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 帶我去月球 介紹+開箱+規則 - 桌遊

By Michael
at 2012-11-10T13:13
at 2012-11-10T13:13
Table of Contents
好讀圖文版 + 全彩規則下載
http://boardgame-record.blogspot.tw/2012/11/1969.html
【介紹+開箱+規則】1969 帶我去月球
(圖片來源:http://boardgamegeek.com/boardgame/121409/1969)
相信許多人都聽過張雨生的帶我去月球 (不小心暴露年齡層XD),姑且用帶我去月球來命
名「1969」吧!「1969」這款遊戲,說的就是當年阿姆斯壯登陸月球的背景故事。
(圖片來源:http://en.wikipedia.org/wiki/Apollo_11)
對於影像和照片的真實,我們向來都無法真的去證實,「目擊」這件事非常重要。如你所
見的,這樣一個阿姆斯壯印在月球上的腳印,象徵「我的一小步是人類的一大步。」的背
後,或許有更多的政治動機在其中。
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巧合,在我準備這篇「1969」的介紹的同時,我於金馬影展上看了一部
關於史丹利庫柏利克導演所拍攝「鬼店」的紀錄片─「鬼店之237號房」,然而在我看過
「鬼店」後,和在看「鬼店之237號房」前,壓根不會想到,這究竟跟1969年阿姆斯壯登
月有什麼關聯,但是事實上,這部紀錄片裡面揭露了一些訊息,讓我覺得這樣的巧合實在
令我感到心理漾起一些小確幸。
(圖片來源:
http://silverferox.blogspot.tw/2012/07/2001-space-odyssey-stanley-kubrick-1968.html)
是這樣的,影片裡告訴我們地球到月球間的距離是237000英里 (網路資料則顯示為
238856),這也是「鬼店」中導演不用史蒂芬金原著小說裡提到的217號房,而改用237號
房的原因之一;更進一步說明,它要我們注意門把的鑰匙上刻註的「ROOM No237」這串文
字裡隱約出現MOON這個字,指的就是對導演來說,那是一間「月亮房間」。片中小男孩穿
著「阿波羅11號 (載人登月計畫)」火箭的毛衣,相當懼怕進入237號房,隱射著那是一個
關於導演自身的秘密房間─ 一個不能說的歷史秘密,不能被任何人發現。
是什麼秘密?關聯性是什麼?史丹利庫柏利克於1968年拍了超級經典的太空科幻電影「
2001太空漫遊」,科幻的場景技術使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在那個年代,這樣的畫面絕對非
常前衛而驚人的。這延伸到了一個所謂1969年阿姆斯壯登月是否造假的一個問題,許多人
試圖破解當時提供的照片來證實阿姆斯壯登月是假的,而製造假場景的人,正指向導演史
丹利庫柏利克。依照當時該片的技術,和種種繪聲繪影的關聯性,讓我們不禁猜測是否真
的是這樣,不然依1968年可以拍出「2001太空漫遊」這件事來說,造一個月球場景並不困
難。在此前,關於維基百科上的說明,也有科學家傾向證明照片為真的論點。究竟如何,
不在我們討論的範圍裡了。
(圖片來源:http://www.shellyrusten.com/warners_poster.htm)
60年代是個反戰、嬉皮的年代,上圖用胡士托音樂節的圖片和1969年的背景做個連結。而
此時,也是自1957年蘇聯把第一個太空人送上太空開始,進入了一個太空競賽的時代,這
也是因為當時二戰後的國際關係緊張和冷戰的關係,由軍備競賽轉移到科技發展的競賽。
(圖片來源:http://en.wikipedia.org/wiki/Yuri_Gagarin)
第一個上太空的太空人是加加林,總覺得如果把遊戲改成「1957」是OK的,因為遊戲主要
是原本是要大家把火箭升到月球換分,然而換成先升上太空也是沒有多大問題。此後還有
把狗兒、猩猩升上太空的紀錄,不過最具有標誌性的,還是1961年甘迺迪總統發表了「把
一個太空人送到月球上並把他安全帶回來」的目標,隨後10年內,阿姆斯壯成功登月,美
國成了科技的領導者。
但是如果設想「1969」是款質疑美國登月可信度的作品,那或許會符合遊戲的內容,如果
真是這樣,那會非常酷,很少有桌遊這麼有批判性。因為遊戲裡面並沒有預設美國就是成
功者,也就是以登月是一個陰謀論的觀察角度來嵌進遊戲主題中,此時遊戲中出現的間諜
也就更合理了,作者們也許就是這麼懷疑的也不一定,只是沒有說明白。
(圖片來源:http://en.wikipedia.org/wiki/Neil_Armstrong)
阿姆斯壯登月這件事被討論是否為造假,很多部分或許就是因為這實際上已經不是各國太
空技術的競賽問題了,它牽涉到許多國際政治上的問題。蘇聯就曾發行過大量的太空郵票
來證明自己的技術堅實,裡面包括了許多和其他國家合作的成果。太空競賽最主要就是美
