15:09
at 2012-10-20T15:09
Related Posts
農家樂:自創卡片提要

By Tom
at 2012-10-12T22:23
at 2012-10-12T22:23
土耳其版拉密:Okey Game

By Robert
at 2012-10-12T20:53
at 2012-10-12T20:53
很有趣的 卡卡頌學校擴充

By Susan
at 2012-10-12T20:09
at 2012-10-12T20:09
RUNE AGE 擴充OATH AND ANVIL

By Skylar Davis
at 2012-10-12T18:31
at 2012-10-12T18:31
Struggle of Empires 規則自我解讀XD

By Kelly
at 2012-10-12T16:59
at 2012-10-12T1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