蘇之間的對立關係,其他國家的太空技術此時如何,並沒有太多資料。
不過在「1969」當中,總共會有五個國家參與其中,並不是只有美蘇二國:法國、加拿大
、美國、蘇聯、德國,玩家所要扮演的就是其中一個國家的登月計劃領導員,然後取得絕
佳的太空成就來證明國家的強盛。
(圖片來源: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Ksc-69pc-442.jpg)
當農神5號緩緩升空,登月計畫啟動,仔細想像一下火箭準備發射的畫面,很是感動。遊
戲中並沒有辦法馬上把火箭直接升到月球,當然你依然可以這麼做,只是在火箭各個環節
檢測良好的狀況下,登月獲得的成就更大。讓我們試著背負這樣的一個使命來進入遊戲,
現在太空人要登陸月球了,你的設備都準備好了嗎?
(圖片來源:http://en.wikipedia.org/wiki/Apollo_11)
「這裡是登月艙駕駛員。我想利用這個機會讓所有正在聽的人,不論他們是誰或在哪裡,
靜下來,回顧一下過去幾小時所發生的一切,並以他或者她自己的方式表示感恩。」阿波
羅11號已經降落在月球表面,其中一位登月太空人奧爾德林在準備出艙時如是說。
這就像是前陣子看到的太空跳傘一般令人振奮,當出艙的那一刻,我能想像當時的情景。
(圖片來源:http://en.wikipedia.org/wiki/Apollo_11)
「1969」的遊戲時間不長,算是一款輕策略的入門遊戲,基本上要計算的部分不多,也有
些許的運氣成分。遊戲只有七輪,每輪每個玩家可以測試一個任務來獲得一些分數,當然
也可以執行最終的登月任務。當開始執行登月任務時,真的有種真的要降落到月球上的興
奮,不過在金錢緊繃的狀況下會發現這個任務並不容易,而且有可能會被其他玩家用「情
報卡」給搞掉。
(圖片來源:http://en.wikipedia.org/wiki/Apollo_11)
「情報卡」的運用和把「間諜科學家」派到別的玩家研究室的設計,是這個遊戲玩家間互
動的部分,當然也充滿了許多心機嘴砲的成分在其中。感覺就像是暗喻了各個國家都想盡
辦法出一些奧步來干擾對手的太空計畫一般,檯面下的競爭關係更是精彩。
雖說「1969」主要還是在資源管理、手牌運用上做文章,但我仍舊認為「1969」沒有好好
的利用這個主題 (假如不是那麼酷的以陰謀論為出發點)。如前面所說的,就算改成升上
太空、登陸火星也都可以,不過我想或許真正的重點就是......
(圖片來源:http://en.wikipedia.org/wiki/Neil_Armstrong)
「1969」或許是在向阿姆斯壯致敬。阿姆斯壯於今年(2012)的8月逝世,許多人想起當時
的榮耀、當時的太空美夢;不管是否登月造假,我們見證了一個曾經經歷這個時代的人的
逝去。
微妙的是,作者群全都來自義大利。
(圖片來源:http://boardgamegeek.com/boardgame/121409/1969)
「1969」的封面曾經歷三種不同的設計變化。最左邊是目前的樣貌,地球被凸顯了彩度也
提高了。越往右邊,地球越小,彩度也比較低,最右邊甚至用了布魯斯·麥肯雷出艙,漂
浮於太空的經典畫面。老實說,最右邊的設計我覺得最有感覺。
Cranio Creations 這家新創公司其他作品還有沒有人寫介紹卻相當熱賣的「Sheepland」
、奇幻歡樂作「Dungeon Fighter」、逃獄遊戲「Alcatraz: The Scapegoa」等。「1969
」算是我入手這家公司的第一款,但配件和印刷卻讓我之後不太想再收這家的遊戲。不知
道其他遊戲是否會像「1969」一樣,一開遊戲後圖版和配件相當的臭,我想應該是油墨的
關係?除了紙鈔不夠用心以外,比較不爽的還有圖板薄就算了,沒有固定是哪招,圖板角
角全都撞壞了,底下開箱圖有詳細。
(圖片來源:http://en.wikipedia.org/wiki/Neil_Armstrong)
撇開這些惱人的一切,「1969」對我來說,仍舊是一個我會推薦給新手朋友的作品之一,
規則簡單,有骰子有歡樂,當個墊檔小品也OK。對於一個可以在遊戲前說許多故事的遊戲
來說,「1969」可以讓我講的天花亂墜很久應該沒有問題,有時或許背景還比遊戲本身更
有趣呢。此外,我也喜歡「1969」這個主題性,讓我勾起許多記憶中的經驗與連結。
遊戲的規則已在文末附上,有興趣先知道怎麼玩的朋友可以先下來看看再決定是否入手,
我認為這也是一款粉絲取向的遊戲,適合喜歡這樣的主題與背景勝於遊戲性的人。接著,
老樣子開個箱了解一下。
看起來很像是科幻戰爭遊戲的標題與封面。
到底是在玩什麼?看背面的圖或許還是不太了解。要從「1969」和月球符號聯想到登月事
件的人或許也不多,畢竟那離我們太遠了。
遊戲說時間每加一個人約30分鐘,目前開過一場3人遊戲,去掉規則說明,差不多也快一
個半小時。有機會想嘗試4或5人場。
首先是說明書。
用了很多筆記本、手札感的排版,非常喜歡。
遊戲中唯一個Token Sheet。全部戳下來介紹一下。
首先是起始玩家標記─月球。由去過月球的玩家當起始玩家,會是你嗎?如果有的話
......會是阿姆斯壯投胎轉世嗎?(驚)
獎勵標記,當玩家派間諜科學家到對方研究室時,我們就會得到像這樣的獎勵標記。
然後是五個國家的小國旗。
遊戲的輪次標記,用來標記目前遊戲進展到哪一年了。遊戲從1963年開始到1969年結束,
正好七輪。
接著是檢測任務時用的火箭,組裝前。
組裝後,哇,感覺很吸睛啊!
然後傻眼的來了,這些玩家研究薄圖板大約和勃根地城堡的圖板一樣薄(真的越來越多遊
戲這樣了......濫觴是祈禱與工作?),完全沒有固定,沒有看過這款遊戲也不知道,或
許這些圖板已經在盒子中撞來撞去幾千次了。
你看,一定是凹到的,好傷心啊。
幾乎每張都遭殃......,一怒之下寫信到出版社,目前是回說會寄給我新的替換,也不知
道寄出了沒。
每位玩家會拿到像這樣兩張的玩家圖板。
首先是火箭各個裝備的圖板。上半部顯示兩個設備:軌道艙和技術。藍色方格是可以放科
學家(方塊)的地方,圓形則是放獎勵標記的地方。這個圖板上的各個設備主要是用來讓你
檢測任務時提高成功的結果數量。
左邊為登月艙,右邊為發射台。
左邊為航天學,右邊為動力火箭。
然後是玩家的研究圖板,可以增強各種能力,給予玩家檢測任務或是金錢上等幫助。由左
至右分別為:地面控制、機器人、模擬。
由左至右分別為:投資者、情報、保險。詳細的能力規則書裡都有了,不再重複。
這張圖板用拍的不夠清楚,讓我借用一下BGG上的圖。
(圖片來源:http://boardgamegeek.com/boardgame/121409/1969)
相當漂亮的主遊戲圖板,當初會注意到這個遊戲也是因為這個圖板的關係,設計得很精緻
。用很多MEMO記事,文件的感覺來做視覺設計,我好喜歡。
圖板外圍跑分的圖示。要注意遊戲是從2分開始玩喔。因為每輪遊戲都允許讓你退分數來
得到金錢。
遊戲從1963開始,每輪會指示玩家可以從銀行收取多少錢。此外也指示哪輪遊戲,玩家可
以用分數換金錢的次數。
然後就是這個遊戲重要的資源部分:科學家。藍色衣服的科學家看起來就鳥鳥的,的確,
它們每個藍色方塊除了給你一點研究員點數以外,遊戲結束時還會扣2分,好處是很便宜
,遊戲一開始金錢不是很夠用,可以考慮雇用這樣的研究員。
白色的科學家是初級的研究員,能力就是給你一點研究員點數。遊戲中白色方塊數量很多
,不用怕被買完。白色方塊也是唯一一種可以同時放在同一個研究能力上的方塊,否則每
個能力都要放不同顏色的方塊。
綠色的是知名的科學家,除了給你一點研究員點數外,遊戲結束還會給你3分,幾乎是後
期必搶的方塊。(咦,是愛因斯坦嗎?)
紅色科學家是最頂尖的科學家,會給你兩點的研究員點數,不過請這種科學家真的好貴啊
,居然要1100萬。
間諜科學家。這種黑色方塊可以放到別的人玩家的研究能力中,也是遊戲中唯一要放到其
他玩家圖板的方塊。這種方塊會導致該玩家遊戲結束時扣一分,而自己會得到該玩家的能
力。放黑色方塊的針對性很重,如果是很重遊戲勝負的玩家,建議玩之前先了解這款遊戲
的這個部分,不然弄到全部玩家都不爽就不好啦!
情報卡的放置區,每張情報卡要用2百萬來購買。
接下來是各個檢測任務的軌道。每個軌道的下方有對應的圖示,如果你自己圖板中該圖示
的研究方格裡有研究員的話,可能會再加點數到你的擲骰結果中。每次檢測任務就要擲出
骰子檢定任務。假設成功的有三點,則火箭爬到圖中軌道黑色圓圈的第三格,如果在所有
玩家都出牌後你的火箭還是停在那個位置,則你獲得該圓圈上的分數,假如是衝到最後一
格,則還可以前進登月任務上的軌道一格。
兩種圖示的任務。每個任務每個玩家一場遊戲只能檢測一次,一旦檢測後,就把國旗放到
上方長方形方格中。
三種圖示的任務。出任務要花錢的,上面有指定金額。
這裡是登月任務的軌道,一樣遊戲中一場只能進行一次,所以確保你的起始位置有在比較
後面的位置再來檢定,火箭會跑比較遠,分數也會比較高。
這告訴我們,如果做好萬分準備再來,你的火箭會衝到月球又繞回地球,獲得高分。
剩餘的配件和盒內來一張。
紙鈔、情報卡、科學家方塊和任務檢測骰。
紙鈔分為1百萬和5百萬,不是很精緻的感覺。
科學家方塊,分別對應不同屬性的研究員能力。
檢測任務的骰子,綠色為成功點數+1點,藍色為0,紅色則是-1。每次檢測任務前要先擲
這五顆骰來看基本火箭上升點數為多少。
最後是卡牌的部分。馬上來一張廣告卡。
廣告的背面當然...還是廣告。
情報卡數值1、2、3。數量1最多,2次多,3最少。情報卡可以讓自己的火箭增加上升點數
,也可以用來讓玩家下降火箭,要留來讓自己上升還是要表其他玩家得仔細想想。
情報卡的背面。
成功登陸月球!
以上就是這次的開箱,喜歡這些火箭!
目前跑過一次,遊戲性還不錯,只是針對性真的很重,如果表錯玩家會很慘。資金在遊戲
中很重要,起初應該透過圖板上的能力來增加一些收入。玩家圖板上研究員方塊的分配是
遊戲有趣的地方之一,有時還可能會被別的玩家請來的間諜卡住,沒有辦法再放研究員,
是個隨時可能會被打亂計畫的遊戲。另外情報卡的部分是由要檢測任務的左手邊玩家開始
輪流決定要不要出牌干擾,此時只會面朝下看到每個人出的張數,ˊ直到最後檢測任務的
玩家也出牌後,所有玩家才打開牌面計算數值,會不會被表或是其他玩家間是不是互相欺
騙對方,也是遊戲嘴砲和歡樂的部分之一。總體來說,由於限制每輪只能發動一個任務,
等到要來發動登月任務已經是遊戲第七輪的事了,我們總會想要準備最後一刻再來衝高分
數,這時也進入遊戲最高潮的部分:所有玩家都要搶著登陸月球賺最高分。另外,這個遊
戲存在購買情報卡時抽取的運氣成分,如果都抽不到3點的情報卡的確是很悶。
遊戲規則有個部分我覺得蠻奇怪的,就是科學家研究員方塊的數量不會隨著玩家人數做調
整,如果是3人玩的情況,基本上不用擔心各種顏色的方塊被拿光,因為都還有剩,不過
人多的時候,方塊就很搶手了,這也是我會想嘗試多人遊戲的原因。最後,在遊戲規則不
難、遊戲性尚可、主題性佳的情況下,我會推薦這款「1969」,但如果對於配件有高度要
求的玩家應該就不太推薦了,尤其是圖板散發的臭味,應該會擊退不少想收這款遊戲的人
。
-----------------------------------------------------------------------------------------------------------
遊戲名稱:1969
遊戲設計:Aureliano Buonfino、Andrea Crespi、Lorenzo Silva、Lorenzo Tucci
Sorrentino
BGG頁面:http://boardgamegeek.com/boardgame/121409/1969
遊戲人數:2-4
遊戲時間:60分鐘
出版公司:Cranio Creations
遊戲配件:
1本規則書
10張玩家研究圖板
5個國家火箭
1個起始玩家標記
1個主遊戲圖板
39張情報卡
40顆白色方塊
10顆黑色方塊
10顆綠色方塊
10顆紅方塊
10顆藍色方塊
40個國家標記(5種國家)
5顆特殊骰
10個獎勵標記
1個輪次標記
-----------------------------------------------------------------------------------------------------------
接著又到了分享時間,分享的是這款遊戲的全彩規則,無私分享給大家,希望能藉此拋磚
引玉激起討論,並給予一些建議與指正。請從這裡下載 ← 如果還喜歡我的全彩規則,
還請不吝留言支持囉。
全彩規則預覽圖
本規則僅供同好研究使用,請勿用作商業行為,或直接盜取本人翻譯和製作之成果作為他
用。
延伸閱讀:2009月球漫遊,相當好看的電影,推薦給大家!
--
http://boardgame-record.blogspot.tw/2012/11/1969.html
【介紹+開箱+規則】1969 帶我去月球
(圖片來源:http://boardgamegeek.com/boardgame/121409/1969)
相信許多人都聽過張雨生的帶我去月球 (不小心暴露年齡層XD),姑且用帶我去月球來命
名「1969」吧!「1969」這款遊戲,說的就是當年阿姆斯壯登陸月球的背景故事。
(圖片來源:http://en.wikipedia.org/wiki/Apollo_11)
對於影像和照片的真實,我們向來都無法真的去證實,「目擊」這件事非常重要。如你所
見的,這樣一個阿姆斯壯印在月球上的腳印,象徵「我的一小步是人類的一大步。」的背
後,或許有更多的政治動機在其中。
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巧合,在我準備這篇「1969」的介紹的同時,我於金馬影展上看了一部
關於史丹利庫柏利克導演所拍攝「鬼店」的紀錄片─「鬼店之237號房」,然而在我看過
「鬼店」後,和在看「鬼店之237號房」前,壓根不會想到,這究竟跟1969年阿姆斯壯登
月有什麼關聯,但是事實上,這部紀錄片裡面揭露了一些訊息,讓我覺得這樣的巧合實在
令我感到心理漾起一些小確幸。
(圖片來源:
http://silverferox.blogspot.tw/2012/07/2001-space-odyssey-stanley-kubrick-1968.html)
是這樣的,影片裡告訴我們地球到月球間的距離是237000英里 (網路資料則顯示為
238856),這也是「鬼店」中導演不用史蒂芬金原著小說裡提到的217號房,而改用237號
房的原因之一;更進一步說明,它要我們注意門把的鑰匙上刻註的「ROOM No237」這串文
字裡隱約出現MOON這個字,指的就是對導演來說,那是一間「月亮房間」。片中小男孩穿
著「阿波羅11號 (載人登月計畫)」火箭的毛衣,相當懼怕進入237號房,隱射著那是一個
關於導演自身的秘密房間─ 一個不能說的歷史秘密,不能被任何人發現。
是什麼秘密?關聯性是什麼?史丹利庫柏利克於1968年拍了超級經典的太空科幻電影「
2001太空漫遊」,科幻的場景技術使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在那個年代,這樣的畫面絕對非
常前衛而驚人的。這延伸到了一個所謂1969年阿姆斯壯登月是否造假的一個問題,許多人
試圖破解當時提供的照片來證實阿姆斯壯登月是假的,而製造假場景的人,正指向導演史
丹利庫柏利克。依照當時該片的技術,和種種繪聲繪影的關聯性,讓我們不禁猜測是否真
的是這樣,不然依1968年可以拍出「2001太空漫遊」這件事來說,造一個月球場景並不困
難。在此前,關於維基百科上的說明,也有科學家傾向證明照片為真的論點。究竟如何,
不在我們討論的範圍裡了。
(圖片來源:http://www.shellyrusten.com/warners_poster.htm)
60年代是個反戰、嬉皮的年代,上圖用胡士托音樂節的圖片和1969年的背景做個連結。而
此時,也是自1957年蘇聯把第一個太空人送上太空開始,進入了一個太空競賽的時代,這
也是因為當時二戰後的國際關係緊張和冷戰的關係,由軍備競賽轉移到科技發展的競賽。
(圖片來源:http://en.wikipedia.org/wiki/Yuri_Gagarin)
第一個上太空的太空人是加加林,總覺得如果把遊戲改成「1957」是OK的,因為遊戲主要
是原本是要大家把火箭升到月球換分,然而換成先升上太空也是沒有多大問題。此後還有
把狗兒、猩猩升上太空的紀錄,不過最具有標誌性的,還是1961年甘迺迪總統發表了「把
一個太空人送到月球上並把他安全帶回來」的目標,隨後10年內,阿姆斯壯成功登月,美
國成了科技的領導者。
但是如果設想「1969」是款質疑美國登月可信度的作品,那或許會符合遊戲的內容,如果
真是這樣,那會非常酷,很少有桌遊這麼有批判性。因為遊戲裡面並沒有預設美國就是成
功者,也就是以登月是一個陰謀論的觀察角度來嵌進遊戲主題中,此時遊戲中出現的間諜
也就更合理了,作者們也許就是這麼懷疑的也不一定,只是沒有說明白。
(圖片來源:http://en.wikipedia.org/wiki/Neil_Armstrong)
阿姆斯壯登月這件事被討論是否為造假,很多部分或許就是因為這實際上已經不是各國太
空技術的競賽問題了,它牽涉到許多國際政治上的問題。蘇聯就曾發行過大量的太空郵票
來證明自己的技術堅實,裡面包括了許多和其他國家合作的成果。太空競賽最主要就是美
蘇之間的對立關係,其他國家的太空技術此時如何,並沒有太多資料。
不過在「1969」當中,總共會有五個國家參與其中,並不是只有美蘇二國:法國、加拿大
、美國、蘇聯、德國,玩家所要扮演的就是其中一個國家的登月計劃領導員,然後取得絕
佳的太空成就來證明國家的強盛。
(圖片來源: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Ksc-69pc-442.jpg)
當農神5號緩緩升空,登月計畫啟動,仔細想像一下火箭準備發射的畫面,很是感動。遊
戲中並沒有辦法馬上把火箭直接升到月球,當然你依然可以這麼做,只是在火箭各個環節
檢測良好的狀況下,登月獲得的成就更大。讓我們試著背負這樣的一個使命來進入遊戲,
現在太空人要登陸月球了,你的設備都準備好了嗎?
(圖片來源:http://en.wikipedia.org/wiki/Apollo_11)
「這裡是登月艙駕駛員。我想利用這個機會讓所有正在聽的人,不論他們是誰或在哪裡,
靜下來,回顧一下過去幾小時所發生的一切,並以他或者她自己的方式表示感恩。」阿波
羅11號已經降落在月球表面,其中一位登月太空人奧爾德林在準備出艙時如是說。
這就像是前陣子看到的太空跳傘一般令人振奮,當出艙的那一刻,我能想像當時的情景。
(圖片來源:http://en.wikipedia.org/wiki/Apollo_11)
「1969」的遊戲時間不長,算是一款輕策略的入門遊戲,基本上要計算的部分不多,也有
些許的運氣成分。遊戲只有七輪,每輪每個玩家可以測試一個任務來獲得一些分數,當然
也可以執行最終的登月任務。當開始執行登月任務時,真的有種真的要降落到月球上的興
奮,不過在金錢緊繃的狀況下會發現這個任務並不容易,而且有可能會被其他玩家用「情
報卡」給搞掉。
(圖片來源:http://en.wikipedia.org/wiki/Apollo_11)
「情報卡」的運用和把「間諜科學家」派到別的玩家研究室的設計,是這個遊戲玩家間互
動的部分,當然也充滿了許多心機嘴砲的成分在其中。感覺就像是暗喻了各個國家都想盡
辦法出一些奧步來干擾對手的太空計畫一般,檯面下的競爭關係更是精彩。
雖說「1969」主要還是在資源管理、手牌運用上做文章,但我仍舊認為「1969」沒有好好
的利用這個主題 (假如不是那麼酷的以陰謀論為出發點)。如前面所說的,就算改成升上
太空、登陸火星也都可以,不過我想或許真正的重點就是......
(圖片來源:http://en.wikipedia.org/wiki/Neil_Armstrong)
「1969」或許是在向阿姆斯壯致敬。阿姆斯壯於今年(2012)的8月逝世,許多人想起當時
的榮耀、當時的太空美夢;不管是否登月造假,我們見證了一個曾經經歷這個時代的人的
逝去。
微妙的是,作者群全都來自義大利。
(圖片來源:http://boardgamegeek.com/boardgame/121409/1969)
「1969」的封面曾經歷三種不同的設計變化。最左邊是目前的樣貌,地球被凸顯了彩度也
提高了。越往右邊,地球越小,彩度也比較低,最右邊甚至用了布魯斯·麥肯雷出艙,漂
浮於太空的經典畫面。老實說,最右邊的設計我覺得最有感覺。
Cranio Creations 這家新創公司其他作品還有沒有人寫介紹卻相當熱賣的「Sheepland」
、奇幻歡樂作「Dungeon Fighter」、逃獄遊戲「Alcatraz: The Scapegoa」等。「1969
」算是我入手這家公司的第一款,但配件和印刷卻讓我之後不太想再收這家的遊戲。不知
道其他遊戲是否會像「1969」一樣,一開遊戲後圖版和配件相當的臭,我想應該是油墨的
關係?除了紙鈔不夠用心以外,比較不爽的還有圖板薄就算了,沒有固定是哪招,圖板角
角全都撞壞了,底下開箱圖有詳細。
(圖片來源:http://en.wikipedia.org/wiki/Neil_Armstrong)
撇開這些惱人的一切,「1969」對我來說,仍舊是一個我會推薦給新手朋友的作品之一,
規則簡單,有骰子有歡樂,當個墊檔小品也OK。對於一個可以在遊戲前說許多故事的遊戲
來說,「1969」可以讓我講的天花亂墜很久應該沒有問題,有時或許背景還比遊戲本身更
有趣呢。此外,我也喜歡「1969」這個主題性,讓我勾起許多記憶中的經驗與連結。
遊戲的規則已在文末附上,有興趣先知道怎麼玩的朋友可以先下來看看再決定是否入手,
我認為這也是一款粉絲取向的遊戲,適合喜歡這樣的主題與背景勝於遊戲性的人。接著,
老樣子開個箱了解一下。
看起來很像是科幻戰爭遊戲的標題與封面。
到底是在玩什麼?看背面的圖或許還是不太了解。要從「1969」和月球符號聯想到登月事
件的人或許也不多,畢竟那離我們太遠了。
遊戲說時間每加一個人約30分鐘,目前開過一場3人遊戲,去掉規則說明,差不多也快一
個半小時。有機會想嘗試4或5人場。
首先是說明書。
用了很多筆記本、手札感的排版,非常喜歡。
遊戲中唯一個Token Sheet。全部戳下來介紹一下。
首先是起始玩家標記─月球。由去過月球的玩家當起始玩家,會是你嗎?如果有的話
......會是阿姆斯壯投胎轉世嗎?(驚)
獎勵標記,當玩家派間諜科學家到對方研究室時,我們就會得到像這樣的獎勵標記。
然後是五個國家的小國旗。
遊戲的輪次標記,用來標記目前遊戲進展到哪一年了。遊戲從1963年開始到1969年結束,
正好七輪。
接著是檢測任務時用的火箭,組裝前。
組裝後,哇,感覺很吸睛啊!
然後傻眼的來了,這些玩家研究薄圖板大約和勃根地城堡的圖板一樣薄(真的越來越多遊
戲這樣了......濫觴是祈禱與工作?),完全沒有固定,沒有看過這款遊戲也不知道,或
許這些圖板已經在盒子中撞來撞去幾千次了。
你看,一定是凹到的,好傷心啊。
幾乎每張都遭殃......,一怒之下寫信到出版社,目前是回說會寄給我新的替換,也不知
道寄出了沒。
每位玩家會拿到像這樣兩張的玩家圖板。
首先是火箭各個裝備的圖板。上半部顯示兩個設備:軌道艙和技術。藍色方格是可以放科
學家(方塊)的地方,圓形則是放獎勵標記的地方。這個圖板上的各個設備主要是用來讓你
檢測任務時提高成功的結果數量。
左邊為登月艙,右邊為發射台。
左邊為航天學,右邊為動力火箭。
然後是玩家的研究圖板,可以增強各種能力,給予玩家檢測任務或是金錢上等幫助。由左
至右分別為:地面控制、機器人、模擬。
由左至右分別為:投資者、情報、保險。詳細的能力規則書裡都有了,不再重複。
這張圖板用拍的不夠清楚,讓我借用一下BGG上的圖。
(圖片來源:http://boardgamegeek.com/boardgame/121409/1969)
相當漂亮的主遊戲圖板,當初會注意到這個遊戲也是因為這個圖板的關係,設計得很精緻
。用很多MEMO記事,文件的感覺來做視覺設計,我好喜歡。
圖板外圍跑分的圖示。要注意遊戲是從2分開始玩喔。因為每輪遊戲都允許讓你退分數來
得到金錢。
遊戲從1963開始,每輪會指示玩家可以從銀行收取多少錢。此外也指示哪輪遊戲,玩家可
以用分數換金錢的次數。
然後就是這個遊戲重要的資源部分:科學家。藍色衣服的科學家看起來就鳥鳥的,的確,
它們每個藍色方塊除了給你一點研究員點數以外,遊戲結束時還會扣2分,好處是很便宜
,遊戲一開始金錢不是很夠用,可以考慮雇用這樣的研究員。
白色的科學家是初級的研究員,能力就是給你一點研究員點數。遊戲中白色方塊數量很多
,不用怕被買完。白色方塊也是唯一一種可以同時放在同一個研究能力上的方塊,否則每
個能力都要放不同顏色的方塊。
綠色的是知名的科學家,除了給你一點研究員點數外,遊戲結束還會給你3分,幾乎是後
期必搶的方塊。(咦,是愛因斯坦嗎?)
紅色科學家是最頂尖的科學家,會給你兩點的研究員點數,不過請這種科學家真的好貴啊
,居然要1100萬。
間諜科學家。這種黑色方塊可以放到別的人玩家的研究能力中,也是遊戲中唯一要放到其
他玩家圖板的方塊。這種方塊會導致該玩家遊戲結束時扣一分,而自己會得到該玩家的能
力。放黑色方塊的針對性很重,如果是很重遊戲勝負的玩家,建議玩之前先了解這款遊戲
的這個部分,不然弄到全部玩家都不爽就不好啦!
情報卡的放置區,每張情報卡要用2百萬來購買。
接下來是各個檢測任務的軌道。每個軌道的下方有對應的圖示,如果你自己圖板中該圖示
的研究方格裡有研究員的話,可能會再加點數到你的擲骰結果中。每次檢測任務就要擲出
骰子檢定任務。假設成功的有三點,則火箭爬到圖中軌道黑色圓圈的第三格,如果在所有
玩家都出牌後你的火箭還是停在那個位置,則你獲得該圓圈上的分數,假如是衝到最後一
格,則還可以前進登月任務上的軌道一格。
兩種圖示的任務。每個任務每個玩家一場遊戲只能檢測一次,一旦檢測後,就把國旗放到
上方長方形方格中。
三種圖示的任務。出任務要花錢的,上面有指定金額。
這裡是登月任務的軌道,一樣遊戲中一場只能進行一次,所以確保你的起始位置有在比較
後面的位置再來檢定,火箭會跑比較遠,分數也會比較高。
這告訴我們,如果做好萬分準備再來,你的火箭會衝到月球又繞回地球,獲得高分。
剩餘的配件和盒內來一張。
紙鈔、情報卡、科學家方塊和任務檢測骰。
紙鈔分為1百萬和5百萬,不是很精緻的感覺。
科學家方塊,分別對應不同屬性的研究員能力。
檢測任務的骰子,綠色為成功點數+1點,藍色為0,紅色則是-1。每次檢測任務前要先擲
這五顆骰來看基本火箭上升點數為多少。
最後是卡牌的部分。馬上來一張廣告卡。
廣告的背面當然...還是廣告。
情報卡數值1、2、3。數量1最多,2次多,3最少。情報卡可以讓自己的火箭增加上升點數
,也可以用來讓玩家下降火箭,要留來讓自己上升還是要表其他玩家得仔細想想。
情報卡的背面。
成功登陸月球!
以上就是這次的開箱,喜歡這些火箭!
目前跑過一次,遊戲性還不錯,只是針對性真的很重,如果表錯玩家會很慘。資金在遊戲
中很重要,起初應該透過圖板上的能力來增加一些收入。玩家圖板上研究員方塊的分配是
遊戲有趣的地方之一,有時還可能會被別的玩家請來的間諜卡住,沒有辦法再放研究員,
是個隨時可能會被打亂計畫的遊戲。另外情報卡的部分是由要檢測任務的左手邊玩家開始
輪流決定要不要出牌干擾,此時只會面朝下看到每個人出的張數,ˊ直到最後檢測任務的
玩家也出牌後,所有玩家才打開牌面計算數值,會不會被表或是其他玩家間是不是互相欺
騙對方,也是遊戲嘴砲和歡樂的部分之一。總體來說,由於限制每輪只能發動一個任務,
等到要來發動登月任務已經是遊戲第七輪的事了,我們總會想要準備最後一刻再來衝高分
數,這時也進入遊戲最高潮的部分:所有玩家都要搶著登陸月球賺最高分。另外,這個遊
戲存在購買情報卡時抽取的運氣成分,如果都抽不到3點的情報卡的確是很悶。
遊戲規則有個部分我覺得蠻奇怪的,就是科學家研究員方塊的數量不會隨著玩家人數做調
整,如果是3人玩的情況,基本上不用擔心各種顏色的方塊被拿光,因為都還有剩,不過
人多的時候,方塊就很搶手了,這也是我會想嘗試多人遊戲的原因。最後,在遊戲規則不
難、遊戲性尚可、主題性佳的情況下,我會推薦這款「1969」,但如果對於配件有高度要
求的玩家應該就不太推薦了,尤其是圖板散發的臭味,應該會擊退不少想收這款遊戲的人
。
-----------------------------------------------------------------------------------------------------------
遊戲名稱:1969
遊戲設計:Aureliano Buonfino、Andrea Crespi、Lorenzo Silva、Lorenzo Tucci
Sorrentino
BGG頁面:http://boardgamegeek.com/boardgame/121409/1969
遊戲人數:2-4
遊戲時間:60分鐘
出版公司:Cranio Creations
遊戲配件:
1本規則書
10張玩家研究圖板
5個國家火箭
1個起始玩家標記
1個主遊戲圖板
39張情報卡
40顆白色方塊
10顆黑色方塊
10顆綠色方塊
10顆紅方塊
10顆藍色方塊
40個國家標記(5種國家)
5顆特殊骰
10個獎勵標記
1個輪次標記
-----------------------------------------------------------------------------------------------------------
接著又到了分享時間,分享的是這款遊戲的全彩規則,無私分享給大家,希望能藉此拋磚
引玉激起討論,並給予一些建議與指正。請從這裡下載 ← 如果還喜歡我的全彩規則,
還請不吝留言支持囉。
全彩規則預覽圖
本規則僅供同好研究使用,請勿用作商業行為,或直接盜取本人翻譯和製作之成果作為他
用。
延伸閱讀:2009月球漫遊,相當好看的電影,推薦給大家!
--
Tags:
桌遊
All Comments

By Jacky
at 2012-11-11T09:34
at 2012-11-11T09:34

By Hardy
at 2012-11-11T14:41
at 2012-11-11T14:41

By Zenobia
at 2012-11-13T17:55
at 2012-11-13T17:55

By Liam
at 2012-11-16T07:12
at 2012-11-16T07:12

By Poppy
at 2012-11-19T17:16
at 2012-11-19T17:16

By Madame
at 2012-11-22T07:45
at 2012-11-22T07:45

By Megan
at 2012-11-23T10:25
at 2012-11-23T10:25

By Olivia
at 2012-11-27T12:10
at 2012-11-27T12:10

By Audriana
at 2012-11-27T21:22
at 2012-11-27T21:22

By Frederica
at 2012-12-01T12:13
at 2012-12-01T12:13

By Olga
at 2012-12-01T19:58
at 2012-12-01T19:58

By Tom
at 2012-12-06T05:35
at 2012-12-06T05:35

By Edwina
at 2012-12-09T13:43
at 2012-12-09T13:43

By Sandy
at 2012-12-09T19:09
at 2012-12-09T19:09

By Adele
at 2012-12-11T07:53
at 2012-12-11T07:53

By Callum
at 2012-12-13T17:12
at 2012-12-13T17:12

By Selena
at 2012-12-17T08:48
at 2012-12-17T08:48

By Hedda
at 2012-12-20T01:02
at 2012-12-20T01:02

By James
at 2012-12-20T22:49
at 2012-12-20T22:49

By Ivy
at 2012-12-23T03:39
at 2012-12-23T03:39

By Thomas
at 2012-12-27T23:53
at 2012-12-27T23:53

By Dorothy
at 2013-01-01T04:21
at 2013-01-01T04:21

By Xanthe
at 2013-01-04T23:03
at 2013-01-04T23:03

By Robert
at 2013-01-09T11:51
at 2013-01-09T11:51

By Jacob
at 2013-01-13T08:42
at 2013-01-13T08:42
Related Posts
農家樂的路

By Skylar Davis
at 2012-11-10T11:35
at 2012-11-10T11:35
想詢問一下KS是個大錢坑嗎?

By George
at 2012-11-10T11:23
at 2012-11-10T11:23
台南哪邊可以租遊戲

By Hazel
at 2012-11-10T09:42
at 2012-11-10T09:42
誰是牛頭王 兒童版 Nimmt 6 Junior!

By Susan
at 2012-11-09T23:56
at 2012-11-09T23:56
BGA免費線上遊戲教學 Hearts

By Charlotte
at 2012-11-09T23:34
at 2012-11-09T23:34